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7

20071210

大師何其多



聽說台灣金馬影展中譯 To Each His Own Cinema 為《浮光掠影 - 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這算「直譯」嗎﹐真是鄉土得緊﹐比起香港片商的《給康城的情書》﹐焦點對準「康城」和「卅幾個大師」﹐見微知著﹐台客失諸戇居﹐港燦則迷失於名利場﹐那是對權力無法自控的迷戀和膜拜。假如有茂利斗膽改譯《給電影(院)的情書》什麼的﹐就太沒生意頭腦了﹐要知道﹐人們要看的不是「電影」(更遑論「電影院」)﹐他們不要看什麼鳥費里尼﹐他們只想與有線主播陳貝兒聯袂走上紅地毯﹐死扯李安﹐「低炒」湯唯﹐在閃光燈下張開探射燈一樣的勢利眼(即使明明虛不受補)。

真叫《給電影(院)的情書》﹐門堪羅雀是必然的結果(太楚浮﹐太瓊瑤﹐太七十年代了)﹐比較適宜安排新華或影藝獨家公映﹐放那個三五七天﹐總票房不多不少﹐是三萬八千八十八元整。卅多條影片﹐都將導演credit放到片尾﹐這是「猜謎遊戲」﹐是滿足影痴的虛榮吧﹐方便懶惰的大師重複重複又重複﹐也方便白痴仔口水花四濺(『頂﹐我一見珍摩露﹐一見到個著黃色雨衣的人﹐就知個導演係邊七個啦』)。所以到了最後一條影片﹐在編導credit閃現前的千分一秒﹐我聽見後排鬼婆情不自禁低呼Ken Loach﹐除了狗熊所見略同﹐我就想:康城真不是蓋的。

Warning: 戲院放的不是菲林﹐畫質欠佳,非常搵笨。片目也和康城官方公佈也不同﹐多了大衛連治﹐沒了高安兄弟。

20071206

超低腰免勒褲頭



日前讀一份垃圾報紙﹐有個小作家這樣寫:「要理解《神探》,進場前應該先看看日本漫畫家山本英夫的《異能者》。裡面講述一個接受額葉開洞手術的男人於手術後發覺自己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東西...」此人是暗示《神探》蹺段抄自日本漫畫嗎? 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謂「應該」先閱讀某漫畫﹐然後才「理解」某電影內容﹐這套調調在特區愈趨普遍﹐並非孤立例子﹐只要到各式新聞組看看﹐「《神探》激似某日本漫畫邊度邊度」一類隨感﹐滿坑滿谷無謂盡錄。韋家輝鬍鬚勒突娶左老婆﹐他會開行空調躲進被窩﹐左手吃杯麵右手上網﹐一邊追看《20世紀少年》第67集嗎?不管我的左腦還是右腦﹐都想像不來這樣的畫面。

這會是新生代共同的徵候嗎﹐概言之﹐是唱K漫畫、手機拍丸、NDS和虐打智障青年﹐組成特區的「封閉系統」﹐這就是他們理解世情萬象的point of reference。試讀石琪如何評《神探》:「拍攝人格分裂的影片早已很多(希治閣《觸目驚心》最經典),但本片與眾不同」﹐石琪不會「技術犯規」﹐叫讀者「先看看日本漫畫家山本英夫的《異能者》」﹐他會援引經典電影﹐再說明《神探》「與眾不同」之處。新新人類不會這樣看電影﹐老餅還在苦苦質問為何割耳﹐新新人類已另闢蹊徑﹐追問到底誰是梵高了。他們說不定會補看《異能者》﹐但絕不會看《觸目驚心》﹐他們不相信藝術﹐不相信電影﹐他們甚至覺得漫畫也不用印製成書(又是為了環保﹗)﹐網上盜看更佳。他們喜歡潮爆﹐他們不受羈勒﹐他們習慣旁徵博引﹐他們渴求 hit below the belt。

20071122

插我


記者甲:「遇到這樣難搞的明星﹐你會...」
杜琪峰:「我會鬧他啦(笑)﹐反正人人都說我惡。」
韋家輝:「其實這是他讓合作者投入工作的方法之一﹐相對來說﹐他比較有人情味的﹐換作是我﹐如果眼見某位同事﹐工作能力不夠﹐我可能會直接請他走人﹐離開這部戲(笑)﹐鬧都不會鬧。」
杜琪峰:「不是人情味﹐是不專業啦(笑)。」
《看電影》345期


我只想知道究竟他們笑什麼? 笑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不過短短幾句﹐也連笑三遍﹐可見只要事不關己﹐罵人真是讓人亢奮﹐非常好玩。罵人偶然是手淫式挑戰權威 (證諸數不盡的網上劣民劣blog)﹐更多是搶佔山頭公然奪權 (證諸梁安琪撲擊陶君行)﹐例如早前《明報》刊登了某影評人文章﹐指名道姓批評石琪 (作者寫明石琪原文發表年月日﹐深思熟慮非常理性)﹐而《明報》竟無刪改(?)﹐來稿照登﹐人未走茶已涼﹐我能這樣「解讀」嗎:石琪影評專欄距壽終正寢之日不遠了。這是韋家輝的高明之處﹐他已超越了那些手指指數人不是的八婆。

韋家輝明明有罵人的舌頭﹐踢人的腳跟﹐批人的手足爭﹐但他選擇「鬧都不會鬧」﹐他不會動氣﹐他不會上頭﹐他不會沾污手帕﹐他不會與陳志雲扯上關係﹐他明白這是人事管理﹐不妨交由秘書和保安處理 (假如有的話)﹐他會叫副導演包一封伍佰塊利是﹐然後揮一揮手:你「能力不夠」﹐「離開這部戲」吧﹐橫豎你沒供強積金。

而杜琪峰自謙「不夠專業」 (什麼叫「專業」?叫人離開的「專業」?)﹐只怕不是認真的話﹐我猜他是自覺老派﹐一樣插人鏟人﹐卻不比韋家輝現代化而聰明吧。被摑被隊﹐從來被視為磨練心智的必要之惡 (可見於《新紮師兄》或Full Metal Jacket之類)﹐摑人者總是理直氣壯﹐也不見得人人權吟唱後庭花吧。韋家輝評杜氏「比較有人情味」﹐鞋未必擦錯﹐證諸這再沒什麼「人情味」的世界﹐也是他底質直的好處。

20071116

20071115

張震不用解釋



今早讀報﹐有個叫嘉琳的小歌星這樣寫:『近來最想見到真人的,是金基德導演。真想跟他握個手或者怎麼的,因為實在覺得他很了不起』﹐她又說:『金基德的電影,往往近乎沒對白也看懂』。金基德編導的『藝術片』﹐已爐火純青到『直話直說』(小歌星語)﹐電影語言純淨(pure)到眾生平等﹐四座皆歡(即平易近人,老嫗能解的意思?)的最高境界了﹐我不能不認為是大危機。

