20121224

白兔止痛劑

《白兔糖女孩》結局有神來之筆:松山研一將芦田愛菜的照片﹐send畀她的生母漫畫家正子。正子正在畫畫﹐從電腦看了照片很激動﹐但她繼續工作﹐將照片關上(日劇迷可想起《新聞女郎》玲木保奈美)。

依片子描述﹐吉井正子只是個很俗套﹐不負責任的媽媽﹐到了結局﹐來一招回馬槍﹐將正子與松山媽媽(為兒女放棄事業一生都自覺好委屈)、松山(照顧愛菜自願調職)、香里奈(提供了女人養兒育女又唔需作賤自己的新時代option)﹐作了一貫串對照﹐當堂變得好立體﹐日本女人的處境﹐好3D﹐嘩﹐真係太感人了-__-。

至此﹐《白兔糖》的主題才走出來:女人要有自己的人生﹐唔需要再為兒女「犠牲」什麼 (桐谷美玲乾脆在幼兒園上班﹐將照顧孩子變成「career」)﹐松山研一無厘頭﹐孭起照顧愛菜的責任﹐幾唔情願﹐男人都要負起呢個重擔﹐呢隻大鑊。

而片子結局﹐兩個破碎家庭(松山、香里奈)二合為一﹐則是電影給家庭解體、家族崩壞的大趨勢﹐一支功效成疑的止痛劑。

芦田愛菜的演出﹐都係咁上下啦。與以前有何不同﹐可能是更subtle﹐其實唔關佢事﹐是導演選擇和操控。最明顯﹐是她與男孩到墓場大哭一場﹐愛菜是讓人喊先﹐將她著名的哭戲押後﹐而鏡頭對焦係個男仔﹐愛菜企側邊。典解咁拍﹐一來可能大家都睇厭了﹐更有可能﹐係要畀位個男仔上 ------ 小小年紀﹐芦田愛菜已變了碧咸﹐風頭唔駛我出﹐斬波畀隊友入重好。

愛菜作為童星的特殊﹐是進入了雙面人的層次﹐以可愛包裝﹐行操控大人的陽謀。雙面日童﹐開山祖師是安達祐實(「同情我﹐就給我錢」)﹐但流於表面化﹐底牌(即「純真」)易露。愛菜則不同﹐從《愛母罪》開始﹐就非常低調﹐她的真面目﹐觀眾永遠看不清﹐從而構成她底「演技很好」的myth。

例如﹐愛菜要講畀松山研一知佢要返學﹐唔會直講(否則就會給了男人「壓力」﹐覺得厭煩)﹐佢會專登唔買裙﹐等松山問佢典解﹐愛菜就會答:「幼兒園要著褲」﹐松山就會覺得己有負了佢﹐立刻四圍撲學位。

又例如﹐愛菜跟松山行過一條橋﹐佢會突然講:「要拖手﹐唔係好危險個BOR」(大意)﹐大家突然有了身體接觸﹐變得很close。這是很聰明﹐很成熟的操控術﹐難怪人們會覺得她「演技好」。

另一條伏線﹐更重要﹐是個戲名「白兔糖」。愛菜喜歡白兔﹐看了一半才明白﹐兔是她生母的漫畫形象﹐片子聰明處﹐在給她生母一個負面形象﹐於是愛菜對母親的依戀﹐並不構成對松山研一(觀眾的代入位)的威脅。後來松山研一不為意地﹐跟愛菜講不如轉戶籍﹐改跟佢的姓氏﹐也給愛菜輕輕婉拒了。後來上堂畫畫﹐愛菜畫了松山﹐男同學仔問佢不是你爸爸嗎?愛菜都是借故唔答。

中段那個叫松山放棄撫養愛菜的姨姨(《愛母罪》松雪泰子養母)﹐她的苦口婆心﹐才是正解:唔理你典對個細路女好﹐佢都唔會當你係佢老豆老母(松雪泰子都係冇當姨姨係阿媽)﹐都係徒勞﹐製造更多不幸。

