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劇. Show all posts

20130619

毒男自毀學

看了鬼眼導演的After Earth﹐一點也不行(行貨那個行)﹐還有有點high。片子混合了科幻片、家庭片﹐愛情片、cadet片(新紥師兄)、兒童片、災難片、驚慄片、動物片、武俠片﹐共冶一爐。

劇透
冇所謂啦﹐你都唔會睇架啦(套戲同呢篇野)

成套睇完﹐小弟先明﹐After Earth裡的外星怪物﹐其實是「女人」的隱喻﹐怪物造型來自《異型》(少年主角下面望上去﹐佢係度流口水)﹐《午夜凶靈》(女鬼井底爬出來)之類﹐咁就覺得妙不可言。 而Will Smith從來唔教少年主角﹐當你遇到怪物(女人)時﹐個心撲撲咁跳時﹐費洛蒙狂飇時﹐你應該典做 ------- 少年人﹐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跑呀。

片子同鬼眼導演作品一脈相承﹐與人間格格不入的奇人﹐接受救世天命。Will Smith的對白:「danger (武按:女人的威脅)是真的﹐但fear(武按:心跳﹐即愛情的隱喻)是假的」(大意)。

「躍起之後. 勢須下落. 而今問題在. 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李李李天天天天命

After Earth的少年﹐要像爸爸Will Smith咁接受天命﹐就要抑制自己的心跳 ------ 怪物撲到面前﹐依然像陳志雲﹐唔好驚,唔好亂,唔好放棄﹐怪物聽唔到我的心跳。心跳可以用科技量度﹐但除非你有天耳通﹐否則乜柒都聽唔見。就算我心跳到死﹐都唔要畀的女聽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0opc9jUkIY
東京事変
Love is an Illusion (Get it Up For Love) slightly remixed

After Earth裡「不會心跳的人」﹐爬上華山之巔﹐才是強中之強;就像野島伸司日劇﹐「不會流淚的人」﹐不像溫爺爺假哭﹐唔用眼藥水﹐就只能等待淚腺崩潰的那一天﹐個心滿溢了溫情、悔罪、我供左層樓畀妳啦﹐咁班女就開心啦。

用愛情隱喻觀之﹐After Earth重可以接通古谷實的漫畫:女人是引領男人走進地獄﹐與社會融合的惡鬼﹐廢柴(古谷實作品)和救世豪傑(鬼眼導演作品)﹐都不是正常人﹐在殺人與自殺之間徘徊。而回到女人的懷抱(重建家庭)﹐則是佢地重回正途﹐變返個正常人的路徑(咁你話幾咁無聊呢)。


《庸才》:厲鬼來襲

當男人對女人的靈魂和肉體都再冇興趣時﹐依據After Earth的說法﹐女人的對策有二:

一、死畀你睇﹐你欠左我架;

二、你晚晚唔返黎﹐我冇所謂呀﹐我晚晚出去溝仔﹐但你典對得住屋企個仔仔呢﹐佢係度等緊你架嘛。

末了Will Smith夫子﹐一家三口重建家庭﹐鬼眼導演從Unbreakable裡Bruce Willis等悲傷英雄﹐Lady in the water裡的精神病看更阿叔﹐兜兜轉轉了幾十個圈﹐回到闔府統請的大團圓結局﹐人各有志﹐大家開心﹐咁都冇咩唔好呀。你仍然有一個option﹐一念之間﹐可以做番個正常人﹐這毋寧是幸福的。


《沒有玫瑰的花店》:你要流淚﹐我是winner

After Earth最離奇﹐是下半部玩到變了《神鵰俠侶》﹐有隻鵰兄﹐一次又一次救了少年主角一命。恐怕唯有香港觀眾﹐先會由此想起劉德華和陳玉蓮:十六年後﹐過兒不再做神鵰俠﹐與小龍女退隱江湖﹐跟木村拓哉及松隆子不一樣﹐小弟不相信﹐會是幸福的結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HxP0QWF9qI
幸せな結末

以上﹐新類型意識很流﹐混雜mv、電話圖像、劣詩、罵街﹐爛歌、浮想影評﹐是我的另創新楢﹐願你以另眼相看。

嘩﹐你睇到呢鼠﹐重睇埋呢句﹐你好野呀﹐我愛你/妳呀。

20130531

太宰遺傳學

最近讀了一些太宰治小說﹐想起幾部作品。

一、松子的一生

此片中宮藤官九郎演太宰治再生﹐毒打中谷美紀﹐逼佢去接客等等。

咁當然係又cheap﹐又唔好睇啦﹐也談不上顛覆﹐靠攏現實性﹐咪冇左迷一般的吸引力羅﹐咁一般80年代的姑爺仔﹐都係咁架啦。太宰迷人之處﹐除了自殺﹐還是疑似溝女王﹐靠拳頭﹐真是太無癮了(係男人都以為自己做到啦﹐照計)。

此片唯一貢獻﹐可能是推廣了太宰遺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pZJM8XsUQ&list=PLBBD1D0A4975AE396

二、梁朝偉

用「太宰轉世」來閱讀梁朝偉﹐就能解釋葉問的名句:「四十歲前都係春天」 - 太宰係39歲投水自殺 (也有一說係扮自殺)﹐咁投胎做左葉問﹐做埋間諜漢奸﹐真係屈死。

回看《東邪西毒》、《春光乍洩》﹐偉仔還是做番深情路線。繼後開了兩條支線﹐一條是陰險之路(《花樣年華》、《一代宗師》)﹐另一條﹐則是淫混之路(《2046》、《色戒》)﹐而聲譽日隆。

太宰治的疑似自傳《人間失格》﹐特別之處﹐是替主角混入「演戲」的原素﹐佢好識做戲﹐奉迎別人﹐於是「獨男」變了女人湯丸 (與《地下室手記》、Taxi Driver大相徑庭)。

