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3

靜坐與擲石



這夜,我扮示威者

一篇重要的文字﹐應有解魅或解惑﹐挑戰定見的效果﹐此文可能做得到。

例如最明顯的﹐不少人指71社民連「暴走」中環云云﹐文中說『朋友看電視新聞,跟我說有「社民連一批人」在皇后大道中堵路,我在現場聽到挺愕然。』﹐作者再次提醒我們﹐真相愈辯愈模糊﹐拒絕參與﹐道聽塗說﹐無法看見真象﹐「雖然見到長毛、陶君行的身影,但他們沒有擔當任何領導角色,堵路者其實以八十、九十後青年為主」。

這也是兩組示威者的分別﹐一組以偶像崇拜為主﹐另一組則是散點透視(小弟一直在現場﹐從沒聽過社民連成員查咪發言)﹐後者其實係有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的影子﹐來去隨意﹐互相爭辯﹐又亂中有序﹐所謂「暴走」(從長江中心疾跑)﹐不是隨興為之的胡搞﹐其實是參與者互相信任﹐Thinking outside the box(脫離靜坐被捕的膜式)﹐並發揮高度創意的成果(突破了推撞、爆粗、被鎖手扣之類窠臼)﹐小弟相信﹐這些青年人的智慧﹐是富有香港特式抗爭 (在靜坐與擲石間遊走) 的一條出路。這種行為本身﹐已解答了作者的問題了:「如果連堵路都變成一種形式、常態、例牌的演出,抗爭者以後還應如何去爭取?」(當然永遠沒有model answer﹐也說不定流血之日已不遠)

文章結尾﹐quote了達明一派的歌曲﹐也好震撼﹐本來是cliche﹐但作者給了這首歌新的意義。典解有衝擊﹐首歌本來講遙遠的六四﹐拉遠了距離﹐聽眾永遠處於安全的位置﹐將首歌變了「寓言」(這也解釋了六四晚會典解永遠有10萬人參加)﹐但作者將救火少年﹐逐個逐個離開﹐套了入去示威者堵路的處境﹐假如身在現場﹐就會深有所感﹐那是真實得令人震動的道德選擇。「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就似在怨﹐用處沒有一點﹐亂說亂說﹐愈說祗有愈遠」﹐國人如是﹐劃時代的經典﹐真實得像日光射目﹐流出口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