於是﹐末段綾野剛(桐谷美玲男友)的改邪歸正﹐變得那麼重要:綾野剛從《愛母罪》性侵愛菜的「壞人」﹐變成她的指路明燈﹐《白兔糖》的夢幻與逃避現實﹐於焉完成。

跑步是Sabu電影的母題吧﹐他甚至有部爛片叫《疾走》﹐小弟覺得《白兔糖》最精彩﹐是松山研一的跑步戲﹐佢真係跑得好勁﹐香里奈著豆零踭喪跑﹐也很精彩(可惜太少)。喪跑有一個好處﹐假如你真係跑得夠喪﹐你係冇時間做戲(跑步中也能流露演技﹐即係你未夠喪﹐只是「被跑步」)。芦田愛菜演得最真的時刻﹐是松山喪跑期間﹐躺於他的臂膀。

願下次再見﹐能多看芦田愛菜喪跑 ------ 是真喪﹐不要假喪﹗

20121220

救助馬頭圍

地鐵霸權﹐入侵土瓜灣﹐新聞不會看見﹐成個三角公園﹐屹立馬頭圍三十年﹐裡面聚賭的老人們﹐南亞人們﹐販毒搶劫什麼的﹐全消失了。
紅蘋果大廈下的公園﹐天橋底下露宿的好多人﹐也沒了。
將會「沒了」的人和事﹐相信沒完沒了﹐陸續有來。


家庭式水餃店﹐全部自製(相信)﹐不加味精﹐生意差了


官台曾狗智華報紙專文介紹


三鮮水餃﹐廿蚊雞﹐小弟推介﹐食唔飽﹐叫套餐都好丫


國華號﹐方圓一百里﹐唯一老牌雜貨店﹐伙計可托米上門﹐老細是光頭佬﹐近年都由老闆娘及兒子看舖。


兩間報攤﹐這兩個月每次行過﹐我都很注意《封神紀》賣成點﹐大不幸﹐好像愈來愈大叠......(-__-)
漆咸道一個成日看書﹐光頭露宿者的被子。去年此君多次被逼趕﹐不斷有人電鑽鑽地、種草什麼的。今對面豪宅建成﹐此君繼續打遊擊。


豪宅

還有很多﹐就此打住﹐各位行過﹐毋忘幫襯﹐請請呀。

20121213

真假Ar-Go-Go

Argo結局﹐毫無驚奇﹐但個Roller字幕﹐又幾出人意表﹐竟然有段總統Jimmy Carter旁白﹐回憶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一部二線荷里活電影﹐可以請到美國總統出山﹐為片子的「真實性」背書﹐這也是美國文化出奇制勝、天真有牙的奇妙之處。換轉社會主義鄰近地區的context﹐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可以請到胡溫什麼的契弟開金口嗎?發夢冇咁早。

Argo現身的美國總統﹐不止卡特一人﹐還有Bill Clinton。片子結尾有段字幕﹐寫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一直被視為機密塵封﹐直至克林頓時代才解封。愚見以為﹐這就是Argo真正的題旨:一宗歷史事件﹐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法present﹐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可信兮不可信兮﹐不在於事件的「真」或「假」﹐只在於Storyteller的表達技巧。

例如﹐依大眾媒體描繪﹐Bill Clinton是講大話唔眨眼的精英﹐George Bush是扮懵的軍火商﹐Jimmy Carter則是死蠢的貧下中農。Argo請到佢地為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作見證﹐證明真有其事﹐你是觀眾﹐二擇其一﹐內容相若﹐你會係信食雪茄的克林頓﹐還是與曼特拉握手的Jimmy Carter多些?