這解釋了﹐何以好多讀書的港女﹐都喜歡向梁朝偉尖叫:

偉仔與《人間失格》主角一樣﹐通過精湛「演技」﹐由《香城浪子》的內向青年﹐變成《色戒》、2046的淫棍。有趣的是﹐即使偉仔是「淫棍」﹐也無改他對伴侶專一(只愛劉嘉玲)﹐他還是一個愛聽Stevie Ray Vaughn﹐又愛看村上春樹的「宅男」。愈矛盾﹐愈愛他﹐更符合太宰治哲學三昧。這是中式保守主義﹐既扭曲又壓抑的微妙之處。

這也是太宰治持續吸引信徒的理由吧:
「獨男」要搵個女大學生一起投水﹐不一定是天方夜譚呀 (梁朝偉就是成功例子)。

三、黃金保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ODI3MzE2.html

《黃金保齡》第7集﹐有芥川(金城武)、太宰(堺雅人)、夏目(路人甲)﹐三大文豪打保齡的大戰。

這集有趣之處﹐是將「太宰」寫成妬夫(與太宰治小說截然不同)﹐仇恨20年前「芥川」搶佢條女(木村佳乃)﹐令佢冇面﹐要報仇。

咁都冇乜特別丫﹐精彩之處﹐是劇集有個subtext:木村佳乃生完BB﹐芥川去醫院﹐話要同佢私奔﹐遠走高飛。

不如我帶妳走啦
(18:55)

這情節﹐是refer番去《世紀末之詩》﹐竹野內豊要去搶婚﹐帶木村佳乃走人。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生﹐就進入了中心:愛情的幻覺﹐是通過模倣二手文本(《畢業生》、《上海灘》之類)﹐而那都不是真實的愛。

《黃金保齡》一樣﹐私奔什麼的﹐不過講笑而已﹐等於《人間失格》之類﹐投射出來的時不我予的軟飯王﹐不過是讓廢柴﹐比廢柴更廢柴的廢柴﹐自我陶醉的幻覺而己。

講笑而已
(31:16)

而木村佳乃臨尾抱住個仔去睇波﹐當然是refer番去太宰治小說《櫻桃》:
賤人老豆﹐你幾時先回頭﹐老婆等緊你架。

而當然在野島伸司眼中﹐芥川才是王道:

天才、靚仔、講野好笑﹐悲傷童年﹐溫柔﹐搵唔到錢﹐又餓唔死﹐唔想令人傷心、不喜歡競爭、打敗世界冠軍都係沒改變、蟑螂都唔想打死。

最後﹐芥川都沒有與瞳結合(有冇上床都唔知)﹐只做鄰居而已﹐這當然是直承《美人》不再動冰心的田村正和﹐而進了一步 -----
對愛及做愛﹐何必產生那麼多的幻覺?

20130515

她青春不老

《未來講師》講補習老師深田恭子有超能力﹐能看到小學生20年後的命運﹐這設定﹐明顯是接上日本小學生的勵志活動﹐「給未來的自己寫信」(類似薛凱琪歌曲《給十年後的自己》)。

《未來講師》破格處﹐以勵志、瘋狂的包裝﹐道出了最殘酷的真相﹐學生夢想中的自己﹐九成九不會實現﹐他們長大了﹐即使延續日寇敬業樂業的精神﹐只能做中下層的勞動工作(有個唱歌比賽得獎學生﹐末了當了油漆匠)﹐未必不快樂﹐只是意難平。而小情人同諧白首的夢想﹐逝水年華﹐如水逝去﹐誰都沒再記起。

《未來講師》第二個驚人處﹐是深田預視「20年」的設定。過了20年﹐有另一個20年(假如未死的話)﹐﹐再有另一個20年﹐所謂「未來」﹐是一延續體﹐可以無窮無盡(supposely)﹐於是劇集一舉破解了﹐「如果命運能選擇﹐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無用困惑」的myth (命運是無窮﹐沒有終點﹐你問這問題﹐就是戇居)。

常有蛋頭質疑﹐「未來是否可以改變」之類﹐再援引相對論什麼的。《未來》則講明﹐你的命運﹐分短期(20年)﹐也分長期(40年)﹐像武田真治﹐20年前從東京大學畢業﹐以為前程似錦﹐再過20年﹐佢只能做個禿頭補習社校長﹐誰能斷言﹐再過20年﹐佢不能谷底反彈﹐頭毛再展? 未來綿綿無盡﹐禍福交纏﹐只能活在當下﹐所謂有無選擇﹐不過是虛妄﹐是失敗者的循詞。

第三個重點﹐是深田恭子。深田是日式Kawaii的代表﹐但她的「可愛」﹐與中山美穗、松田聖子之類﹐用來向人諂媚的心計﹐並不相同﹐深田恭子的可愛﹐帶有反社會成見的傾向。深田能將「可愛」變成生活態度﹐渴望與眾不同的體現(成於《下妻物語》的cosplay專家)﹐佢最想「討好」的﹐不是你﹐是佢自己。「可愛」脫離了「計算」的範疇(即女人以撒嬌之類﹐擴展自己的權力)﹐往往被世故社會﹐視為幼稚、無知、倚賴、長不大的同義詞﹐深田恭子身體力行﹐加以反抗﹐她青春不老。

曾幾何時﹐香港的阿Sa﹐也曾以十級懶音﹐瘋狂燥狂動作﹐向香港社會反抗﹐可惜功敗垂成﹐太容易被收編﹐從阿Sa第一日乸住口面拍戲﹐扮大人開始﹐她就死了。

當握第三點﹐觀眾就能明白《未來講師》片尾曲的含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Gtb8XlPEg

初時小弟以為﹐春光明媚﹐深田恭子向幾位補習社的同事教學﹐就這麼簡單。一集一集地看﹐才明白﹐(外觀上)永遠不老﹐擁有時光穿越性的深田恭子﹐ 是在向小孩時代的同事們教學﹗同事們都變成小孩﹐上英文ABC。因為深田恭子有超能力﹐於是她和觀眾﹐都看到同事長大後的模樣 (小弟同意﹐以上的說法﹐的確沒邏輯﹐很費解-__-)。

於是小弟明白了﹐何解最後同事們都不見了﹐只留下一張張空椅:

那是紅樓夢的結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不盡相同﹐但庶幾近矣﹐那是人最終極的未來:死亡。

什麼都沒剩下﹐只留下泫然欲哭的深田﹐配上主題曲《櫻》﹐她何時領悟﹐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日子?