手淫旗袍

這又是全球化的罪孽嗎?就以《呼吸》而論﹐法國資金 (導演不下百次控訴南韓國民將他排擠)﹐角色近乎零對白 (不諳韓語者無需追看字幕)﹐場景沒有本土風格 (空間不離監獄、密室、無色無味的中產洋房)﹐電檢不再替他蓋III級的標籤 (只等你入場﹐誰怕誰?)﹐台灣張震出演主人公(王家衛及侯孝賢御用演員﹐法國妹瞬間停止呼吸)﹐片長少於90分鐘 (符合電影長度的黃金律﹐悶極小睡﹐個半鐘時間o岩o岩好)。

我猜張震與金基德是溝通不來的。而當編導撒手不管﹐叫這個台灣青年囚室撞牆﹐加插幾名故弄玄虛的死囚﹐在他旁邊團團轉﹐張震欲語難言﹐就顯得板斧奇少﹐他的確是一個非常沉悶﹐毫無創作性的演員。影片後段那場激烈性愛戲﹐女方觀音坐蓮﹐張震不比《蘋果》冰冰﹐激烈抽送間﹐他甚至連褲都不肯除下。我曾誤會﹐張震比不上偉仔湯唯﹐至少比白癡港星像個成人呀﹐看了《呼吸》完全改觀﹐原來他最能演出什麼叫性愛的一瞬﹐依然還是《Eros》﹐在那小裁縫一邊回憶鞏俐的手﹐一邊拿一襲旗袍手淫的時候。

我們怎能怪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裡﹐讓香港特區最具男性陽剛的黃秋生﹐置陳沖搖搖擺擺的盛臀不顧﹐演個坐懷不亂的柳下惠? 拉開褲鏈﹐掏出獵鎗四處放炮﹐港燦就是演不來呀。不管台客還是港燦﹐學不來日寇隨地放尿﹐也不像姜文手持獵鎗四處招搖﹐《呼吸》再進一步暗示﹐說不定上了馬還不懂脫褲子。就這一點論﹐只怕也不如韓牛。

信金基德

韓國導演要是有膽識﹐忘記張震﹐主角一定要是外國人﹐就找姜文或北野武重拍《呼吸》吧﹐即使回不到《3-Iron》的巔峰﹐也不至於為識者笑吧。雖然如此泡製﹐「不倫」味濃﹐「嘩眾取寵」﹐「語不驚人死不休」﹐小歌星還會在報屁股寫『金基德叫我信,叫我要懂希望』嗎?可見金基德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拍這樣的電影﹐然後普天同慶﹐春夏秋冬﹐即使是錯誤﹐是現代電影的悲歌﹐是藝術家的墮落﹐還是非常乎合理性的。

20071112

支離魂



過去三十年﹐查良鏞樂此不疲重寫他的武俠小說﹐除了賺大陸人的版稅﹐究竟所為何事﹐看了《鐵三角》﹐我想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理由:像徐克、林嶺東、杜琪峰三位一體﹐金庸當年不過在信筆胡扯﹐想不到寫成了經典文學﹐他要小說青史留名﹐又焉能不大改特改? 觀眾離場時怨聲載道﹐說不定是根本沒想清楚﹐《鐵三角》所謂三英奪寶﹐跟Harrison Ford或《瘋狂的石頭》未必有關﹐影片的原型與旨趣﹐更接近倪匡寫的《衛斯理與白素》。《衛斯理》當然不算什麼鳥科幻﹐那是城市技擊小說﹐作者讓郭靖穿上西服﹐黃蓉撐起洋傘﹐主人公「受過嚴格的中國武術訓練」﹐其內蘊和結構﹐就是拳頭與枕頭﹐早期尤甚。

以為《鐵三角》在替港片披星戴月﹐只怕是美麗的誤會。我只見到三位名導﹐想回到二三十年前﹐他們還未往嘴裡塞一根雪茄的日子﹐和合石山急風浪擲﹐夜以作日飛鏢亂發﹐回到趕拍金刀情俠大戰西門吹雪的那個仲夏﹐爆幾句粗﹐喝一杯啤酒。批評《鐵三角》情理不通的觀眾﹐是難以進入影片底非理性的狀態。吳宇森的慢鏡象徵老餅的眼淚﹐卻淪為新生代的笑話﹐新新人類不相信情與義。《鐵三角》要以現代港燦黑道風﹐重塑武俠傳統的源頭的企圖﹐時下觀眾視而不見﹐不過白看一場。例如最後一段﹐杜琪峰讓林嶺東部份一個慘死的角色復活﹐這招數不過是技窮撒賴嗎?我更相信﹐杜琪峰堅持不讓無辜的人枉死﹐是因為他比誰(例如徐克、林嶺東)都相信濟弱扶傾是俠義的基本精神。

影片情節支離破碎﹐人物空洞失實﹐這些「毛病」﹐只要拿幾冊《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絕代雙驕》看看﹐就知道是無關痛癢的﹐絲毫不會妨礙老餅從影片獲得樂趣。例如林熙蕾不守婦道﹐精神失常﹐餓狗一樣搶吃熱狗(隱喻口交)﹐末了遭情夫出賣﹐被房車攔腰撞死﹐女性觀眾可能感到不安﹐明光社頭目甚至會控訴編導非常冷血。不將林熙蕾當人﹐只視她為爭權奪利的藉口﹐是洩慾工具﹐賬面價值不如一條肚兜﹐驅車撞死正是乾手淨腳等等﹐凡此種種﹐在吃古龍小說奶水長大的人看來﹐絕對合情合理: 電影要展示男人對女人的恐懼﹐不是表現得像呼吸一樣自然﹐並義無反顧嗎?鍾曉陽高調復出﹐替林嶺東編寫劇本﹐這種苟合只會淪為笑話:鍾曉陽的失敗﹐不僅源自她的幼稚、閉門造車、對世情茫無所知﹐還是她與三位名導那帶著強烈沙文主義(chauvinism)的「鐵三角」﹐整個意識型態的斷裂。

20071106

小心看電影



所謂「中國影迷第1刊」﹐我是近來才讀的﹐驚嘆該刊志在四方﹐不停強攻海外影展(當然是康城、柏林、威尼斯那些﹐耶加達、殺拉熱窩、吉爾吉斯什麼的﹐除了王慶鎗和安哲驢普洛斯﹐大概誰都不會去的)﹐專人採訪﹐不讓那些港燦娛樂記者專美﹐大伙兒沆瀣一氣﹐同去歐洲「自由行」了。讀了幾期﹐我發現不管被訪者是姜文﹐還是Nikita Mikhalkov﹐該雜誌都會要求被訪者雙手拿一冊《看電影》﹐面向鏡頭將書提起﹐然後微笑。國人心態﹐以小見大﹐這真不是不讓人怵目的。