某程度言﹐Argo與李安的Life of Pi相若﹐兩個故事﹐孰真孰假﹐其實沒相干﹐你是什麼人﹐就會選擇相信什麼人(Clinton or Carter)﹐相信什麼故事。片子在苦口婆心﹐勸觀眾向人指手劃腳之前﹐要先審視自己﹐擦亮看清自己的心田。

Argo的重點﹐不在宣揚美國霸權﹐醜化中東人﹐或重拍一次奇洛李維斯的《生死時速Speed》﹐而是不著痕跡﹐挑戰整件1978年CIA特工Antonio J. Mendez伊朗營救人資事件的真實性﹐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創意。

片中CIA扮拍戲﹐利用真有其書的Variety雜誌﹐製造假新聞﹐藉此於伊朗機場蒙混過關。除了調侃傳媒不可信、電影人不可信﹐Ben Affleck還在自我調侃: 片中CIA嘲笑Jimmy Carter無能用、嚇個屁滾尿流等等﹐但Argo全片的可信性﹐說到底﹐還是要抽無能總統Jimmy Carter水﹐利用他的信譽﹐替全片蓋一枚金漆火印。Jimmy Carter是真無能﹐還是假痴呆﹐誰能衝決網羅﹐看個清楚?

Argo片頭片尾﹐都是對照﹐78年新聞照片Vs2012年電影重現的畫面﹐真實人物照片vs電影演員﹐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到了roller末段﹐左真(真人)右假(演員)﹐變了右真左假﹐「真」與「假」﹐是倒轉了。

Ben Affleck挑選這件真人真事拍片﹐不是隨便﹐有其深意﹐因為「伊朗電影」於影迷間的意義﹐實在非常清楚。我要在世界末日之前﹐向高美尼的墳頭大叫:

Argo是史上第一部﹐向Abbas Kiarostami致敬的荷里活電影﹗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耳得為聲﹐目遇成色﹐立此存照呀喂﹗﹗﹗

20121204

巴黎兩生花

好像很少人注意﹐「巴黎戀愛寫真」由岩井俊二操刀攝影。很典型﹐手搖鏡﹐少打燈﹐自然光﹐有趣的是﹐這套調調﹐沒了岩井舊作的糖衣﹐沒了如夢如幻﹐反而替片子帶來實感﹐也避免同類歐美取景的日本電影﹐一班日寇扮識英文﹐去歐洲拍旅遊片的兒嬉。中山美穗法文疑似甚好﹐成件事信服力高﹐這是岩井的聰明。

有場戲講向井理夜晚返中山美穗屋企﹐嘩﹐黑到呢﹐乜都睇唔清﹐小弟忝居老餅﹐反而覺得很過癮﹐有回到菲林時代﹐「反高清」的快感。另一場戲﹐男女主角坐遊客遊艇﹐遊賽納河﹐擺明單挑After Sunset﹐但功力很高﹐感人至深。究其實﹐After Sunset一路電影﹐不過讓白痴仔感覺良好﹐輕飄飄的feel good movie﹐「巴黎戀愛寫真」則有作者的人生感悟﹐觸及人生有時﹐聚散無常的終極問題。

與日劇《悠長假期》相比﹐「巴黎戀愛寫真」顯然更進入女人觀點。《悠長》中心﹐還是木村拓哉要當鋼琴家的故事﹐山口智子﹐言行舉止都像男人﹐她要當攝影師助手的理想﹐也很快無厘頭就為條仔終結了。「巴黎戀愛寫真」則不一樣﹐攝影師變了男主角向井理﹐最終中山美穗都沒為對方﹐放棄過什麼。片中所謂女人pov﹐對女人的趣味、嚮往、幻覺、恐懼﹐有很多細緻的touches﹐為免得罪女人﹐詳情難以細表。初看幾悶﹐我都睡著了﹐後來漸入戲肉﹐有番一定年紀的觀眾﹐恐怕都會有不同的歎喟。

中山美穗一直有懶可愛的mannerism﹐有時很惡頂﹐「巴黎戀愛寫真」則效果不錯﹐愈看愈好﹐片子愈進入這個中年女人的狀態﹐同樣的作狀姿勢﹐反而像具象化的保護色﹐令人產生同理心﹐更為憐惜﹐簡直有代表天下人﹐同聲為人類的終極命運(生老病死、愛別憐、求不得等等)﹐同聲一哭的幻覺。