20130413

職場自由人

《紅酒專家》真正的reference point﹐不是《奇蹟餐廳》﹐應是《庶務二課》。

《紅酒專家》連日文原名都很tricky:《ソムリエSommelier》﹐與《庶務二課 ショムニ》﹐略懂日文就明﹐連讀音都很相近。《庶務二課》在1998年4月15日~7月1日播放﹐《紅酒專家》則於同年10月13日至12月22日播放﹐承傳主題的心情太明顯了。

《庶務二課》一班女職員隱居總公司「庶務二課」﹐以女廁換廁紙之類瑣事﹐對抗官僚職場﹐以無聊應對無聊。《紅酒專家》更進一步﹐職員已無機會尸位素餐﹐被趕離公司﹐被流放到無人問津的老牌法式餐廳﹐自生自滅﹐歡迎你自己辭職。


品酒品到拔劍﹐問你服未(這是最殘酷的時代﹗)

把《紅酒專家》置於職場日劇體系﹐可略見十多廿年日本人的返工歷程:

《Beachboys》1997年7月 - 9月
《庶務二課》1998年4月15日~7月1日
《紅酒專家》1998年10月13日~12月22日
《世紀末之詩》1998年10月14日 - 12月23日
《她們的時代》1999年7月7日~9月22日
《派遣員的品格》2007年1月10日 - 3月14日
(小弟看的日劇太少﹐只能略舉一二)

Beachboys講兩位有為青年受創﹐自毀前程﹐跑去沙灘打零工;庶務二課恥笑官僚職場;《紅酒專家》職員被流放﹐被趕去「外判公司」;世紀末之詩兩個男人離群索居﹐直接遁世;《她們的時代》真正慘無人道﹐進入職場最殘酷的時代。

於焉﹐進入公元2000﹐世界沒有走到盡頭。

新世紀開始﹐《派遣員的品格》進入外判時代﹐女主角像超人﹐於職場自出自入﹐想點就點。世紀末令人面對現實﹐《派遣員》回到原點﹐日本打工仔回到逃避舊路﹐發夢洩憤。

《派遣員》有個笑點﹐就是女主角有幾百種專業資格(急救證書、廚師證書blah blah blah)。《紅酒專家》的品酒師稻恒吾郎﹐截然不同﹐他像怪醫秦博士﹐他不需要專業證書。

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派遣員》冇人冇物﹐要以專業證書來自保﹐等於香港人個腦只得一堆草﹐只有兩個字﹐「買樓」;《紅酒專家》則鼓勵觀眾﹐拔劍而起﹐要像Bob Dylan的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

這誠然是大時代的氣魄﹐那是世紀末﹐寧為玉碎﹐不作瓦存﹐有界乎自強與自毀中間的傾向。末了稻恒吾郎有金句:戰爭無寧是無意義的﹐但最危急的時候﹐還不起來抗爭﹐則枉費為人(大意)。他是天使一樣的品酒師﹐那是上帝的震怒﹐他要人們起來劈友。

《紅酒專家》最後一集end credit最後的畫面﹐意味深遠。之前咁多集﹐都是稻恒去法國酒莊學法﹐與洋人的合照(寓意為真)。最後一集﹐則以戲中人的合照作結﹐顯然有傳奇化﹐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的指涉﹐像李天命的「事件實在論」﹐法國餐廳藉品酒師協助﹐同仁合力創造傳奇﹐即使倒閉﹐全部被炒﹐這個事件﹐永遠存在﹐不會磨滅 (具像為菅野美穗手執的紅酒開瓶器)。

這是日劇的理想﹐戲劇可以改變世界。蓋棺定論﹐世界沒有改變﹐日本人的好日子﹐也可能已過去。而香港人的「世紀末」﹐事實還在前頭﹐政客賣港﹐資本家無義﹐共匪臨城﹐香港人要折墮﹐未來大把機會。能有剩餘的膽氣﹐怒髮衝冠﹐拔剣擊之嗎?

20130213

日劇見奇蹟 #1

家駒說過﹐最想出一隻碟﹐封面上面咩都冇﹐只有細細隻凸字寫住Beyond (可想像還是黑膠時代)。

近來買了一套大陸盜版日劇﹐更先鋒:

封面咩都冇﹐只有橫濱夜色﹐兩個明星沒有名氣(GTO之前)﹐亦與肖像權什麼的無關。小弟相信﹐除了口水碟﹐古今中外﹐羅出街賣﹐有名有姓光碟劇集史上﹐從所未見。

左下角更特別﹐大陸盜版細細隻印了兩個明星名字。

請注意﹐日本原版更大膽﹐只印劇名﹐沒有演員名稱。

而大陸盜版暗暗呼應日版﹐不喜張揚﹐保持低調﹐不像王家衛﹐雞乸咁大隻紅底白字「張曼玉、梁朝偉」﹐鬆嶋、椎名﹐細不可見﹐目光如炬者﹐敢情無法看見。

那還是個講究「品味」的時代吧﹐就算是共匪﹐看曰劇﹐也prefer買碟﹐放上電視機看。出盜版﹐就算唔係一式一樣﹐也講究襯托﹐「配套」﹐伏筆﹐呼應﹐追求與日寇精神感通﹐即使力不能至﹐也能互相欣賞。

