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8

法式養老金


《似是有緣人》很適宜用來對照侯孝賢的《紅氣球之旅》﹐都是法國人給兩條來自第三世界、垂垂老矣電影大師的回饋。感謝他們給康城影展彈藥﹐遂提供資金﹐提供題材﹐提供國寶級的女明星﹐讓他們找一個下台階﹐撈一筆養老金。

可愛的法國

美帝國主義者奉行國際性掠奪﹐將少數民族導演收歸國有(遠至Milos Forman﹐近至我們的John Woo)﹐吸乾吸盡就棄如敝屣﹐是市場掠奪﹐將少眾個性和風格磨平的方法﹐法國人則不同﹐他們不像Lucas和Coppola咁有錢(黑澤的影武者)﹐還是讓第三世界老導演深入歐洲文明的不毛之地﹐感謝他們對歐洲影展的貢獻﹐便提供方便﹐提供競技場﹐方式又與特區狗官的欺人強積金、各派六千銀完全不同。紙上大師﹐終究換不了錢﹐他們要再展所長﹐養老金(票房)最終是多還是少﹐端視手底的真功夫和真本事。票房依賴明星﹐人性需要試鍊﹐這是西方古文明的高明﹐也是法國可愛的地方。

由此路進﹐我們就明白了﹐典解阿巴斯上一部戲Shirin﹐會有Juliette Binoche參演了: 同John Woo的辣手神探﹐林嶺東的Van Demme片一樣﹐阿巴斯都要拍sampler﹐Shirin裡比洛仙的那一part﹐是特別剪給片商睇的大型短片﹐大型「片花」(不看片花﹐難不成他們會全片看完?)。

從結果看﹐阿巴斯成功了﹐他從sampler試驗到如何將Binoche混入他底風格﹐在康城撈到大獎﹐片子也頗受高級影評人例如四維出世之流推崇﹐要緊的是﹐《似是有緣人》的版權﹐也能賣到特區這類蠻荒地區﹐足見國際電影市場相當接受。養老金齊了﹐歐羅對換伊朗Rial﹐理應更加和味﹐但小弟相信阿巴斯不會言退﹐即使從《給康城的情書》起﹐他已經技窮﹐片片都是老梗。不是永不言敗﹐這是人心欲望無窮無盡的問題﹐大師亦無可倖免。

只有鋼筋﹐沒有水泥

成也Binoche﹐敗也Binoche﹐Abbas經過Shirin的試驗﹐使他孤注一擲﹐將所有的寶全押﹐將自己提早退休的野望﹐投到Juliette Binoche的「演技」身上。他要賭一把﹐像《似是有緣人》這樣一部只有鋼筋﹐沒有水泥的essay film(小弟讀過有高人用布希亞、德里達的理論來詮釋此片)﹐Abbas能以一掩其餘﹐將Juliette Binoche拍到魅力爆燈﹐齋睇佢(男主角非常造作相當難頂)﹐觀眾就如痴如醉?

顯然﹐Juliette Binoche演技相當好﹐比佢拍奇斯勞斯基那些法式三色冰時﹐好得多(佢個造型愈頹﹐愈肥﹐得獎機會愈高)﹐由是就扭曲了Abbas原來以平常人拍攝﹐拍攝平常人的風格﹐Abbas甚至相信﹐靠Binoche的風華絕代﹐片子下半部那種兀突到爆的轉折(一個角色毫無鋪陳變了個性突變幾次)﹐還是能令觀眾欣然接受﹐歡喜讚嘆﹐甚至覺得奧妙無窮添。

Abbas的電影﹐小弟粗分幾種﹐一種是用兒童簡單故事講生活哲理(如地震三部曲)﹐一種係大象無形﹐故事似無還是有(如Ten)﹐另一種更奇﹐以自然景象拍出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如Five)。小弟可以說﹐Abbas的電影因為進入生活﹐率性自然﹐並將碎片編成故事﹐不管中間有幾多「費解」、「不相干」、「莫名其妙」的情節(如《風再起時》﹐看了2/3都唔知佢做乜)﹐觀眾都能從茫然與錯愕中﹐坦誠接受﹐最終得到圓滿的啟示和解脫。反觀《似是有緣人》﹐連「故事」都說不通(而十多廿年來﹐阿巴斯一直是說故事的VIP﹗)。

不自然是罪

聽說有盲毛看完《似是有緣人》﹐不停問:「咁即係點者?個兩個人係咪兩公婆者?個兩個人係咪識既者」﹐觀眾問這類問題﹐編導就有故弄玄虛的嫌疑(類似Inception的陀螺)﹐商業片愚弄觀觀眾無可厚非﹐藝術片則是不誠實的表現。片子的毛病﹐很明顯﹐Abbas的影迷都知道﹐是毫無肌理﹐毫不自然。於Abbas言﹐他的電影不自然﹐簡直是一種罪﹐問題係﹐你搵Juliette Binoche拍﹐等於《花樣年華》搵張曼玉拍﹐大演特演﹐套戲典會自然? 戲中人玩角色扮演﹐又唔係白癡八十後﹐普通人典會無啦啦玩cosplay?

Abbas與侯孝賢電影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探究自然 (或曰天命/天意)﹐什麼叫自然﹐怎樣才能捕捉自然﹐《似是有緣人》(好像)頗受歡迎﹐但極不自然﹐不自然到不忍卒睹的地步﹐小弟敢說﹐ABBAs已背叛了他的電影哲學﹐最值得關心的是﹐永不言退的他﹐何如能繼續拍下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