看畢片子﹐小弟想起<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首名詩﹐活脫脫是「巴黎戀愛寫真」的「兩生花」。

小弟有幸﹐也可能是不幸﹐已從沉醉「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層面﹐老化到﹐能體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的時不我予了。

曹賤三本書

卷墨千秋

「錢櫃旁邊的一排,是台灣新潮文庫和水牛版的外國名著翻譯: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卡繆的「異鄉人」」

曹賤好野﹐隨手舉幾本書﹐對應現在時局﹐都那麼有feel

「金閣寺」﹐是「金至尊」的對倒﹐看過市川昆的電影﹐百年古剎毁於一旦﹐火燒遲堂﹐咁耐開心咁耐折墮;無愛的社會﹐不選<愛的藝術>﹐選<逃避自由>﹐真是香港人的生寫真;<異鄉人>﹐至少有兩種詮釋﹐一是港毒分子﹐「媽媽」死了﹐並不傷心﹐二是保持理智﹐冷眼旁觀﹐對香港﹐對匪區﹐當個不再動冰心的遠方觀察者。

要繼續數下去﹐還可數到三幾百本﹐與特區現世﹐若合符節:<嘔吐>、<罪與罰>、<1984>、<薛西弗斯的神話>、 懺悔錄、瘟疫、美麗新世界、悲慘世界、死的藝術、苦悶的象徵、聽聽尸體怎麼說、剃刀邊緣、勝利者一無所獲、羅生門﹐等等等等。

羅黎講...... -_-;

20121128

死士搏人炒

http://newsabeta.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4567.html
來自亞視的聲音

這篇文字﹐一言蔽之﹐就是想將亞視新聞部﹐與「亞視管理層」﹐甚至「亞視」﹐劃清界線。

例如:
年幾以來,亞視新聞部受到嚴重衝擊,江澤民一役,着實是很傷,但當時我還未重返亞視,何況立法會也查不出個明白,我也不見得知得比別人多,我只能說那天在電視看見王先生說自己也是看電視才知道事件時,不禁狠罵了一聲。這算是個什麼老闆?關不關你事也好,這是應有的承擔嗎?

作者無片言隻語﹐譴責梁家榮 (包括其後立法會言詞閃爍、謊話連篇)、譚衛兒等等﹐無膊頭﹐把關不力﹐無興趣檢討新聞部有無過失﹐只將責任都推到「亞視管理層」﹐總之唔關佢o地(新聞部)事。「立法會也查不出個明白」,所以﹐「我也不見得知得比別人多」﹐避得好。

又例如:
亞視管理層向來更迭不斷,時有混亂,我也見怪不怪,但奇事發生在這王盛兩叔侄,他們最近的大集會、言論、行為,着實超乎常人所能接受的尺度,更嚴重的是人們對亞視的鄙視,似乎並不規限於個別人士,而是整個亞視遭殃,新聞部也不能倖免。

注意「整個亞視遭殃,新聞部也不能倖免」﹐作者的潛台詞﹐是新聞部應該倖免﹐亞視新聞部應該自外於亞視﹐ (類似有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之類)﹐唔理亞視點衰點賤﹐都唔關亞視新聞部事﹐「對新聞部繼續努力的人,始終引以為傲」。

這就是亞視記者的情意結吧﹐一方面自以為清高﹐有past glory(六四躲於公廁唔走、六君子集體辭職etc)﹐不屑與「亞視」扯上關係;另一方面﹐又好想代入亞視被壓迫一群(那些拖埋一家大細去政總撐場﹐資料室、道具部的可憐蟲)﹐爭奪大眾同情﹐讓人忘記﹐亞視新聞的今非昔比。

其實﹐經江澤民死訊一役﹐邊個重敢郁新聞部一條毛? 王征有叫李彤、陳潤芝去政總跳肛南style嗎?冇丫嘛。亞視新聞咁垃圾﹐新聞部有想過負責嗎? 論自我審查、趨炎附勢、主播貌醜、親共媚共﹐比TVB更嚴重﹐忝居其中﹐不以為恥﹐又不辭職明志﹐又有什麼值得「引以為傲」呢。