看了日劇10年﹐愈看愈少﹐還能發現能人所不能的奇蹟﹐有空續談。

20121224

白兔止痛劑

《白兔糖女孩》結局有神來之筆:松山研一將芦田愛菜的照片﹐send畀她的生母漫畫家正子。正子正在畫畫﹐從電腦看了照片很激動﹐但她繼續工作﹐將照片關上(日劇迷可想起《新聞女郎》玲木保奈美)。

依片子描述﹐吉井正子只是個很俗套﹐不負責任的媽媽﹐到了結局﹐來一招回馬槍﹐將正子與松山媽媽(為兒女放棄事業一生都自覺好委屈)、松山(照顧愛菜自願調職)、香里奈(提供了女人養兒育女又唔需作賤自己的新時代option)﹐作了一貫串對照﹐當堂變得好立體﹐日本女人的處境﹐好3D﹐嘩﹐真係太感人了-__-。

至此﹐《白兔糖》的主題才走出來:女人要有自己的人生﹐唔需要再為兒女「犠牲」什麼 (桐谷美玲乾脆在幼兒園上班﹐將照顧孩子變成「career」)﹐松山研一無厘頭﹐孭起照顧愛菜的責任﹐幾唔情願﹐男人都要負起呢個重擔﹐呢隻大鑊。

而片子結局﹐兩個破碎家庭(松山、香里奈)二合為一﹐則是電影給家庭解體、家族崩壞的大趨勢﹐一支功效成疑的止痛劑。

芦田愛菜的演出﹐都係咁上下啦。與以前有何不同﹐可能是更subtle﹐其實唔關佢事﹐是導演選擇和操控。最明顯﹐是她與男孩到墓場大哭一場﹐愛菜是讓人喊先﹐將她著名的哭戲押後﹐而鏡頭對焦係個男仔﹐愛菜企側邊。典解咁拍﹐一來可能大家都睇厭了﹐更有可能﹐係要畀位個男仔上 ------ 小小年紀﹐芦田愛菜已變了碧咸﹐風頭唔駛我出﹐斬波畀隊友入重好。

愛菜作為童星的特殊﹐是進入了雙面人的層次﹐以可愛包裝﹐行操控大人的陽謀。雙面日童﹐開山祖師是安達祐實(「同情我﹐就給我錢」)﹐但流於表面化﹐底牌(即「純真」)易露。愛菜則不同﹐從《愛母罪》開始﹐就非常低調﹐她的真面目﹐觀眾永遠看不清﹐從而構成她底「演技很好」的myth。

例如﹐愛菜要講畀松山研一知佢要返學﹐唔會直講(否則就會給了男人「壓力」﹐覺得厭煩)﹐佢會專登唔買裙﹐等松山問佢典解﹐愛菜就會答:「幼兒園要著褲」﹐松山就會覺得己有負了佢﹐立刻四圍撲學位。

又例如﹐愛菜跟松山行過一條橋﹐佢會突然講:「要拖手﹐唔係好危險個BOR」(大意)﹐大家突然有了身體接觸﹐變得很close。這是很聰明﹐很成熟的操控術﹐難怪人們會覺得她「演技好」。

另一條伏線﹐更重要﹐是個戲名「白兔糖」。愛菜喜歡白兔﹐看了一半才明白﹐兔是她生母的漫畫形象﹐片子聰明處﹐在給她生母一個負面形象﹐於是愛菜對母親的依戀﹐並不構成對松山研一(觀眾的代入位)的威脅。後來松山研一不為意地﹐跟愛菜講不如轉戶籍﹐改跟佢的姓氏﹐也給愛菜輕輕婉拒了。後來上堂畫畫﹐愛菜畫了松山﹐男同學仔問佢不是你爸爸嗎?愛菜都是借故唔答。

中段那個叫松山放棄撫養愛菜的姨姨(《愛母罪》松雪泰子養母)﹐她的苦口婆心﹐才是正解:唔理你典對個細路女好﹐佢都唔會當你係佢老豆老母(松雪泰子都係冇當姨姨係阿媽)﹐都係徒勞﹐製造更多不幸。

於是﹐末段綾野剛(桐谷美玲男友)的改邪歸正﹐變得那麼重要:綾野剛從《愛母罪》性侵愛菜的「壞人」﹐變成她的指路明燈﹐《白兔糖》的夢幻與逃避現實﹐於焉完成。

跑步是Sabu電影的母題吧﹐他甚至有部爛片叫《疾走》﹐小弟覺得《白兔糖》最精彩﹐是松山研一的跑步戲﹐佢真係跑得好勁﹐香里奈著豆零踭喪跑﹐也很精彩(可惜太少)。喪跑有一個好處﹐假如你真係跑得夠喪﹐你係冇時間做戲(跑步中也能流露演技﹐即係你未夠喪﹐只是「被跑步」)。芦田愛菜演得最真的時刻﹐是松山喪跑期間﹐躺於他的臂膀。

願下次再見﹐能多看芦田愛菜喪跑 ------ 是真喪﹐不要假喪﹗

20121204

巴黎兩生花

好像很少人注意﹐「巴黎戀愛寫真」由岩井俊二操刀攝影。很典型﹐手搖鏡﹐少打燈﹐自然光﹐有趣的是﹐這套調調﹐沒了岩井舊作的糖衣﹐沒了如夢如幻﹐反而替片子帶來實感﹐也避免同類歐美取景的日本電影﹐一班日寇扮識英文﹐去歐洲拍旅遊片的兒嬉。中山美穗法文疑似甚好﹐成件事信服力高﹐這是岩井的聰明。