就拿第347期來翻翻吧﹐隨意就能找到一大堆亂吹牛皮的文字:「看了一半《太陽》的蔡明亮﹐對《看電影》如何解讀該片很有興趣」、「劉青雲拿著《看電影》笑著說﹐杜琪峰身邊換上我和韋家輝也是鐵三角啊」、「米哈爾科夫對我們雜誌做的大量縱深報道表示欣賞」、「印有龍的T恤、蝙蝠型墨鏡﹐以及《看電影》都是三池最喜歡的」﹐還有「雖然看不懂中文﹐但夏因對我們的雜誌非常感興趣」﹐真是天大笑話。同樣是電影雜誌﹐《Sight and Sound》會叫David CRonenberg或Aki Kaurismaki各拿一冊﹐向鏡頭豎起手指公嗎?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廉價吹噓﹐是源於中國人意底牢那抬不起頭做人﹐極度的自卑嗎?還是他們受了共黨洗腦﹐汲汲營營﹐自以為幹了一票了不起的文化事業﹐將港燦玩弄於股掌﹐茫茫然覺得宣傳(propaganda)像呼吸一樣自然﹐就是肯定自我的正當手法?還是該刊關心的﹐根本不是「虛無飄渺」的「電影」﹐而是「有血有肉」的「我們」?顯而易見﹐真正的國際視野﹐固然不屬於那些胸前掛個記者證﹐踩上紅地氈﹐追問偉仔湯唯可曾打真軍的港燦﹐也不見得會是那弄不清自卑自憐還是自戀﹐乍見虛榮浮華﹐就忙不迭大吼大叫的自瀆者﹐他們底囊中物。

20071105

意難平



恐怕和畫面變長了變闊了﹐變了16X9無關吧﹐他們真是蒼老了。假如在電視版﹐松隆子還拚死抵禦﹐要擺脫那副金絲眼鏡薄薄的鏡片﹐以她的眼波﹐吐露幾分少女的光輝與嬌俏﹐六年過去﹐要走的始終要走﹐她肉體的枯黃鬆馳﹐讓伊不能不豁出去﹐姑且試試﹐要如何演好這個老處女。全片不落俗套的﹐是對時間流逝的敏感﹐伊人的痛楚﹐大概與淺人關心的「乾等某君六年」﹐類風月版標題的笑點無關﹐而是當她身在韓國﹐花槍耍盡躲進女廁﹐欲哭無淚﹐對鏡自憐﹐事業無起色﹐嫁杏無著落﹐最可哀的是﹐還要死拖一個莫名其妙﹐衣冠不整的男人拜候家長(演律師的松本幸四郎)。

在九十年代﹐日本拍過不少職場女性劇集﹐劇情不離描寫一位中女﹐或喪夫或失業或失戀﹐於臨界點前徘徊(29歲的聖誕節﹗)﹐少小離鄉﹐獨居京城﹐愛情事業兩不得意﹐決與女性友人結伴(一般是1+2=3)﹐渡一切艱難厄苦。這類型態的劇集﹐漸漸不見了﹐是日寇的社會狀態轉變了(即獨立女性從這些困擾解放了)﹐還是今天的日劇是兒童趣味主導﹐「成人向」作品黯然讓路﹐我非湯精兆﹐不打算提供答案。但《Hero》別具匠心的﹐是引導了盲毛湧進去看木村﹐但編導卻將松隆子拉上舞台﹐讓她現身說法﹐將她私人的困擾拋到舞台(電影事業固差﹐君塚良一替她度身訂造電視劇《役者魂》﹐仍是毫無起色)﹐怒罵那吊兒郎當。

末了有情人終成眷屬﹐再來一招男女主角擁吻定格(我實在不怕穿橋﹐預知結局﹐只會令粉絲情緒更高漲)﹐影片的目標觀眾﹐他們那種陶醉與雀躍﹐他們欣賞水平是十年如一日﹐實在何其低劣﹐而片子是自甘墮落﹐倒退回《Love Generation戀愛世紀》一類媚眾的調調。這難堪的終局﹐編導監製怎樣想﹐難說﹐但我猜於演員而言﹐終究是意難平﹐尤以木村為甚。但木村至少爭取到讓松本幸四郎完全放手﹐駕馭一場十分鐘的法庭solo﹐而松隆子從幕前到幕後﹐仍是離不開金童玉女的陰影(松離不了木村﹐尷尬的是﹐她倆各演一集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木村那集不無好評﹐松卻是公認最難看的)﹐與雨宮舞子一樣﹐極其量是發發嬌嗔﹐到底是有求於人﹐與執刀將他去勢的決絕﹐距離甚遠。伊底前路多舛﹐是可以預見的。

20071029

Jia Zhang-ke


小山回家 ☆☆☆☆½
小武 ☆☆½
站台 ☆☆☆☆☆
任逍遙 ☆
世界 ☆½
三峽好人 ☆☆

無用

20071025

地獄第十九層



罵人搞作﹐綜合我的見聞﹐大概不離幾招﹐一、私隱揭發;二、人身攻擊;三、公報私讎;四、大義滅親﹐《玩謝希特拉》難得統統做齊。讓人歎為觀止的﹐有戈培爾躲在辦公桌底﹐替女秘書「吹口琴」;還有希特拉被猶太藝術家引導﹐與家犬玩「後庭花」﹐為免防止虐畜會抗議﹐屁眼被進入的﹐當然是希魔﹐不會是那頭畜牲。希魔明明不舉﹐是無能用者﹐他自然是被「進入」的理想對象﹐這是當年逼害同性戀者的現眼報了 ----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義正嚴詞﹐也是最法西斯的理由﹐去將希特拉綁起來鞭打了。

散場步離影院﹐我不禁疑心﹐拍攝這些電影的人兒﹐如斯暴民﹐這樣民粹﹐他們真與荷索、法斯賓達、茂瑙、舒倫道夫、畢列拿、路明尼加、碧根鮑華一樣﹐同屬那原來心智清明的優秀民族嗎?作者將希魔肆意羞辱﹐初時我誤會不過是丑化﹐聊博一燦又何妨呢﹐後來想想﹐作者根本無意將這位已故德國領袖﹐視作一個人來看待了。不將旁人當人﹐為博滿堂掌聲﹐還要將他拉到射燈下跪玻璃,又何異於那三年換二十個菲傭的港燦歌星?我常常覺得﹐自己充滿惡意(malice)而缺乏情感﹐我作為一個人的藝術層次﹐很難不相應下降﹐甚至要跌到地獄的最底層。