講到尾﹐又是一場戲﹐推個想唔撈的part-time去死﹐人肉炸彈搏人炒﹐就能還亞視新聞部一個「公道」? 妙想天開。

20121120

白痴余文樂


余文樂十大電影


與人為善﹐以為至少有《無間道》什麼的﹐誰能料到﹐他的十大﹐裡面竟然沒有港片﹐甚至沒有《志明與春嬌》什麼的。

好笑的是﹐8月30日蘋果日報﹐余文樂重大條道理:
「部戲一定要有音音姐,我先肯做,因為冇佢點成事!我對彭浩翔好有信心,如果真係佢導演,我會演出,想支持港產片,希望觀眾、電影公司老闆同我一樣,多支持港片,之前《春嬌與志明》成功,繼而到《低俗喜劇》又得,證明觀眾實實在在想睇番接近香港口味嘅電影,呢兩部戲叫好叫座,老闆一定賺錢,所以拍地道港片一樣有市場。」

明明是吃港片飯的人﹐余文樂忘本如此﹐就是反骨。
同政務司司長一樣﹐一邊叫下一代讀洗腦教育﹐一邊將子女送往英國﹐誠信何在?人格何在?

余文樂的確白痴﹐但由此觀之﹐他至少有個優點﹐就是誠實。

愛不可勉強﹐他根本不喜歡港產片﹐寧願選匪片可可西里﹐他都不要港片。他甚至不選自己注演的電影﹐他對自己一點都沒有興趣。

要他一邊看港片﹐一邊拍港片﹐一邊叫觀眾買票、叫老細付錢支持港片﹐真是太難為佢了。

舒琪十大愛情電影

差別真是不少﹐舒琪即使已向共匪歸降﹐但她有本心﹐沒有忘記港片。

她不回匪區拍大片﹐花個把月﹐與余文樂這類白痴﹐拍黎妙雪的劣片《謎倩》﹐影迷豈能忘記她的恩情。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伊沒有偽善﹐她有選自己主演的片子﹐好就是好﹐無須避忌﹐不妨向群眾介紹。

簡單一件事﹐我見到余文樂的自卑﹐也見到舒琪的自信。個人修養高下﹐就在其中矣。

20121118

變回漫畫迷


行過7-11﹐見到雜種呢期﹐好似古谷實封面


不是古谷迷﹐不懂楊光時務這種低級幽默

楊光時務﹐皮裡陽秋﹐用心歹毒﹐邵音音個契哥﹐中策組的邵波波﹐係時候反攻了﹐重唔拉人封艇?



突然變身﹐做回漫畫迷﹐日子﹐真是過得太悽涼了

20121107

死前去信和

寂寞的星期五全歌詞

聽了<寂寞的星期五>﹐聽不出什麼所以然﹐音樂真係太乏味了﹐層次低﹐即使好似好多花臣。

齋看歌詞﹐感覺比較好﹐我只能認為﹐佢地唱得差﹐presentation差。例如呢首歌﹐不看網上歌詞後的remark﹐真係聽唔出是講砍頭也不回頭。

這是my little airport能進出台灣和共匪地區的理由嗎? 他們的歌詞﹐即使夾雜地道口語﹐但相對其他特區歌詞﹐即使你不懂廣東話﹐至少是看得懂的。

抽不出一刻空虛 已經得到你所需 成了好一對 忙著去策劃更好的以後 想不起想鬥嘴 人間多少瘡疤見報 若太深奧懶得知道 斑點狗太瘦 是與他僅有的煩惱」﹐如此矯揉的歌詞﹐減去了謝安琪的情感詮釋﹐真看得懂嗎?

