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gela昨日強忍淚水到電台開咪」﹐以為佢M到﹐詐痛唔返工﹐原來買了「愛犬」「不足一周」,「送院」「不敵病魔昨晨去世」。
「萬元購下愛犬Honey Girl」一句﹐頗有港女特色﹐一方面炫富﹐並宣示錢等於愛。
「微博上載愛犬近照」﹐養了不過一週﹐何來近遠?還是七日已算很遠?
「Bye Bye Honey Gril,I love you and I'll always love you!」﹐依用錢換愛(or vice versa)的港女價值﹐就很順理成章了。
「買狗張單係寫早一個星期」,「七日內可以換狗」﹐現代愛情除了維時短﹐不足一週﹐還夾雜時空錯亂呢。
所謂別離沒有對錯﹐要走也解釋不多﹐即使人狗相交忽來忽去﹐至少比Before Sunrise一對狗男女長情和浪漫。
依小弟觀察﹐不少港女對養狗興緻勃勃﹐往往是彌補冇仔生的心理創傷。
有朝一日﹐港女們嫁得出、荷得出﹐很快就會將「愛犬」棄之如敝屣。
好心的﹐或托孤於娘家﹐或棄置於婆家。
壞心腸的﹐將狗車去荒山野嶺;或易服戴上口罩﹐將狗綁於愛護動物協會門口﹐等待人道毀滅。
鬼叫港男冇能用﹐港女要供樓﹐養車﹐買袋﹐又要養菲傭湊仔咩﹐種種不仁不義﹐說到底﹐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