我們的<色﹐戒>作者最就說過了:『寫反面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內心,只能站在外面罵,或加以醜化?時至今日,現代世界名著大家都相當熟悉,對我們自己的傳統小說的精深也有新的認識,正在要求成熟的作品,要求深度的時候,提出這樣的問題該是多餘的。』這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卓見吧﹐反智無疆界﹐《Downfall》依然無人問津﹐《竊聽者》還是好評如潮﹐以上大概仍不算是「多餘的話」。

20071023

John & Iggy & HK


I met John in Hong Kong in 1977. He was travelling with Sean, who was about two years old, and was on his way to meet Yoko in Japan. I was with David Bowie and Coco Schwab, his friend and PA, on our way back to Europe from Japan, after a rock tour of my stuff... A pair of elevator doors opened, and he stood in the hotel foyer, wearing a basketball jersey that was way too big, and he gave David a very big hug and a kind of laughing, greeting smile. I was surprised to see an English industry giant exhibit such warmth. Also to see him in a basketball jersey was super-cool (pardon my fandom).

We went to dinner a couple of times, the four of us, after Sean was in bed for the night. Also to a topless bar once, and once to tea at a snooty country club. He really knew how to sound off when he wanted to, and at each of the latter two destinations he rose to his feet to half-yell, half-chortle: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Beatles?" when service was not forthcoming. I think he enjoyed this. I know I did.

Iggy Pop

much more:
http://arts.independent.co.uk/music/features/article331666.ece

20071009

20071003

春光映畫



呢套戲好悶﹐講東講西﹐淨係見的甘草演員走來走去﹐比清談一點鐘好些﹐但完全冇佈局﹐個導演成日遊離浪盪﹐但冇諗清楚想講乜﹐咁呢樣都係平常事﹐正時時下港燦青年導演通病。叫做偶有佳句﹐但比《妄想》差好多﹐因為劇本好差﹐對白唔係人講﹐個主角性格空過張之洞﹐後黎好似填充咁﹐夾埋拖埋佢失蹤卅年的老豆老母落水﹐又喊又盛﹐真係硬膠得很呀。你要講個偵探平凡笨實﹐咪學下Zodiac咁羅﹐一樣可以讓人悶中作樂架﹐可惜作者心大心細﹐對人性冇了解﹐又唔抵得悶﹐又要搞連場動作爆破﹐又要煞有介事講o的「金田一式」(重要係漫畫個隻)恩怨情仇﹐超﹐得出個結論﹐都不過係阿媽係女人。

我真係登城城悽涼呀﹐佢本人已經又戇居又蠢﹐你又叫佢做埋呢的又戇居又蠢的角色﹐咁佢咪又戇居又蠢乘2羅﹐咁盞人地咪重憎多佢兩錢重﹐你知的港燦心理變態﹐唔抵得的神童﹐成日想拉弓射大鵰﹐將的星之子一個二個射落黎﹐明明自己又貪心又笨實﹐又淨係識憎的又戇居又蠢的人架麻。你以為搵個又戇居又蠢的人﹐做個又戇居又蠢的角色﹐就等於perfect casting啦羊﹐我話畀你聽﹐係錯呀﹐城城真係做得好差呀﹐佢露晒底啦﹐你個角色寫到咁差﹐你等佢自己發揮﹐佢邊識先得架﹐佢真係戇拾拾咁照讀﹐偶然擺的歌星有型甫士﹐放下電﹐咁邊得架﹐咁邊夾架﹐你估佢係梁朝偉呀﹐佢無讀過訓練班架。

其實套戲係有細緻o的既位既﹐但都係縮頭龜﹐伸唔到個頭出黎﹐例如城城成日冒警﹐又被智叔鬧「白癡仔扮偵探」﹐佢咪自己都唔知自己做乜春羅﹐又唔係人(差佬)又唔係鬼(偵探)﹐咁你再講番佢身世之謎﹐都可以好感人架﹐都可以話係自我追尋架﹐都可以自圓其說到點解佢咁obsessed with單案架﹐都可以係一套別開生面既藝文偵探片架。先旨聲明﹐唔好話我爆橋呀﹐結局咪又係玩o的鬼影幢幢﹐「你見鬼呀」個家老本行﹐當然你可以好巴閉﹐話呢o的係high concept混合類型﹐真係出人意表呀﹐咁呢個咪係你失敗之處羅﹐失驚無神原來見鬼﹐你直頭係反科學﹐反文明﹐反進步﹐反社會﹐反民主啦(主角不停影相﹐是系統化搜集資料的工序)﹐張相不斷放大﹐就會見到鬼影﹐你撞著呀死鬼安東尼奧尼呀。

20070928

港燦的食道



看畢李安《色﹐戒》﹐覺得自己於張愛玲的文字﹐實在讀得很少﹐至少王佳芝暗殺失敗﹐滯礙於封鎖區裡﹐耳聞四周路人笑談:「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燒飯吧!」「看醫生是可以的;燒飯是不可以的」﹐我就不像同看友人如數家珍﹐曉得這些對話﹐源出於《流言》的<道路以目>。而片子讓人側目的﹐除了連場S & M性愛﹐還有片初女角一夥廣州嶺大學生﹐寄居香港大學﹐演出愛國「樣板戲」﹐滿場呼嘯「中國不能亡﹗中國不能亡﹗」的段落﹐這樣根正苗紅的愛國心(新聞紙有馬英九為此激動流淚的說法)﹐在讀過張愛玲小說的觀眾看來﹐真有不可思議的感受。

回家再讀<羊毛出在羊身上 - 談色、戒>﹐比照李安的電影﹐我不能不認為﹐張愛玲所謂「我『對她愛國動机全無一字交代』,那是因為我從來不低估讀者的理解力,不作正義感的正面表白」﹐確是不盡不實的遁詞。我彷彿也明白了﹐為何《色﹐戒》小說篇幅那麼短(據說花了二三十年改寫)﹐形式會是那樣壓縮(場景三五個、原來歷時經年的情節﹐均以回閃或意識流交待)﹐這樣富有紙上電影的感受﹐因為唯有如此形象化﹐這樣高度省略﹐作者才能將李安數十年後替她補添的電影情節﹐包括青年學生心繫家國的熱情﹐全數略去不談。那也提示了(其中一個理由)﹐為什麼香港偽知識界﹐能夠先知先覺﹐能對張愛玲抱有那麼濃烈的興趣(而伊是從不掩飾她底於香港的卑視):心繫家國、救國救民這套調調﹐遠遠比不上狗男女的歪纏與柴米油鹽﹐對港燦的胃口(電影只拍「陰道」﹐卻忽略了原著的名言:女人探進男人的捷徑﹐是另一條羊腸小徑 - 食道)。