專業與狗up之間

my little airport的歌詞﹐不像專業詞人般爛﹐又比網上狗up好一點﹐Rock唔Rock﹐indie唔indie﹐詩不像詩﹐有暖昧﹐無隱喻﹐微言甚多﹐沒有大義﹐介乎兒歌與流行曲﹐不溫柔不暴烈﹐在中間狀態徘徊。

全世界都有暴動的青年﹐但香港幾時先出現?」﹐那就是香港人的終極狀態吧﹐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流血暴動與麻木不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空間。

另一好處﹐是多一重irony﹐比有話直說﹐有屁就放好一些。例如<菊花的味道>﹐「如未真的試過這奇異的喜好﹐又如何確定它的不好?」認真講﹐不過你阿媽是女人﹐但如此粗俗的禁忌﹐寫成很中庸的歌詞﹐由女仔口震震地唱出﹐「你給了我這一種菊花的味道﹐亦從此為我帶來煩惱﹐我不知道可以跟誰來傾訴﹐只知黑暗不再像從前恐怖」。

歌者像一團迷霧﹐主見不多﹐就有很挑機的味道。假如此曲由男的唱﹐就沒有奇妙的效果﹐香港不外乎又多了一隊同志樂隊。

其中﹐無大智慧﹐但無可否認﹐是聰明﹐市場策略聰明﹐如<憂傷的嫖客>﹐好似爆得很﹐好此道者聽罷﹐只能說又被搵笨了﹐不外是閉門打機者的sentimental crap (歌名改作<女僕cafe中憂傷的宅男>﹐歌詞一字不改﹐其實都冇分別)。

留得少年青衫薄

<寂寞的星期五>中﹐我聽到社運倦怠﹐集會疲勞﹐梁振英好煩﹐黃之鋒好爛﹐我只想離開。以前想離開﹐是去法國﹐去巴斯隆拿﹐現在想離開﹐要先練好北京話﹐爺前姊後﹐行路上廣州﹐只想去搵食。

全碟最震撼的﹐可能很少人認同﹐是<去信和賣碟>﹐人家移民賣樓﹐我們死前賣碟﹐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年深日短﹐青年漸薄﹐此之謂廢柴的悲壯。

20121030

Kino電影節

一邊看Christian Petzold新片Barbara﹐一直想起戴丹兄弟的片子(尤其最近單車少年那部)﹐出Roller時﹐就覺得不一樣了: 戴丹兄弟會懶係高級(而有必要)﹐像布烈松、塔可夫斯基﹐甚至Lars von Trier那樣﹐出高級古典樂﹐Christian Petzold就不同了﹐佢播The Chic的At Last I'm Free。

播PSB的Go West﹐就cheap 得黎無聊﹐播The Chic﹐就cheap得黎啱feel﹐又唔係玩Camp﹐亦唔係好笑﹐佢純粹要回歸平常﹐港女聽容祖兒﹐o個時東德的人﹐就係聽o的咁cheap既西歌架嘛。

比起前作﹐Barbara顯得日常和平靜﹐除了「黃洋達踎監」(徒手通渠)外﹐人物衝突不明顯﹐關係單純﹐有奇情的怖局﹐沒詭奇的內蘊﹐當然是有反鐵幕電影(例如竊聽者之類)﹐反爾虞我詐、攻心計算、人性陰暗的意圖。

而當然﹐經過那個年代的局內人﹐就會明白At Last I'm Free歌詞的反諷:Barbara結局﹐像風雨過後的歸屬﹐溫柔而含蓄﹐但稍有世故的人﹐自能明白﹐Hard Rain's a-Gonna Fall﹐種種無法預知的生命無常與殘酷﹐盡在16:9的畫框以外(一對主角真能幸福美滿生活下去嗎?)

