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部片子﹐都有家犬去世的劇情。
Margin Call
同樣是死狗了﹐高下有別。
Margin Call裡Kevin Spacey的狗死了﹐無法感人﹐很簡單﹐編導對狗並不關心﹐只將牠作成「隱喻」 (華爾街人利欲薰心、肚滿腸肥之類)﹐Kevin Spacey第一次談他養的狗﹐是「我每日用一萬銀吊住佢條命」(大意)﹐錢財如糞土﹐下屬目瞪口呆等等。講到尾﹐就是港女價值觀:幾多錢等於幾多愛。
結局Kevin Spacey發狂咁將隻死狗埋入後園﹐好像很歇斯底里﹐片子還是表達不來主人公的真實情感﹐因為編導的語氣﹐只有冷嘲與反諷。
奇蹟
三部電影言﹐《奇蹟》的死狗﹐還是「超現實」得多。養狗的是小孩﹐狗的死相﹐也很乾淨企理。沒有什麼一把辛酸淚﹐但好在有激情﹐片子看到人對狗的感情。最特別的是﹐比起喊苦喊忽﹐借死狗來宣洩各種壓抑的大人﹐片中小孩﹐反而很豁達和自在﹐這種超然的來源﹐還是片子不是那麼「寫實」吧。
Blue Valentine
Blue Valentine 裡家犬失蹤﹐後於公路被蹍死。同樣有家族崩壞的隱喻﹐沒那麼生硬﹐比較高明﹐配上手搖鏡﹐表現更人性化。很明顯﹐編導刻意將死狗與觀眾間離﹐看不見死狗的close-up﹐夫婦不欲小女兒知悉狗死真相﹐加上夫婦間的隔膜與吵鬧﹐令他倆將對狗的感情﹐隱晦收藏起來﹐就算是喊戲﹐都來得那麼低調。家犬去世帶來的傷痛﹐又豈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可以抵銷呢?
三部片有共通點﹐片中人都將死狗葬於後園。那是狗的歸宿。特區則是人無住處﹐犬無葬身之地。
小弟家養的狗﹐看似也捱不下去了﹐近來不斷在大銀幕看到死狗﹐希望這是我的心理治療(的一部份)。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best wishes
400
港人都死無葬身之地,何況係狗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