有場戲講向井理夜晚返中山美穗屋企﹐嘩﹐黑到呢﹐乜都睇唔清﹐小弟忝居老餅﹐反而覺得很過癮﹐有回到菲林時代﹐「反高清」的快感。另一場戲﹐男女主角坐遊客遊艇﹐遊賽納河﹐擺明單挑After Sunset﹐但功力很高﹐感人至深。究其實﹐After Sunset一路電影﹐不過讓白痴仔感覺良好﹐輕飄飄的feel good movie﹐「巴黎戀愛寫真」則有作者的人生感悟﹐觸及人生有時﹐聚散無常的終極問題。

與日劇《悠長假期》相比﹐「巴黎戀愛寫真」顯然更進入女人觀點。《悠長》中心﹐還是木村拓哉要當鋼琴家的故事﹐山口智子﹐言行舉止都像男人﹐她要當攝影師助手的理想﹐也很快無厘頭就為條仔終結了。「巴黎戀愛寫真」則不一樣﹐攝影師變了男主角向井理﹐最終中山美穗都沒為對方﹐放棄過什麼。片中所謂女人pov﹐對女人的趣味、嚮往、幻覺、恐懼﹐有很多細緻的touches﹐為免得罪女人﹐詳情難以細表。初看幾悶﹐我都睡著了﹐後來漸入戲肉﹐有番一定年紀的觀眾﹐恐怕都會有不同的歎喟。

中山美穗一直有懶可愛的mannerism﹐有時很惡頂﹐「巴黎戀愛寫真」則效果不錯﹐愈看愈好﹐片子愈進入這個中年女人的狀態﹐同樣的作狀姿勢﹐反而像具象化的保護色﹐令人產生同理心﹐更為憐惜﹐簡直有代表天下人﹐同聲為人類的終極命運(生老病死、愛別憐、求不得等等)﹐同聲一哭的幻覺。

看畢片子﹐小弟想起<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首名詩﹐活脫脫是「巴黎戀愛寫真」的「兩生花」。

小弟有幸﹐也可能是不幸﹐已從沉醉「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的層面﹐老化到﹐能體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的時不我予了。

20121003

煙花電影學

有關煙花電影學﹐小弟素有研究﹐悲乎青春已遠﹐泰半忘了﹐只能忘情﹐胡扯兩句。

後Long Vacation時代﹐看多了盜版VCD﹐ 日本電影﹐注意到現代日本藝文故事的幾種素材﹐包括火車、鐵路、單車、以至煙火﹐包含時間的流轉、青春的消逝、前方的逆旅。

岩井俊二提出了哲學式的問題﹐中國人永遠不會想的問題。煙花是什麼? 通過不同的pov﹐兒童要去追尋煙火的形狀。

篠原哲雄的《天國的戀火》﹐提示了我們﹐最典型的日式煙花欣賞學﹐最平民的活動﹐人們穿上和式浴衣﹐女孩拿起窗子﹐走到河堤﹐與親友愛人﹐煙火逐個逐個發放﹐人們靜靜地觀賞。

岡田惠和日劇《BEachboys》﹐是另一異數﹐期待已久的煙火大會﹐天雨取消﹐貫徹劇集的主題﹐未來的無望﹐青春的消磨。末了眾人百無聊賴﹐於沙灘玩小煙花﹐一樣開心﹐背後的底色﹐是苦中作樂。

香港的﹐是pan-煙火主義﹐與紅館睇騷相若﹐除了原居民﹐民間禁放爆竹﹐禁放煙花﹐禁止香港平民自主找樂。

北野武的Hana-bi﹐更清楚﹐全片就是一首自殺之歌。

日寇放煙火﹐從器用娛樂的皮相﹐進入了哲學層面﹐他們要思考﹐如何處理生命的無常﹐生歡死苦﹐萬事皆幻﹐他們關心燦爛過後的寂靜。

煙花換了made in china 的小字﹐香港人就不同﹐崇拜喧嘩。

花火如胡椒﹐如機鎗﹐向天怒放。Star Wars 不再﹐配上恬耳欲聾﹐李克勤、張學友的爛歌。高潮飛機過後﹐口水泡沬話題﹐不外乎三十秒鐘之內﹐窮奢極侈的香港人﹐燒了幾多血淚交織的人民幣﹐貝澳沙灘﹐留下幾多可歌可泣的痰涎和垃圾。

南丫島的煙火慘劇﹐讓人清醒﹐回到最初﹐共匪竊國﹐到底有何可慶。稍有靈性的人﹐對殺人如麻法西斯政權國慶﹐對於一街愚民﹐只能不管﹐不看﹐不理﹐閉戶不出﹐看書也好﹐打邊爐也罷﹐迴避是最好的方法。

岩井俊二的電影提出問題﹐看煙火﹐從下面看﹐或從側面看﹐有什麼不同?

愚民只能到維港兩岸﹐擠著看﹐側面看。有人要耍特權﹐以替為富不仁機構打工為榮﹐乘專船﹐想駛到中環海心中央﹐停住﹐潛進煙花下面﹐一看箇中奧妙。

末了他們看到了﹐觸摸到怎樣的景象? 兩秒驚怖﹐我的天啊。

20120529

被閹太好了


看了一套變性人日劇﹐ママは昔パパだった﹐劇情包括戶田惠子演變性人﹐《灰蘭記》式的二母爭子﹐吉田榮作與變性人的性與愛等等﹐好煽動性的材料﹐不愧是日寇﹐他們還是能包裝成闔符統請的家庭倫理劇﹐即是用「母愛」(普遍性)來包裝了變性人的「異常」(個別性)。

另一有趣之處﹐這套變性人日劇﹐漸漸變成日寇最喜歡的法庭戲﹐戶田惠子無懼歧視﹐發起運動﹐四處奔走﹐為變性人爭取權益﹐同樣地﹐這是另一種將變性人日常化﹐即與其他日劇理想人格等同(例如《同一屋簷下》大佬堅持要小梅上庭指控強姦犯)的方法。