Christian Schwochow的Cracks in the Shell﹐則牽涉到流傳於影迷間傳說和myth﹐例如﹐文獻記載﹐羅拔迪尼路要做司機﹐就去查兩個月的士:而張艾嘉做企街﹐就真的要去廟街做雞嗎? 徐子珊要被輪大米﹐就要去蒲老蘭搵黑鬼嗎? Cracks in the Shell呈現舞台劇導演與演員的權力鬥爭關係﹐老餅以教育之名﹐行磨折學生演員為實、替少女作精神解剖。

柿子揀軟的捏﹐共產黨員梁振英﹐想替梁偽政府建立淫威﹐不會向23條硬闖﹐佢先向老人生果金審查制下手﹐先向最無知、最無能的老人開刀。又例如﹐學校的教師和校長﹐想拉學童入廁所強姦﹐不會揀老竇查Rolls的﹐要先揀孤兒﹐低能、智障、痴肥﹐老母吸毒新移民兒童下手。同理﹐Cracks in the Shell裡的舞台劇導演﹐揀一個隱藏精神病的少女做話劇主角﹐依弗洛伊德學說起﹐從童年創傷入手﹐將佢培養成怪物。

傳說中﹐有些導演﹐例如法斯賓達﹐甚至王家衛﹐都以藝術創作之名﹐行玩弄操控演員之實﹐影迷看本片﹐會得到內幕交易一樣的快感。

與此片比﹐《黑天鵝》真是既幼稚又腐淺:以驚慄片包裝﹐夾雜女同志互磨的gimmick﹐Natalie Portman幻覺連場﹐只是逃避現實的借口。

Cracks in the Shell耐人尋味處﹐是人際間的剝削﹐無所謂對錯。舞台劇導演的搞作﹐想操控人心﹐作活體實驗﹐被實驗的女主角﹐從崩壞的家庭與人際間苟活過來﹐破除種種玫瑰色的fancy﹐直面磨難﹐末了禍兮福兮﹐誰有權當全智的上帝﹐冒陸判開庭﹐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20121025

你已經死了

「お前はもう死んでいる」 ------ 北斗の拳


呀打打打打打打......

《羅馬浴場》一個重要的reference point﹐是格鬥漫畫《北斗之拳》。

上戶彩演宅女漫畫家﹐迷戀肌肉武打漫畫﹐成間房都貼滿健次郎海報。漫畫裡﹐健次郎用北斗神拳擊殺敵人﹐瞬雷不及掩耳﹐敵人還未醒悟﹐自己的肉身已經死了﹐隨著健次郎緩緩離去﹐拋下一句經典對白:「你已經死了」﹐敵人的身體﹐緩緩分成八片碎片﹐散倒地上。

這樣看來﹐電影版《羅馬浴場》將日寇與古羅馬比擬﹐便有哲學式的驚人洞見。

一百年間﹐日本人創造光芒萬丈的現代文明﹐可與羅馬比肩﹐甚至青出於藍。但隨著中共堀起﹐福島核變﹐日寇興起雙城對倒之念﹐已有同歸於盡的覺悟。隨中國人的痰涎和尿液﹐隨步漫延世界﹐香港、台灣﹐逐一被毒食品和自由行淪陷﹐made in china的軍樂響起﹐人類文明逐步毁滅﹐「你已經死了」﹐鴻蒙天地﹐日本人明白﹐離逃一死﹐只能坦然面對。

阿部寬以外型酷似《北斗之拳》男主角﹐而聞名﹐健次郎的原型﹐則來自英年早逝﹐死於非命的Bruce Lee。《羅馬浴場》片末﹐以字幕卡逐一交待片中古人生卒年月。一如姜大衛﹐寶刀已老﹐要替自己買死亡保險;健次郎的鐵拳﹐還是難逃生鏽的一天。毫無忌諱﹐坦率面對死神﹐日本人無愧於優秀民族。


上戶彩間房

《羅馬浴場》另一神來之筆﹐是上戶彩的祖家﹐是開溫泉旅館。

於日本流行藝文作品言﹐溫泉旅館有特別的含意﹐包括不倫循世、縱情放浪﹐情死自毀等等﹐例如《感官世界》﹐男女躲進旅館遁世﹐又例如《失樂園》﹐失業男人役所廣司﹐與男木瞳逃走淫樂﹐泡溫泉﹐慶合合﹐正是殉情前肉慾昇華的前奏曲。

