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結局﹐毫無驚奇﹐但個Roller字幕﹐又幾出人意表﹐竟然有段總統Jimmy Carter旁白﹐回憶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一部二線荷里活電影﹐可以請到美國總統出山﹐為片子的「真實性」背書﹐這也是美國文化出奇制勝、天真有牙的奇妙之處。換轉社會主義鄰近地區的context﹐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可以請到胡溫什麼的契弟開金口嗎?發夢冇咁早。
Argo現身的美國總統﹐不止卡特一人﹐還有Bill Clinton。片子結尾有段字幕﹐寫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一直被視為機密塵封﹐直至克林頓時代才解封。愚見以為﹐這就是Argo真正的題旨:一宗歷史事件﹐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法present﹐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可信兮不可信兮﹐不在於事件的「真」或「假」﹐只在於Storyteller的表達技巧。
例如﹐依大眾媒體描繪﹐Bill Clinton是講大話唔眨眼的精英﹐George Bush是扮懵的軍火商﹐Jimmy Carter則是死蠢的貧下中農。Argo請到佢地為1978年伊朗綁架事件作見證﹐證明真有其事﹐你是觀眾﹐二擇其一﹐內容相若﹐你會係信食雪茄的克林頓﹐還是與曼特拉握手的Jimmy Carter多些?
某程度言﹐Argo與李安的Life of Pi相若﹐兩個故事﹐孰真孰假﹐其實沒相干﹐你是什麼人﹐就會選擇相信什麼人(Clinton or Carter)﹐相信什麼故事。片子在苦口婆心﹐勸觀眾向人指手劃腳之前﹐要先審視自己﹐擦亮看清自己的心田。
Argo的重點﹐不在宣揚美國霸權﹐醜化中東人﹐或重拍一次奇洛李維斯的《生死時速Speed》﹐而是不著痕跡﹐挑戰整件1978年CIA特工Antonio J. Mendez伊朗營救人資事件的真實性﹐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創意。
片中CIA扮拍戲﹐利用真有其書的Variety雜誌﹐製造假新聞﹐藉此於伊朗機場蒙混過關。除了調侃傳媒不可信、電影人不可信﹐Ben Affleck還在自我調侃: 片中CIA嘲笑Jimmy Carter無能用、嚇個屁滾尿流等等﹐但Argo全片的可信性﹐說到底﹐還是要抽無能總統Jimmy Carter水﹐利用他的信譽﹐替全片蓋一枚金漆火印。Jimmy Carter是真無能﹐還是假痴呆﹐誰能衝決網羅﹐看個清楚?
Argo片頭片尾﹐都是對照﹐78年新聞照片Vs2012年電影重現的畫面﹐真實人物照片vs電影演員﹐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到了roller末段﹐左真(真人)右假(演員)﹐變了右真左假﹐「真」與「假」﹐是倒轉了。
Ben Affleck挑選這件真人真事拍片﹐不是隨便﹐有其深意﹐因為「伊朗電影」於影迷間的意義﹐實在非常清楚。我要在世界末日之前﹐向高美尼的墳頭大叫:
Argo是史上第一部﹐向Abbas Kiarostami致敬的荷里活電影﹗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耳得為聲﹐目遇成色﹐立此存照呀喂﹗﹗﹗
2 comments:
向高美尼叫咩呢?
仲有一個禮拜就世界末日,好想知~嘻嘻~
伊朗人﹐除了導演﹐我淨係識高美尼﹐唔搵佢﹐唔知搵邊個......我同佢都唔係好熟﹐冇偈傾......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