最令人吃驚的﹐是以下﹐



「摸摸看﹐太好了」﹐她們最關心的﹐不是多了什麼﹐而是少了什麼(小賓賓)﹐開心到落泪﹐像罪犯洗清罪孽﹐對男根﹐真深惡痛絕之極矣。變性人劇集﹐竟然變了在宣傳「女權主義」﹐相比《感官世界》阿部定斬瓜切菜的血淋淋﹐這真是兵不血刃﹐無痛失ger了。



劇集除了戶田惠子的主線﹐還有另一條副線﹐是吉田榮作女兒山谷花純的戀愛之路。年紀少少﹐她不斷向小男生投其所好﹐末了還是逃不了被飛﹐她並不難過﹐立刻溝過另一條仔﹐恰恰與戶田惠子末了拒絕吉田榮作求婚﹐互為對照。------ 不管情理通否﹐這還是日女的自強之路﹐不同港女的撒野與撒賴﹐真女人也好﹐假女人也罷﹐對男人﹐根本不需要﹐伊們都無法再忍受了。

20120528

流浪到清澄

小弟發現《奇跡》有個私密的潛文本。

片初夏川結衣演媽媽生﹐除了歲月不饒人﹐小弟並沒察覺什麼。到了片末﹐孩子們流浪﹐寄居一個好心婆婆的家﹐我就明白了﹐原來又是日劇《青い鳥》。

那位好心婆婆﹐名叫リリィ﹐《青鳥》裡她演豊川悅司的媽媽﹐拋棄家人出走﹐人間蒸發。



豊川悅司長大成人﹐帶著夏川結衣私奔﹐像《奇跡》的小孩﹐一路向北﹐最終在リリィ的家母子驀然再見。《奇跡》恰恰與《青鳥》相反: リリィ沒離家出走﹐走的是她女兒﹐她一直痴痴地等﹐等失蹤女兒回家。

由此路進﹐リリィ見到夏川結衣個女(即她的「孫女」)﹐就以為女兒回家﹐真太符合戲劇邏輯了。



《青鳥》的JR列車﹐是都市吞侵鄉下的象徵﹐舊式火車鐵道員豊川悅司﹐即將被淘汱﹐他像特區人﹐只能等待被高鐵和諧號蹍死。

《奇跡》的JR九州全線通車﹐也有鄉村傳統被消滅的隱喻。鄉下老人們﹐不像特區人一臉死相﹐負隅頑抗﹐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舊人舊事﹐砵仔糕和白糖糕﹐又如何能扭轉被消失的結局?



《奇跡》和《青い鳥》的家族﹐末了都「破碎」﹐都家不成家了:

豊川悅司大鳴大放﹐他話走就走﹐唔會婆婆媽媽﹐唔會理會我有冇負人。例如爸爸冇人送終﹐永作博美等佢一世﹐搶人老婆﹐個女人命喪懸崖等等﹐豊川很抱歉﹐但無可奈何﹐人情債冇得還﹐還十世都還唔晒﹐他還是要反抗﹐祖屋祖業﹐畀晒人﹐賣晒佢﹐wanderin' destiny﹐向「一家人齊齊整整」的TVB順口溜吐口水。


家族離散﹐也是無可奈何

《奇跡》兩兄弟﹐好想一家四口大團圓﹐末了奇蹟沒有發生﹐但各人都接受﹐活得更自在。說白了﹐比起《青い鳥》的毀滅性﹐《奇跡》講的﹐其實是更前衛的世界觀: 合則來﹐不合則去﹐長長的JR路軌﹐駛往未知的終站﹐不管有多不捨﹐走上了鐵路月台﹐人就要接受愛別離﹐一聲bye﹐一聲hi﹐一剎那的相遇﹐已是永懷回憶的因緣。

血緣關係﹐夫婦關係﹐母子關係﹐統統不足恃﹐不應該成為任何人繼續追尋的絆腳石。夫婦無仇﹐父子無恩﹐但人間還是有愛。人傾盡所有追求﹐那怕被認為是自私﹐他的理想和幸福。

20120510

一路向問西



山崎豊子日劇﹐有一點少人注意﹐就是不斷用洋人音樂﹐淺人會以崇洋二字簡言之。很明顯﹐這些劇集的中心﹐日寇一直尋找他們的國際位置﹐戰略性地位﹐繼續生存﹐捷徑是向第一世界學法。另外﹐山崎小說劇集﹐雖然常常回溯六七十年代日本盛世﹐但它的意識﹐甚少廉價的感傷﹐反而是前瞻性﹐念往日之精神抖擻﹐日本繼續向前﹐從中檢討﹐人心黑暗﹐有時而窮﹐恆需保持外向﹐接收西方文化精華﹐那怕從最顯淺的流行樂開始﹐識多幾個英文字也是好的。

看《不毛地帶》﹐小弟注意到﹐片子絕對不來尋味時光、獅子山精神那套﹐很少以花俏舊時代符號討好觀眾: 懷舊流行曲、庶民生活細節、今人扮舊人(梁家輝扮呂奇)之類﹐片子也不像特區人折墮﹐反來覆去今不如昔﹐老香港多麼好那類老調。山崎豊子日劇意不在讓人沉緬﹐讓老人們打擂台自我陶醉﹐而對腐敗現狀視而不見﹐它要繼往開來﹐為未來開創新路。要聽老歌﹐除了張國榮、美空雲雀﹐又何妨乾一杯聽聽Tom Waits?醉醒抬頭望向新的一天﹐重提奮發向上的意志。

一面看《不毛地帶》﹐我會渾然忘卻﹐忘了那是舊時世界﹐直覺非常「現代」。這不是劉鎮偉式時空錯亂了﹐不過因為片子講出了生命本質問題﹐它有永恆性的穿透力﹐讓人反省、對照。