這就是日本人的垣然﹐隨辣手的硫磺蒸氣﹐死前一埔清﹐愛經九十九招全部做齊。不像鄰近國家﹐假道學的下賤民族﹐滿口仁義﹐團結進步無私﹐一邊手執美國護照﹐將老公仔女送往劍橋﹐一邊殘害子孫﹐國民教育﹐毒奶粉﹐小悅悅﹐隨街荷尿﹐隨街殺人﹐惡臭無孔不入﹐毒手無所不為。

於古羅馬人言﹐到浴場是社交﹐是為了relax﹐於《羅馬浴場》言﹐則有所進化﹐各種浴式器具﹐均有官能化的性含意。最露骨的﹐是馬桶的自動洗肛門設備﹐一道暖水﹐突如其來侵向阿部寬的隱秘的菊花之地﹐瞬間他到達了黃花遍野的天國。

明乎此﹐出roller時﹐上戶彩於浴場浸泡﹐滿面通紅﹐幾乎昏倒﹐很清楚﹐是性高潮的表示 ------ 浴場襲人的熱水﹐各種貼心設施﹐包括kuronin膠盆﹐冰火七重天的冰凍飲料等等﹐就在營造氣氛﹐讓人無聲無息﹐光明正大地「自慰」﹐《羅馬浴場》的天才﹐是將各種日常器具官能化﹐不假外求﹐用各種「儀器」(等於宅男打飛機用的ipad、草紙)﹐不假人手﹐自然搞掂。

看回人物設定﹐市村正親演的羅馬王﹐是基佬﹐他荒淫無道的養子﹐未及繼位﹐已死於愛滋。而阿部寬的角式﹐直承北斗之拳健次郎﹐還有李小龍﹐最怕精盡人亡。阿部寬唔肯生仔﹐老婆唯有勾佬走佬﹐而末了片子講明﹐片中人都是絕後(古羅馬根本冚家鏟)。

而上戶彩與阿部寬的霧水情﹐不比《尼羅河女兒》﹐還是無性﹐與港女向A&F裸男撫胸相若﹐僅限於眼手之慾。阿部寬偶然時空穿梭﹐驟來驟去﹐反而落得輕鬆。

上戶彩就是日本八十後輕熟女的投射:男女同居﹐固無興趣﹐寧願自摸﹐也不打友誼波﹐不生仔不拍拖﹐一邊浸浴自high﹐一邊向天仰望北斗七星。

片子最後一個鏡頭﹐意味深遠:羅馬浴場一室喧囂﹐阿部寬超然物外﹐靜靜躲於一角泡澡﹐不吃煙火﹐恍如入定。上戶彩到底比丁佩的幸運:至少不會有條乾枯的男屍﹐嘔出成地藥丸﹐暴斃於香閨。

日本的末來﹐毀於無性﹐中國的末路﹐毀於泯滅人性﹐已成定局。這是《羅馬浴場》的預言。

20121013

毒男的一日 #9

畢拉山道 - 柏架山道
13-10-2012


山中一個鐘


好逍遙的茂利


發現紋身漢「河」中猛捽什麼﹐初時以為在洗衫什麼的﹐想不到﹐像「黃X達踎監」﹐竭後語「徒手通渠」﹐像愚公移山﹐他在奮力﹐清理河床﹐讓河道保持暢通﹐不是教徒的我﹐乍逢此像﹐真不知該佩服﹐還是感恩


水中一片葉

山中一枝花


像霧又像花


old school 生力啤


官台燈箱廣告﹐數碼收音不良﹐不是向狗官問責﹐而是「嘗試重新開啟收音機」。(1)你部機有毛病﹐唔關官事 (2)不過唔夠「清晰」﹐唔係冇丫嘛﹐嘈乜叉野? (3)重新開啟﹐凡二百次﹐都聽唔到﹐你又奈班契弟咩何?


像章小蕙等人口頭襌﹐「carry 得到XX」﹐要carry 得到Do姐﹐都唔容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