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悼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悼文. Show all posts

20130531

太宰遺傳學

最近讀了一些太宰治小說﹐想起幾部作品。

一、松子的一生

此片中宮藤官九郎演太宰治再生﹐毒打中谷美紀﹐逼佢去接客等等。

咁當然係又cheap﹐又唔好睇啦﹐也談不上顛覆﹐靠攏現實性﹐咪冇左迷一般的吸引力羅﹐咁一般80年代的姑爺仔﹐都係咁架啦。太宰迷人之處﹐除了自殺﹐還是疑似溝女王﹐靠拳頭﹐真是太無癮了(係男人都以為自己做到啦﹐照計)。

此片唯一貢獻﹐可能是推廣了太宰遺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IpZJM8XsUQ&list=PLBBD1D0A4975AE396

二、梁朝偉

用「太宰轉世」來閱讀梁朝偉﹐就能解釋葉問的名句:「四十歲前都係春天」 - 太宰係39歲投水自殺 (也有一說係扮自殺)﹐咁投胎做左葉問﹐做埋間諜漢奸﹐真係屈死。

回看《東邪西毒》、《春光乍洩》﹐偉仔還是做番深情路線。繼後開了兩條支線﹐一條是陰險之路(《花樣年華》、《一代宗師》)﹐另一條﹐則是淫混之路(《2046》、《色戒》)﹐而聲譽日隆。

太宰治的疑似自傳《人間失格》﹐特別之處﹐是替主角混入「演戲」的原素﹐佢好識做戲﹐奉迎別人﹐於是「獨男」變了女人湯丸 (與《地下室手記》、Taxi Driver大相徑庭)。

這解釋了﹐何以好多讀書的港女﹐都喜歡向梁朝偉尖叫:

偉仔與《人間失格》主角一樣﹐通過精湛「演技」﹐由《香城浪子》的內向青年﹐變成《色戒》、2046的淫棍。有趣的是﹐即使偉仔是「淫棍」﹐也無改他對伴侶專一(只愛劉嘉玲)﹐他還是一個愛聽Stevie Ray Vaughn﹐又愛看村上春樹的「宅男」。愈矛盾﹐愈愛他﹐更符合太宰治哲學三昧。這是中式保守主義﹐既扭曲又壓抑的微妙之處。

這也是太宰治持續吸引信徒的理由吧:
「獨男」要搵個女大學生一起投水﹐不一定是天方夜譚呀 (梁朝偉就是成功例子)。

三、黃金保齡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ODI3MzE2.html

《黃金保齡》第7集﹐有芥川(金城武)、太宰(堺雅人)、夏目(路人甲)﹐三大文豪打保齡的大戰。

這集有趣之處﹐是將「太宰」寫成妬夫(與太宰治小說截然不同)﹐仇恨20年前「芥川」搶佢條女(木村佳乃)﹐令佢冇面﹐要報仇。

咁都冇乜特別丫﹐精彩之處﹐是劇集有個subtext:木村佳乃生完BB﹐芥川去醫院﹐話要同佢私奔﹐遠走高飛。

不如我帶妳走啦
(18:55)

這情節﹐是refer番去《世紀末之詩》﹐竹野內豊要去搶婚﹐帶木村佳乃走人。結果什麼都沒有發生﹐就進入了中心:愛情的幻覺﹐是通過模倣二手文本(《畢業生》、《上海灘》之類)﹐而那都不是真實的愛。

《黃金保齡》一樣﹐私奔什麼的﹐不過講笑而已﹐等於《人間失格》之類﹐投射出來的時不我予的軟飯王﹐不過是讓廢柴﹐比廢柴更廢柴的廢柴﹐自我陶醉的幻覺而己。

講笑而已
(31:16)

而木村佳乃臨尾抱住個仔去睇波﹐當然是refer番去太宰治小說《櫻桃》:
賤人老豆﹐你幾時先回頭﹐老婆等緊你架。

而當然在野島伸司眼中﹐芥川才是王道:

天才、靚仔、講野好笑﹐悲傷童年﹐溫柔﹐搵唔到錢﹐又餓唔死﹐唔想令人傷心、不喜歡競爭、打敗世界冠軍都係沒改變、蟑螂都唔想打死。

最後﹐芥川都沒有與瞳結合(有冇上床都唔知)﹐只做鄰居而已﹐這當然是直承《美人》不再動冰心的田村正和﹐而進了一步 -----
對愛及做愛﹐何必產生那麼多的幻覺?