日劇用洋樂﹐另一種方式﹐是圍繞演員而始。小弟看過用了最多洋人音樂的日本演員﹐可能是田村正和﹐他的特別之處﹐是他根本不是王敏德、陳冠希那種洋人﹐他是日本傳統藝術世家出身﹐但他的氣質和氣派﹐一路向西﹐愈來愈像洋人。《協奏曲》田村演建築師﹐配樂是Vanessa Willams﹐《美人》他演飲花茶的西醫﹐伴著Jane Birkin的歌聲替人整型﹐《告發》裡他是律師﹐常常去樓下酒吧彈Jazz﹐到了《新紐約戀物語》﹐田村重遠征New York﹐吹吹色士風添。

有趣的是﹐中國人社會﹐黃皮白心者未必有好下場﹐例如莫文蔚﹐不管才華幾高﹐往往會被排斥﹐末了都係嫁鬼。日本人田村正和﹐他英文恐怕沒有陶傑好﹐但人品比他高﹐沒他咁無恥和低俗﹐要緊一點﹐佢唔係月洋人文化作一個reference point﹐來數落自家文化﹐田村正和的所向披靡﹐小弟相信﹐是他讓日本和西洋﹐無縫交接﹐佢永遠是日人仰之彌高的理想。小弟不敢說田村正和彈鋼琴﹐是裝假狗還是什麼的﹐反正我就是信了﹐他像展示了一種最潮的生活方式﹐最型的衣著品味﹐最理想的人格﹐他懂日本傳統﹐也有國際通行的理性和專業﹐我願意相信﹐他真能出入東洋西洋文化而無間。



日劇運用洋樂﹐最離奇﹐又最風格化的﹐當然是野島伸司。初時他還是一本正經的﹐Simon & Garfunkel﹐Carpenters﹐中庸口味﹐帶點懷舊氣氛﹐你未必喜歡﹐但至少不會反感﹐能替老樂隊促鎖賣多幾隻唱片。到了《世紀末の詩》﹐佢才開始出招﹐用了約翰連濃的Stand by me和Love﹐而後者為片尾曲﹐恰恰與劇集的主題﹐愛的虛無與虛妄﹐構成了anti-thesis﹐每集的結局﹐配上黑白的畫面﹐這是野島跟約翰連濃跨越生死限界的對話與溝通﹐替這首世紀末之歌﹐增添了犀利層次與深度。

爾後﹐野島開始玩低俗﹐玩cheap thrills﹐Abba、Queen、Paul Anka、Earth Wind & Fire、Michael Jackson﹐像舊貨翻新﹐替一間間無人光顧﹐並往往被人看低的小店﹐重新包裝開發。只要觀眾有共同背景﹐野島如何運用歌曲﹐總有讓人拍案叫絕的含意與隱喻﹐令人神馳。野島有一絕技﹐他往往收起樂手最重要﹐最奇妙的那首作品(如Abba的Dancing Queen)﹐像秘密武器﹐俟關鍵時刻才出招﹐就有一飛衝天﹐非同凡響的驚人手筆。小弟覺得最神奇﹐是Queen 的Bohemian Rhapsody﹐諗起都興奮﹐我問你﹐畀著你﹐你會典用呢首歌? 像20年前﹐在電視看馬拉當拿在墨西哥城一個打七個射破施路頓一樣﹐嘩嘩嘩﹐真是太奇妙了。

假如你不懂Bohemian Rhapsody是啥﹐沒有什麼了不起等等﹐即沒有「共同背景」﹐那小弟亦無語。難怪野島每下愈況﹐無人問津﹐大家都不懂﹐你又能莫之奈何?

20120508

三首主題曲

《白色巨塔》
Amazing Gra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VexsPvCjgk

很正路﹐四平八穩﹐罪人尋找宗教救贖﹐帶著一對染血的手﹐不如去參加明缸社﹐同曾蔭權上安息禮拜﹐跟林瑞麟讀神學啦。像幾百年前﹐供貴族女校生讀的古典小說﹐缺乏想像力﹐選首介乎聖樂與流行曲中間的俗樂﹐有種被提昇的幻覺﹐還算不錯啦。

《白色巨塔》表面是黑幕揭秘﹐內裡是公式化正邪對抗的戲劇衝突﹐利慾薰心的唐澤壽明﹐vs 擔屎唔識偷食的江口洋介﹐上半部也不錯﹐下半部就拖拉﹐邪惡醫生重要病死﹐令人氣憤。膚淺也沒相干﹐人們就是喜歡看嘛。

《華麗一族》
Desperad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BwOXlGbW6Q

Desperado事實並非主題曲﹐不過常常響起﹐生平小弟聽過三數百次﹐一直覺得是sentimental crap﹐看了劇集﹐留意歌詞﹐先明講乜﹐又幾夾劇情o咼。不過首歌本質就係cheap﹐樂隊唔值幾千蚊張飛﹐沒有什麼奇妙的效果。

《華麗一族》與《白色巨塔》一樣﹐末了都是靠攏西方理性﹐以法庭戲作結﹐但清官難審家庭事﹐包致金也管不了姪女摑曾偉雄兩巴﹐《華》比《白》完結得更費解和莫明其妙。

《華麗一族》表面是倫常殘片﹐但視野開闊﹐以家族倫常醜劇包裝﹐內裡是日本鋼鐵業走上國際舞台的夢想﹐意識前進﹐日本人如何在世界生存。放在希臘式仇父戀母情結的context亦可。

《不毛地帶》
Tom Traubert's Blues
http://video.sina.com.cn/v/b/33669169-1729508393.html

《不毛地帶》的選擇則頗驚人﹐Tom Waits的歌﹐少有你覺得他唱時沒有飲醉。這首歌詞﹐其實是詩歌。

《不毛地帶》其實是《第一滴血》﹐二戰後遺症縈繞每一個人﹐唐澤壽明將真鎗實彈的戰爭﹐轉而到國際商戰﹐全劇經歷三次大戰(軍備、汽車業、石油戰爭)。《華麗一族》那種「國際視野」﹐有點像特區中藥港、數碼港什麼的﹐吹水性很強﹐有不設實際的夢幻感﹐《不毛地帶》則是血淋淋﹐殺人不見血﹐辦公室攻防﹐人們非常實在地於巴黎、紐約、德黑蘭穿稄﹐互相攻訐。