影像不如文字﹐也許是老調老調老調﹐但印度珠寶店剌殺漢奸壓軸戲﹐佳芝低語「快走」﹐易先生狂奔離開﹐影院四座皆驚、滿場錯愕﹐我不能不懷疑﹐未讀過原著的觀眾能否看懂(而我並無低估觀眾理解力的意思)。雖然事後佳芝茫茫不知所止﹐乘人力車於大街上晃來盪去﹐我是有原作從沒給我的﹐一刻觸動的感受。我想李安導演傾力而為的﹐是於人際間求虐與互虐的極端關係裡﹐要描畫人間愛﹐易先生結局的淚水容或兀凸﹐也讓張愛玲底犬儒﹐受了一絲掀動。而我想﹐港燦們的視線﹐只戀戀於乳頭、腋毛與陰囊﹐他們的心房﹐可能比張氏小說底冷酷﹐更難牽動。

20070925

Nojima Shinji



101次求婚 ☆½
因愛的名義
高校教師 ☆☆☆☆
同一屋簷下 ☆☆☆
愛沒有明天 ☆☆☆☆☆
人間.失格 ☆
未成年 ☆☆☆☆
同一屋簷下 2 ☆
聖者之行進 ☆☆☆
世紀末之詩 ☆☆☆☆☆
Lipstick ☆☆☆☆☆
美人 ☆☆☆
Foodfight ☆☆
SOS ☆☆☆☆
Golden Bowl ☆☆☆☆☆
高校教師 ☆☆☆☆☆
Pride ☆☆☆
小狗華爾茲 ☆☆
天真可愛 ☆☆

誰都喜歡你


溫馨提示:lower the volume

20070924

Luis Buñuel



Un Chien Andalou ☆☆
The Golden Age ☆☆
The Young and the Damned ☆☆☆☆☆
Mexican Bus Ride ☆½
Illusion Travels by Streetcar ☆☆
Nazarín ☆☆☆
Viridiana ☆☆☆☆☆
The Exterminating Angel ☆☆☆
Diary of a Chambermaid ☆
Simon of the Desert ☆☆
Belle de Jour ☆☆½
The Milky Way ☆☆½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
The Phantom of Liberty
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½

20070919

邁飛佛


1.Michelangelo Antonioni
2.Oshima Nagisa
3.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4.Akira Kurosawa
5.Robert Bresson
6.Imamura Shohei
7.Hou Hsiao-Hsien
8.Yasujiro Ozu
9.Abbas Kiarostami
10.Miklós Jancsó

20070918

新世紀福音狗狗 (Cheang 16 : 9)



Memorable quote:「個仆街去左邊! 個仆街去左邊!」
Keyword: Music
Tips for the viewer: pause for a minute

20070914

合法出精



我不認為「事情荒謬到某一個程度,就不會有人相信」係呢套戲的主題﹐因為假如係﹐佢真係表現得太差﹐說服力太低啦﹐而作者講出呢句話﹐背後的底蘊﹐不是有百分百的信心﹐可以荒謬而令你入信嗎(於是可以恥笑那些不信的愚民)? 當然你可以話﹐呢套戲係冇主題﹐作者腦裡一片空白﹐白得像咸書上乾掉的精液﹐中空透明﹐邊緣呈粉末龜裂狀﹐但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只希望自己相信﹐作者真正想講的﹐係某個角色同差佬落口供時的自白:「我好咸濕羅﹐所以去拍片羅﹐所以打飛機羅﹐然後好開心羅」﹐咁我覺得一切反而make sense。剛剛去wiki查了﹐導演生於1973年﹐與那個監躉同年﹐都是34歲。

假如這是穿鑿附會﹐我不能不抱歉﹐但毋寧相信這是Freudian Slip﹐作者的用心﹐是俟有手痕的廢柴(例如小弟)「打飛機」﹐咁佢變為眾人「顏射」的對象﹐咁佢咪會「然後好開心羅」。我這「出精論」﹐實在有根據﹐好事者可以查看《一種風流》(博益, 2007)﹐此書結集了此人蘋果專欄﹐在後記裡﹐作者自述幾個月爬格子生涯﹐是以他那支秃筆﹐天天射精﹐末了愈射愈稀﹐唯有扯起褲頭之類(大意)。

我只想說﹐在華人圈子﹐一般拍攝「藝術片」﹐尤其自以為「樹大」所以「招風」的﹐感懷什麼「電影比生命重要」之類謬論的說謊者﹐他們的所為﹐有時會被劣民攻擊為手淫/自瀆/打飛機/打手鎗之類﹐而這導演是直接將手淫扣緊藝術(不管你多不喜歡﹐仍無法否認這是藝術片﹐無礙於粗糙﹐仍比伊莎貝拉「藝術」10倍)﹐他像9歲神童一樣跳班﹐一躍進入了被人咒罵的殿堂了(聰明的是﹐他已自明自己是以手淫為樂﹐而他是不以為恥的)。特區出了這樣的藝術家﹐人們有權感覺人間失格﹐感覺羞與噲伍﹐但說到底﹐導演至少是將他底不甘凡俗的志向﹐明確表態了。這是值得尊重的。

20070910

VU絕緣



台灣觀眾怎樣想﹐不知道﹐但叫港燦談觀感﹐只能說並無驚人之處(最後15分鐘講鬼古﹐難逃悶到抽筋之譏)﹐但這集的水準仍是OK的﹐因為Edison與小S是有微量過電感覺(無招勝有招﹐唔簡單架﹐吳彥祖就做唔到了)﹐不太自然﹐少許笨拙﹐但略帶微妙的﹐似有還無的眉目傳情﹐最妙的是﹐連口舌便及的蔡康永﹐都像有點迴避﹐進不了他倆圈子﹐不像平常活躍。惜乎「作客」﹐難免語言障礙﹐Edison是沒完成穩守突襲部署﹐後半局難免沒話找話﹐悶戰一場﹐但仍無損他底提示了小S於華人女性綜藝主持﹐最先鋒又最大膽的意趣所在。