20130404

開show三哲學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404/18216165
家駒逝世20年 三子紀念騷告吹
家強:對不起 沒有Beyond了

看了這則新聞﹐想起達哥訪問﹐

「......好平就可以做隻碟,係賣到三、四千張,我都有錢袋,但一定只得小數目。」這出碟計劃與達明一派無關,與黃耀明第三次重組是為搵錢,「出碟會蝕尤其係佢做,起碼最少蝕二、三十萬」,其言指明哥喜愛豪華製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217/18167624
談音樂大計 盼出福音碟
劉以達數口最精

達哥與世榮﹐是兩種開show哲學: 達哥為了搵錢﹐而重組達明開Show;世榮為了音樂﹐而拒絕重組beyond開Show。

當然境界有高下 (例如我覺得達明最近演唱會DVD﹐難聽到不得)﹐無奈現實如此﹐達哥的碟我隻隻買齊﹐世榮的老實說未買過。

第三種開show哲學﹐則是明哥那種﹐利用達明「品牌」﹐施吸精大法﹐起死回春。還未心足﹐尾場再推開櫃門﹐騎劫光環。明哥心計之精﹐比賺到盡的地產商、外判商﹐實略無愧色。

「我身份係前Beyond成員,唔明點解個個問我搞唔搞?仲有好多前成員,佢哋都好大貢獻,重組任何成員都可以,我只係一分子,我唔會反對重組,自己有原因唔想參與,對我嚟講Beyond喺05年已解散,我唔想重複重組解散,我有自己夢想要做,我年紀唔細,時間買少見少,人生無常,點解唔畀我人生最後30年做自己夢想?我點解要滿足大部份人要求?」

不要少看這段自白﹐小弟敢說﹐具國際級數﹐當今之世﹐並不犬儒﹐熱愛音樂﹐挑戰自己﹐尊重樂迷﹐全世界都絕無僅有﹐可與Lennon、Roger Waters並駕齊驅。像陳秀慧的名言﹐做人最重要是正直(大意)。

「唔明點解個個問我搞唔搞?」﹐世榮不明白﹐很簡單﹐因為他的思想﹐已接上三十年前的西方搖滾文明﹐超越了將一切世事﹐簡化成錢、爭產、肥皂劇、你迷幻中環、我搶人條女的香港人心態:

阿Paul和家強都冇野羅﹐你重唔累飯應?臭美啊﹐搞咩呀﹐歌酬不夠﹐我付雙倍。

這是香港人的MINDSET﹐他們不懂﹐重組Beyond﹐唔係為HAPPY﹐唔係為錢﹐唔係搵個機會「出櫃」﹐而係為創作音樂﹐繼續追尋。Beyond完成歷史任務﹐比《天蠶變》、《大地恩情》更有機會永垂不朽﹐已經夠了。Beyond無需扭曲自己﹐替左膠、離地中產、捐500蚊就以為可以贖罪的賤人﹐創作更多K歌。

要紀念﹐可上百度download一套殘體字無損flac全集 (係咪真有聽﹐天曉得)。世榮繼續出碟﹐阿Paul出了隻白色封面﹐咩都冇的唱碟﹐家強帶埋老婆仔女﹐參加反洗腦音樂會。可能微不足道﹐可能無人知曉﹐但誰都無權限制﹐歌迷超越睇騷、政總唱K、拜山、上facebook嘆息唏噓﹐用「新方法」(其實是「舊方法」)﹐重新想像家駒。

20120626

奔前流流流


彭鏡光、林祖輝、另一條茂利唔識

蔡齡齡的事﹐小弟印象最深﹐是聽過佢與杜德偉在電台互罵。

事緣超過20年前﹐蔡齡齡與杜德偉談到緋聞事﹐略加調笑佢周圍溝女(小弟粗俗地elaborate)﹐杜君即不爽﹐立刻發惡﹐蔡齡齡也不示弱﹐冷言冷語﹐反唇相譏﹐維時超過半小時。在那個相對溫和的時代﹐還是官台﹐已令我覺得相當瘋狂。詳情無可考﹐但小弟收音機聽﹐有點像第一次看癲狗、大班的《龍門陣》﹐剌激好笑好玩。

現在回想﹐那是小弟第一次見識到蔡齡齡的歇斯底里﹐像睡火山﹐待機而發。深層點看﹐也可見伊的質直﹐與一般佛口蛇心﹐庸言庸行的港台小公務員﹐實在並不一樣。

另一件值得一記的事﹐則相當經典﹐是黃家駒於伊的節目﹐攻擊張學友「男聲女腔」。翌日張學友回應﹐唔知咩叫「男聲女腔」﹐胡扯到Frank Sinatra係咪「男聲女腔」什麼的。

家駒死後﹐Beyond被「神檯化」﹐也「被和諧」了。殊不知那些年﹐家駒與媒體及主流音樂圈﹐其實關係相當緊張﹐Beyond的唱片﹐也今非昔比﹐不是那麼好賣 (《繼續革命》與《樂與怒》)。香港人真係當Beyond係寶﹐則佢地何需遠走東瀛﹐家駒客死富士電視台?