唐澤壽明一角﹐也有突破﹐表面看﹐他還是那種嚴嚴謹謹、忠忠直直的好人﹐片子是通過同事、下屬、家人、情人、甚至傭人的眼光﹐去試探他不苟言笑的皮相底下﹐種種陰暗和不可告人。橫看豎看﹐他還是那個無可挑剔的人﹐但就是有點莫可名狀的什麼﹐令人發毛。

除了沒那麼烚熟狗頭﹐唐澤壽明其實就是梁振英﹐所謂我看不透了。常有人說要選劉德華做特狗﹐假如梁振英遇剌什麼的﹐真有得揀﹐我唔要木村拓哉﹐我要揀唐澤壽明﹗我唔要深津繪里﹐我要揀山口智子﹗

20120416

三個哈哈兒


第一個﹐是小學時從古龍小說看到的﹐十大惡人有個成員﹐叫哈哈兒﹐俗話講﹐就是笑裏藏刀。這當然是膚淺的人物描寫﹐但小時印象深刻﹐翻看幾次﹐都覺得恐怖﹐因為很符合恐怖童話﹐兒童幻想大人世界﹐人難與心難測的想象。

古龍寫這角色﹐有「理論」基礎 (斬殺癲狗﹐應該大鑼大鼓查把刀埋去劈﹐定笑咪咪將把刀收埋背後﹐一邊撫其頭腦﹐餵以肉汁﹐再亂刀將之插死?)﹐但沒有心理基礎﹐大花臉式﹐只適合心智不成熟者觀賞﹐不外乎嘩眾取寵。


第二個﹐是從怪醫博士一個短篇看來。

秦博士讀中學時﹐成日殺人咁款﹐但佢又有個成日笑哈哈的同學﹐相映成趣。手塚治虫不愧是漫畫之神﹐咁短小的篇幅﹐都有好深刻的心理鋪排﹐笑哈哈同學﹐佢老豆老母避債走佬﹐丟下佢日日畀黑社會大耳孔恐嚇﹐佢又要日日返學﹐唯有用哈哈笑﹐來壓抑自己的心理創傷。


笑哈哈同秦博士都是小孩﹐佢地都有不幸遭遇﹐採用不同的方式來自我治療。好誇張的設計﹐情節卻很實在﹐在肥皂劇前崖勒馬﹐秦博士在笑哈哈家中﹐與黑社會衝突﹐使出「小秦飛刀」﹐退不了賊匪﹐卻誤傷了笑哈哈﹐黑社會羅把刀插穿笑哈哈喉嚨﹐他從此入院﹐再無音訊﹐而秦博士無法面對自己的罪﹐再冇搵佢。


第三個﹐其實小弟是近日發現的。

松原豊一把年紀﹐在軍隊服務﹐兼替大企業任商戰無間道﹐竊取情報﹐被揭發﹐然後被逼辭職。

死死地氣﹐佢走去大企業做跑腿﹐佢習慣了謟媚﹐卑躬屈膝﹐整日笑淫淫。

佢不斷做犯法的dirty jobs﹐替人抺屎忽﹐這是佢唯一生存之道﹐做完都冇人多謝佢。

呢種咁誇﹐又咁可信的演繹﹐小弟覺得真係好創新﹐見所未見。

但外國人冇得學﹐學左我都唔信。唯有暗合了日寇那種傳統禮儀風﹐不斷90度鞠躬行禮﹐自我奴化﹐自我摧殘的根源意識﹐﹐再配合那角色遲暮之年﹐身不由己﹐先令人覺得咁厲害。



佢畀唐澤壽明老屈﹐變臉一刻﹐笑得漂亮




松原豊畀差佬周住帶署﹐回頭望番唐澤壽明﹐每一個笑容﹐每一條皺紋﹐細節好豐富﹐好立體﹐有好獨立的情緒﹐這真是高難度動作﹐不宜模倣﹐相比下﹐特區演員﹐真是智障。

20120327

松隆子走寶









看到第八集﹐小弟知道了﹐山本耕史原來是Al Pacino。


木村拓哉真係太忠直﹐沒有一分一毫曖昧性﹐甚至唔肯承認佢的政治婚姻﹐娶長谷村京子﹐是為了權力。還是長期陷於to be or not to be﹐逼老婆墮胎﹐精神失常狀態細佬山本耕史﹐有趣得多。

其實小弟好少睇木村的劇﹐唔係好知佢近來發展如何﹐依此片觀之﹐真係唔樂觀 (其實佢不該扮梁朝偉﹐應走張國榮扭屎忽花路線)。


真係有點難頂

《華麗一族》視覺上﹐像用闊銀幕拍電視劇﹐群戲常用遼闊空間﹐顯出人物的渺小﹐身不由己﹐「阿爺」遺像高高掛﹐當然是隱喻上帝神様(宙斯是亂倫之王)。可惜不像白色巨塔﹐此作沒有悲憫之情(正氣正氣﹐主角太多正氣)﹐劇力強橫﹐演技絕頂﹐但人物欠複雜﹐最複雜的是北大路欣也和山本耕史﹐敝在只有十集﹐沒有下文。



高爐爆炸﹐在這一刻﹐《華麗一族》像觸摸到天意﹐六四屠城﹐天不容問﹐人世間有太多的無奈與不可測

最有趣的是﹐小弟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山本往往在群戲中(從鏡頭裡)消失﹐唔係走去角落﹐就係踎係隔離間房(即鏡框以外)﹐好多時睇完一場戲﹐我要rewind﹐先搵得返佢。

這恐怕就是《華麗一族》的局限吧﹐日寇扮正氣(為國為民、國際視野什麼的)﹐有時也未免顯得有點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