港式雌性司儀/主持/記者﹐上焉者無聊低智(例如那威尼斯成功達陣﹐訪問了貝托魯奇的女人)﹐下焉者正襟危坐﹐從頂至踵掛一身周阿福珠寶﹐只想當她底阿太和師奶(參考毛記﹐不勝枚舉)﹐微距觀看﹐她們都像那竊竊私語梁朝偉可有露春袋的愚民和八婆。港燦太沒水準(例如﹐他們可曾想過赴意大利飛機途中﹐可以刨一刨《色﹐戒》小說?即使篇幅不過三兩十頁﹐小個便已能解決)﹐無法了解這種S型『提溜著兩只乳房在他跟前晃』的孤憤與決絕﹐他們永遠都只能當一個﹐被排拒於外的特-區-人。

20070907

愛到死



To Heart
腳本:小松江里子
演員:深田恭子、堂本剛、赤井英和
導演:松原浩、遠藤環、那須田淳
監製:伊藤一尋
放送期間:2/7/1999 - 17/9/1999

呢個劇值得注意的﹐除了深田恭子的虎背熊腰﹐堂本剛可一不可再的鋼條身型﹐還有:一、戲裡的主人公﹐活在1999年7月人類滅絕的陰影下﹐世紀末無力抗拒﹐小腳色低空飛行﹐隱喻女性於愛情關係裡追求自我毀滅的變態心理;二、《Golden Bowl》不一定是玩《花樣年華》﹐《To Heart》則肯定要挑戰《重慶森林》﹐她最發人深省的﹐是不太關心那模糊的情慾對象 (梁朝偉/堂本剛)﹐將鏡頭焦點描準那個潛入男人屋中玩樂的妙女郎(王菲/深田恭子)。

此劇書寫的﹐是深田恭子無所事事的性格和生活(那是日劇墮進「電車男黑暗期」的前夕)﹐要替她卸妝﹐補添血肉﹐要將伊從那飄飄欲仙的加洲大夢(california dreamin')﹐拉回枯悶的兼差薄餅店﹐無所用心﹐行尸走肉﹐篤信蘇文峰﹐晚晚窩在家裡看動畫錄影帶﹐大哭一場﹐抱熊人玩偶傾偈。當恭子與世上唯一朋友通電話﹐只見伊自言自語﹐看似「對話」﹐實是「獨白」﹐內容介乎廢詁與狗up之間﹐一直到最終回﹐都看不到聽不到她朋友的笑靨和耳語。

我可以想像﹐看到第2回﹐深田恭子迷上拳擊手堂本剛﹐偷偷潛入他寓所玩樂時﹐港燦們是會何其樂不可支:『嘩嘩嘩﹐駛唔駛抄得咁離譜啊﹗』自我陶醉間﹐港燦們可能都無瑕理會﹐與《重慶》大相徑庭的﹐是恭子初次進屋﹐玩了一會兒﹐就已被堂本剛撞破﹐惡言相向﹐警戒一番﹐並將她標籤為心術不正的跟蹤狂(stalker)﹐懶懶閒的梁朝偉﹐又焉會擾人清夢呢。盲毛們好夢正酣﹐沉醉於菲與梁那妙絕而若即若離的感情關係時﹐小松江里子卻保持清醒﹐看穿了王家衛的無聊與無稽﹐並無情地加以揭發。

20070811

Grab a book and run


蒼井優主演、集英社超短編映画「ことのは」



usedbook2007

20070807

Wanderin' Destiny



川流入海
腳本:野沢尚、三谷幸喜、倉本聰
演出:黛りんたろう/清水一彦/堀切園健太郎
出演:深津絵里/ユースケ・サンタマリア/浅丘ルリ子/森本レオ/渡辺謙/小林聡美/西田敏行/小泉今日子/柳葉敏郎/椎名桔平/観月ありさ/香川照之/筒井道隆/江守徹
音楽:岩代太郎
放送期間:2003/12/21-12/26

輿情都推崇深津繪里﹐但我一直受不了她的over-acting﹐今次配野澤尚﹐她一樣卯足全力﹐但並不累人﹐還相當耐看﹐像靜海上一盞不息的孤燈。選角設定已然佔優﹐對手戲是喜劇底子的中山裕介﹐生旦配對比下﹐伊自有了一份深沉的餘裕﹐而劇本是沒什麼峰迴轉拆﹐八成以上的篇幅﹐皆靜如一杯涼水﹐一男一女on the road 傾偈﹐檢視一段失敗的婚姻。兩集完短篇幅度﹐皆水波不興﹐作者自覺性地留白﹐因為底色淺﹐感覺並不強烈﹐反而造就了深津一次試煉﹐泰山之顛﹐舉目無人﹐正是放手疾走的好機會。

野澤尚這兩集的二元結構﹐前篇尋根﹐是「離婚之旅」(深山追溯大海源頭)﹐後篇求索﹐是「自毀之路」(一葉孤舟等待浮球)﹐老觀眾自能意會﹐要對應的正是《青鳥》裡的鐵道員﹐豊川悅司他底望盡天涯路﹐歷時二十年踏遍日本國境的率情與任性﹐要回歸的是純粹情感的頌歌﹐也是作者以最老掉老﹐平淡無奇的情節﹐將他底十數年的電視劇作生涯的思考(對愛情真相的解剖、夫婦的殘酷關係、於死亡的執迷等等)﹐一次意圖言簡意賅的集大成﹐幸好也未流於膚淺。當然寫到末了﹐還要回歸《青鳥》﹐是愈寫愈縮﹐可會是自知死期﹐讓野澤尚也變得軟化了?吃慣葷腥的粉絲﹐大概慣不了這粉飾太平的味道。

20070804

靈童新韻



起先我誤會他倆是大學生﹐後來看見校服深藍﹐想起哈脷波特﹐才記起這是《頭文字D》以後﹐周杰倫第二次演中學生。這樣老天真﹐不要臉﹐不能不讓人深信片子確是「真人真事」。周杰倫1979年生﹐即差不多卅歲的人﹐戲裡偽裝一個未經人道的鋼琴少年﹐卻感覺自然﹐氣質相似﹐看來也不像在串演憲哥、康康、MAkiyo的綜藝趣劇﹐更遠不及蔡卓妍穿水手服觸目驚心。背後理由﹐比辨認五線譜上的E大調複雜﹐明星幻童化固然是大趨勢﹐也因為觀眾購票入場﹐不過想看周杰倫本人(淺人一本正經﹐質疑他的演技遂變成笑話)﹐那些耍帥擺甫士﹐琴技展示﹐口詞不清﹐牛頭搭不上馬嘴﹐冷場連連﹐以及笑不出的off-beat笑話﹐觀眾只要多看《康熙》﹐也不難進入狀態。