家駒死前一個月﹐小弟羅過張《再見理想》CD (封面是小男孩回眸黑白照)﹐去信和求售﹐想不到是死貨一張﹐十蚊都冇人肯收。傳出家駒猝逝消息﹐當日下午﹐就炒到三幾千蚊一隻﹐是另一個故事﹐我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若干年後﹐共匪川震﹐劉德華僭改Beyond《海闊天空》作《承諾》賑災﹐張學友真是無恥﹐佢竟然以男聲女腔﹐帶頭領唱﹐家駒在天之靈﹐恐怕不會答應吧。

乍聞齡齡姐去世﹐一典浮想﹐就此打住。

20120612

死狗放水流

最近看了幾部片子﹐都有家犬去世的劇情。


Margin Call

同樣是死狗了﹐高下有別。

Margin Call裡Kevin Spacey的狗死了﹐無法感人﹐很簡單﹐編導對狗並不關心﹐只將牠作成「隱喻」 (華爾街人利欲薰心、肚滿腸肥之類)﹐Kevin Spacey第一次談他養的狗﹐是「我每日用一萬銀吊住佢條命」(大意)﹐錢財如糞土﹐下屬目瞪口呆等等。講到尾﹐就是港女價值觀:幾多錢等於幾多愛。

結局Kevin Spacey發狂咁將隻死狗埋入後園﹐好像很歇斯底里﹐片子還是表達不來主人公的真實情感﹐因為編導的語氣﹐只有冷嘲與反諷。


奇蹟

三部電影言﹐《奇蹟》的死狗﹐還是「超現實」得多。養狗的是小孩﹐狗的死相﹐也很乾淨企理。沒有什麼一把辛酸淚﹐但好在有激情﹐片子看到人對狗的感情。最特別的是﹐比起喊苦喊忽﹐借死狗來宣洩各種壓抑的大人﹐片中小孩﹐反而很豁達和自在﹐這種超然的來源﹐還是片子不是那麼「寫實」吧。


Blue Valentine

Blue Valentine 裡家犬失蹤﹐後於公路被蹍死。同樣有家族崩壞的隱喻﹐沒那麼生硬﹐比較高明﹐配上手搖鏡﹐表現更人性化。很明顯﹐編導刻意將死狗與觀眾間離﹐看不見死狗的close-up﹐夫婦不欲小女兒知悉狗死真相﹐加上夫婦間的隔膜與吵鬧﹐令他倆將對狗的感情﹐隱晦收藏起來﹐就算是喊戲﹐都來得那麼低調。家犬去世帶來的傷痛﹐又豈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可以抵銷呢?

三部片有共通點﹐片中人都將死狗葬於後園。那是狗的歸宿。特區則是人無住處﹐犬無葬身之地。

小弟家養的狗﹐看似也捱不下去了﹐近來不斷在大銀幕看到死狗﹐希望這是我的心理治療(的一部份)。

20111230

他青春不老

他死得早﹐他青春不老
2011年12月16日





我見到了﹗






雞乸咁大隻字





家駒哥哥﹐細路帶埋阿Paul來見你了﹐阿Paul哥哥冇失禮你丫。
(已有80個人做過了-__-)




小蜜蜂

熱心歌迷﹐佩服佩服。

國人國粹﹐搖滾巨星墓前燒衣﹐舉世皆無﹐好應純粹化、簡約化、環保化、減少製造毒氣化。

惜乎值得拜祭的人﹐實在太少了。


飾物掉了﹐我整理好它。

小粉Rockey


萬寶路





家駒遺照的point of view


青島張靜靜﹐謝謝你




譚浩文




下次再來﹐我知帶乜了。


岳龍?

除了看賈樟柯的電影﹐我從未為眼見共匪食煙﹐而心存感動


我要走了



好孤單的路牌







有點像Pink floyd某碟封面















生死皆尋﹐有情有義



花園公寓(30年前)


此地也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