幕後製作顯然是藝術派(攝影李屏賓)﹐卻無所不用其極摧谷觀眾情緒(可觀察網上劣民反應)﹐徹頭徹尾是一套俗片。什麼叫庸俗﹐什麼叫悶藝﹐可參考同樣由桂錀鎂主演﹐一套叫《藍色大門》的電影﹐就一清二楚了﹐我們實在不可能讓周杰倫在《藍色》裡輒一角﹐而不打寒噤。要數我最喜歡的場次﹐是周董與桂錀鎂闢室四手彈琴﹐平素嚴格的音樂先生發現﹐卻無責備﹐周私語桂:「看﹐違規沒關係﹐琴彈得好就沒事了」(大意)﹐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我相信這是周董的真心話、經驗談﹐也是最富他底本色的雋語。一干狀若白癡的電車鳥人﹐何不學學前賢﹐好好磨練一門能恃之詩酒江湖﹐橫行女界的獨門秘技?不能不提醒﹐打機和唱K﹐大抵是不算數的。

20070801

乖乖不得了




《HR》
脚本・総合演出・三谷幸喜
映像演出・河野圭太
企画・石原隆
監製・関口静夫、土屋健
出演・香取慎吾、今井朋彦、小野武彦、篠原涼子、酒井美紀、生瀬勝久、國村隼、白井晃、中村獅童、浅野和之、戸田恵子
放送期間・2002年10月-2003年3月

要了解《HR》﹐關鍵可能就在第13集﹐裡面有段自稱無劇本、無綵排﹐長15分鐘的短劇﹐主演的兩個人﹐除了主角香取慎吾﹐就是飾演主角哥哥﹐親身上陣的編劇三谷幸喜。實情整整15分鐘﹐就是不斷的對話﹐像相聲的變種﹐三谷幸喜不斷向香取出招(謎面:誰是你爸爸?)﹐焦點不是揭開謎底﹐而是香取如何應變﹐反應﹐以至還擊﹐如何力挽狂瀾。整件事又不是單純爆肚(根本無「劇本」﹐與大姐明與盧海鵬不同)﹐是介乎話劇(長鏡頭冇take 2)與真人騷(現場觀眾100掌聲雷動)之間。聰明的觀眾﹐這15分鐘也未必是白過﹐只要我們都能容忍﹐二人笨拙的演出﹐也能欣賞﹐三谷幸喜的翩翩劍影﹐那是他底無招勝有招的野望﹐--- 知名編劇寫個劇本﹐上面只有四個字:沒有劇本(稿費毋忘收足)﹐明星助演(作者走上熒幕)﹐深宵播映(收視不低於10%)﹐那真是最離譜﹐最放肆﹐擊倒王家衛﹐也是劇本編寫的最高境界了。

傳說有人夜觀《HR》﹐事畢想寫網誌﹐手指不由自主打了二十三次日弓心(悶)﹐並致電1823救助﹐投訴愈看愈無聊﹐苦問何時才見真章。接線生不假詞色﹐袒裎告知:『畫裡真真﹐早過去了』我一直疑心﹐戲棚內外自吹自擂﹐日本首個處境喜劇(situation comedy)云云﹐是煙幕﹐更是騙局﹐是作者猛搖筆桿﹐用了22 ½集的無聊﹐來換15分鐘的比無聊更無聊。但老實說句﹐玩無聊並不適合佢﹐更何況是由他本人粉墨登場(風中傳來一陣太息與唏噓)。

20070730

老人的憤怒



呢套戲都可以羅《電影旬報》第1位﹐我只可以相信﹐是符合了不少日寇(可以選獎既評審﹐一般都係老人)埋藏著的憤怒﹐對《電車男》一路鳥人﹐以至《NaNA》一路鳥片﹐到了忍無可忍的髮指地步﹐所以一開場女主角畀老母鬧兩句﹐就要離家出走﹐絕不回頭﹐佢個種勇悍﹐於那些窩在房中吃喝、手淫、打機的宅男看來﹐又是何其匪夷所思呢。

依家會有的咁既人﹐以為抬頭望下個天﹐就會有本copybook跌落黎﹐一邊含住波板煻﹐一邊寫的人名寫上去﹐就可以「兵不血刃」﹐就能將仇人(包括老豆、女友等等)隊死;但呢班姐姐仔﹐唔睇電視﹐唔拖手仔(「壯男」都離鄉搵食去了)﹐爸媽在煤礦坑洞裡等死﹐佢地唔曉乜「經濟轉型」﹐只要為個人(個人就是個人﹐何需事無大小提昇到「女性」的程度呢)獨立打拚﹐套戲要設定在70年代﹐畫面荒茫﹐略帶褪色﹐即使松雪泰子set個七彩蝦條姐姐懷舊明星造型﹐卻不帶一點鶴立雞群的魅幻感覺﹐不遮掩伊面容蒼老﹐裡面自有其自圓其說的理性在。

淺人可能會譏刺﹐不過是Swing Girls一類老調﹐我會說本片實質是另一型的「陸上行舟」﹐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不算現實﹐卻又不怎樣帶著夢幻感覺﹐與唸唸有詞「香港一定得」一類佛偈並不一樣。所以最後一個鏡頭蒼井優展開笑靨﹐導演給她來個freeze frame﹐現在看來我會形容是蝴蝶的標本﹐credit字幕說明以上全屬「真人真事」﹐更讓人清醒﹐也讓人覺得感傷﹐因為(凡)痛苦的港燦都知道﹐建華、唐唐和權權也已說得很清楚:經濟轉型為市民帶來的痛苦,難用一兩件事﹐也不是在一兩年內可以解決。阿門。

20070216

Goodbye。






This is the first verse
This is the first verse
This is the first verse
This is the first verse...
And this is the chorus
Or perhaps it's a bridge
Or just another part
of the song that I'm singing
This is the second verse
Or it may the last verse
This is the second verse
Or it may the last one
And this is the chorus
Or perhaps it's a bridge
Or just another key change
Never mind
It doesn't hurt
It only means that I lost faith in this song
'Cause it won't help me reach you...

(1)get it here or

(2)get it there or

(3)right click save

Considerably good



Derek Yee's best work, definitely maybe.

劉德華 - C+
張靜初 - B-
吳彥祖 - B-
古天樂 - B
袁詠儀 - C
小妹妹 - A
廖啟智 - A-
爾冬陞(as actor) - C-
爾冬陞(as director) - A-
美指 - C-
攝影 - B
剪接 - C-
音樂 - C
劇本 - B

20070210

小心惡警



原來我不知道這男的是誰﹐聽了他一些言行﹐又覺得幾特別﹐深感他能風靡北妹和台妹﹐確有一套本領﹐而那一套調調﹐一般港男﹐今生今世都學不來。此人值得注意的﹐是他明明唱的是lum女的俗樂(開場即演唱《太美麗》)﹐即黃家駒所謂「男聲女腔」﹐但他又無時無刻要告訴觀眾﹐他底赤裸裸的「陽剛氣」﹐例如在LA當警察的往事(以流利美式英語出之)﹐即席表演氣鎗射擊(當然是百發百中)﹐小S 演超速司機讓他表演「搜身」(女方又驚又喜)之類﹐而他掌握剛與柔之準確﹐是可以列入教材來練習﹐即使話題扯到「劈腿經驗」一類不討喜女人的話題﹐他一樣是處理得恰如其份﹐坦誠得來可信(所謂瑕不掩瑜)﹐富有「人性」(男人專一不是美德﹐不過是源於他的無能)。

最讓我叫絕的﹐是此君縷述了兩次主動出擊﹐釀成「暴力衝突」的生活經驗﹐一次是輪候泊車﹐車位被搶﹐肇事司機拒絕「認罪」﹐並想關起車窗﹐他就跑到對方車窗前面﹐表演單手將玻璃窗從頂按到底﹐然後開罵;另一次是乘飛機公幹﹐助手弄跌旁人行李﹐並遭外人譏刺兩句﹐他為了「保護」同仁﹐二話不說立刻相約對方「單挑」:「下機你等我呀」(大意)。飛機到埗時﹐對方拒絕應約﹐悄悄離去﹐他就搶上去大嚷:「你想逃到哪裡?回來呀。」(大意) 這兩起事件﹐值得港男注視的特點是:一、錯不在他;二、主動出擊的﹐當然是他;三、結果都是沒有開打﹐不過說說而已;四、最後勝利的﹐怎會不是他?

另一個觸目的焦點﹐是小S 全程的無比陶醉﹐雖然我不能排除她有演戲的成份﹐溝口健二說女人個個都是演員﹐但難得找到一個可以「交戲」的男人(華人娛樂圈﹐有幾個可以讓小S問這樣的問題:『敦倫時接不接受讓女人「坐上去」?』)﹐又怎會不是一個千載難逢讓伊表演的機遇呢。結尾結束前那男的演唱《海灘》﹐鏡頭的角落拍到小S的神情﹐她作為聽眾﹐是何其投入和享受﹐只要能進入狀況﹐人樂己樂﹐真與假實在是小事一樁﹐也更不宜深究了。撇除「政治不正確」的考量﹐渴望將港女「駕馭」的港男﹐值得將這一集錄起來﹐然假如他們一直不打算放棄模倣加藤鷹的幻想﹐恐難提高學懂一招半式的機會率。

20070209

Sleeping beauty



有個港燦影評人這樣說:『容許我武斷說,如果有觀眾沒有為影片的最後一句對白而動容的話,他/她可能有必要重新學習認識「人性」,不論是「人性」作為一種理解,還有是他/她自己的人性。』 讀了這些「武斷」﹐我真是有點慚愧﹐並且面紅﹐因為影評推薦那部片子﹐看是看了﹐後來摸摸自己面皮﹐略見鬆動﹐卻沒察覺曾經「動容」。不過去看一套電影罷了﹐即使那是八部半大國民﹐看了無感﹐看了不喜﹐也是平常事﹐權威卻要動輒拿起摺凳﹐喝令觀眾測量自己「人性」的質素﹐真比特區流行的終身「學習」﹐更讓人覺得疲倦。難怪彌來我看電影﹐時時不自覺小睡一會﹐以前可以直斥片悶﹐推諉年老易倦﹐現有高人指路﹐我才明白理由﹐原來是我對人性(包括「自己的」)並不了解。信不信由你﹐萬事哀榮﹐確是各有因由﹐你的失敗與墮落﹐又怨得了誰呢(除了你自己)。

20070207

邊緣回望



Chris Babida/周禮茂/葉德嫻

樹向車旁兩邊飛 像昨天我已拋棄 曾經想過死 天將我留下了 地靜悄悄 我已覺得重臨實地 願我可重尋趣味
站到邊緣回望時 視覺息間奇幻至 今生怎至此 天空裡無高閣 地像個殼 沒有理想 全無憾事 沒有不完結故事 舊日我笑一笑 過去記憶只得一秒 活在這刻當閒事 活著就算有感覺 我已解開這束縛 漸習慣今天的意義
但若我虔誠的問你 有否踏著實地 怎可去逃避 若是我詞仍不達意 我心中的每個字 仍願接觸你 其實你亦漸似我 沒有理想全無憾事 沒有不完結故事 舊日我笑一笑 過去記憶只得一秒 活在這刻當閒事 活著就算有感覺 我已經解開這束縛 漸習慣今天的意義 但若我虔誠的問你 有否踏著實地 怎去逃避 若是我詞仍不達意 我心中的每個字 仍願接觸你 但若我虔誠的問你 有否踏著實地 怎去逃避 若是我詞仍不達意 我心中的每個字 仍願接觸你 但若我虔誠的問你 有否踏著實地 怎去逃避 若是我詞仍不達意 我心中的每個字 仍願接觸你

look out

20070205

絕對空虛



雄性觀眾可能不適宜看《瑪麗皇后》﹐正如《生日快樂》一類悶片﹐即使滿腹疑惑﹐還是少談為妙﹐尤其主導這些影片的創作人﹐不是女承父業的嬌娃﹐就是素有清譽的才女。我只可以說﹐一如小哥普拉以前的作品﹐不管伊已年紀一把暨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全片主調仍是懷春少女的無病呻吟。而片子比前作大膽的﹐是主人公的處境是更加「孤獨」﹐在伊身邊來來去去的﹐都是面目模糊的酒肉﹐作者甚至不打算給她安排交戲的角色 - 你能想像《迷失東京》沒了標梅利﹐只剩尸家叻祖軒臣鏡頭前晃來盪去嗎?

我猜作者想說(而未盡表達)的﹐是任何(女)人﹐擁有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財富﹐絕對的空閑(18歲卜卜脆)﹐妳就自然會活得像瑪麗﹐像她一樣窮奢和極侈﹐慾望面前﹐眾生平等﹐瑪麗是青年人﹐青年就是有權濫交隊草爆樽﹐超也麼那班老柴﹐又何來資格月旦她呢。這觀點﹐原來也不無別開生面的不羈與放蕩﹐可惜一子錯﹐到了那傳頌千古「何不食蛋糕?」的關節眼﹐作者竟然猶豫起來﹐並替名言定性查無實據、純屬虛構﹐那不是又回到「翻案」的原點﹐在替瑪麗的「罪行」開脫?而片子最的弔詭的是﹐Kirsten Dunst與小蘇故劍重逢﹐出人意表演得相當不錯﹐引人浮想聯翩的﹐竟是伊略呈的一點老態。說到尾﹐她倆也不能再以春心鎖不住的「處女」自居了。

200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