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8
拒絕被拒絕
「你不想被人拒絕,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絕別人」
東邪西毒
《呃錢帝國》用了一種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小弟想記下。
其實都冇乜新鮮﹐好多紀錄片都會有﹐就係個畫面黑晒﹐有o的白色的字﹐寫「XXX拒絕接受本片訪問」之類。有趣的是﹐小弟冇數﹐但《呃錢帝國》用了這種「誰誰誰declined to be interviewed」的手法﹐至少20次﹐ 甚至超過20次﹐畫面每次停5秒﹐即停了超過100秒﹐一套戲120分鐘﹐即7200秒﹐即觀眾用了1/72的時間﹐來接收XXX拒絕受訪的意識。拒絕他們的﹐大名鼎鼎﹐包括格林斯潘、蓋特納什麼的契弟。
不發言的言論自由
這兩年小弟常看紀錄片﹐這種字幕﹐o係一部電影﹐最多出現兩三次﹐可能有各種目的﹐畀番當事人benefit of the doubt係其中一種﹐創作人保持謙遜的態度(告訴觀眾﹐我部戲唔係事實的全部)也是一種。可能是小弟見識少﹐真係從未見過呢種字幕﹐可以多到雙位數字。
《呃錢帝國》基本上係以財金學術界名人的訪問﹐貫穿全片﹐通常o係圍剿某君之後﹐就會出字幕「XXX拒絕接受本片訪問」﹐咁就imply左那些拒絕受訪的人﹐係作了好多虧心事﹐唔敢面對鏡頭。小弟想到﹐發言權誠言重要﹐選擇沉默﹐也是言論自由不可或缺的部分。XXX拒絕受訪﹐可能係導演樣衰﹐可能係製片公司太雞﹐可能係個場記好醜﹐可能係常日要洗腎﹐唔得閑見客﹐可能係個仔藏毒畀公安拉左成年﹐好煩﹐總之不一而足﹐唔一定作了什麼違心事。君不見幾多大奸大惡﹐一樣粗口連篇﹐一樣縱橫議論?
拒絕龍友狙擊
有趣的事﹐依《呃錢帝國》的思路﹐美帝官商、學術界互相勾結﹐集體腐敗﹐永不超新﹐但追源溯始﹐問題最根本的源頭﹐不是應該是美帝總統嗎? 片子也有很多列根、克林頓、大小布殊、奧巴馬的新聞片段﹐但編導敢出個字幕﹐寫「小布殊拒絕接受本片訪問」﹐「奧巴馬拒絕接本片訪問」嗎?典解編導唔乘勝追擊﹐指出奧巴馬拒絕受訪呢? 因為咁做﹐就會提醒觀眾﹐那些拒絕受訪的XXX們﹐未必真係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可能是編導無能而已。
其實XXX同尊貴的美國總統一樣﹐有拒絕接受任何人以攝影機訪問﹐被任何人以手提電話拍攝的權利。當然你可以話﹐法律冇禁止既野﹐就做得架啦﹐有班茂利羅部iphone 4猛映你﹐你冇權阻止佢地架。真係發生的咁既事﹐至少﹐我都有避之則吉﹐敬而遠之﹐從班龍友包圍中逃生的權利吧。
20110420
已經壞不起
冰之驕之丫
《單身男女》是一部充滿話題的電影﹐例如最明顯的﹐「港女之死」﹐我完全能想像特區無數臨界點前﹐讀書無數的女人﹐對影片和高圓圓會噴幾多不齒的口水﹐旁人聽了﹐會擔心發言者生仔冇屎忽的話語(in case生得出的話)。老實說其實我幾鐘意佢﹐許秦豪個部都幾鐘意。又例如所謂「抄襲」的問題﹐信報有條無恥的契弟叫占飛﹐重扯到什麼港產片之死添。
不妨看看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y0HNWto0UY
未看《單身男女》﹐其實是閣下的幸運﹐不妨試試﹐先看了這條Signs﹐完全不會影響看《單》的趣味﹐甚至覺得更加佩服﹐高手低手境界確有不同。
武俠式的高手improvisation
《單身男女》作者最厲害的﹐是這部作品本身﹐已破解了這個所謂「抄襲」的「迷思」: 所謂「隔空溝女橋」﹐並非一招了﹐片子其實是武俠式的﹐是港男(古天樂)和海歸(吳彥祖)﹐向大陸妹(高圓圓)獻媚﹐而不斷提昇自己功力的比試過程(包括表演的完整性、魔術設計的難度等等)﹐有互動有曲折有對抗﹐比那些得最佳電影的爛片﹐更有「唔打唔會輸﹐打就一定要贏」的精神在其中。
另外﹐《單》還給了「隔空溝女橋」一個時代意義: 無數現代男女談情互溝互撩﹐雙方經常係唔見樣既﹐全部擺空城計﹐空虛到極﹐片子也講到明﹐成個設計(人物、社會背景等等)﹐都係虛假到極﹐戲中人流的眼淚﹐根本與愛無關﹐但仍然給人有共鳴﹐又豈止一條橋咁簡單呢?
結局更犀利﹐港男與海歸的較量﹐已到了爵士樂手﹐即興互jam的最高境界: 港男畀華弟上身﹐悍然出招﹐海歸見勢色不對﹐立刻互動﹐用返港男個條奇觀式的pattern﹐傾盡全力玩得更勁﹐末了大陸妹心意終決﹐大局已定﹐雙方真正到達一笑泯恩愛的最高境界﹐又豈是那些似通不通﹐得最佳電影的爛片可以企及呢。
抗議逼人文化自宮
以上﹐不是什麼深奧的觀察﹐任何有眼有手有心的觀眾看完﹐其實都可以說出來。所謂「港味」﹐簡言之﹐其實就是胡作非為﹐充滿自信, 暴政/發面前﹐不妨虛與委蛇﹐趁機詐癲納福。 特區人不懂﹐他們所以被支那同胞﹐福爾摩沙同胞看不起﹐就是他們都已經壞不起。
淺人動輒以「抄襲」攻擊﹐同八婆無別﹐此風愈來愈烈﹐也越來越令人厭倦。李連杰老婆利智自謂: 我係噓聲中成長。我替王菲定性: 她正是以抄襲起家﹐抄到你麻木﹐而揚名立萬。抄襲論者﹐他們根本不知香港文化為何物﹐失去文化自信﹐是文化閹奴﹐與網上智障無別﹐是信報李蓮英。可悲的是﹐他們不知檢點﹐因形穢而發狂﹐還想揮刀向人﹐逼人「自宮」﹗
20110415
沉默的賤吾
日本是不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我不是日本人,沒有資格說甚麼。只知道大家看著日本的災難而呼天搶地或歡呼吶喊的時候,我覺得身為一個人,「沉默的我更加實在」,這句話是到過日本仙台讀書的魯迅先生說的。
亂打主意:回歸基本
日前看垃圾報章﹐有篇文字提到魯迅二字﹐小弟遂看看。可笑的是﹐作者連魯迅原文都quote錯﹐重夠膽加個「」號﹐根本是人云亦云﹐copy and paste的。稍通魯迅﹐都不相信他會像作者所言﹐鼓吹「沉默的我更加實在」。
依上文下理﹐作者好像說﹐「呼天搶地或歡呼吶喊」﹐是情緒的反應;反之﹐「沉默的我」﹐克制泛濫的愛惡﹐理性思考問題﹐就「更加實在」了。情緒化是中國文人﹐網民﹐以至影評人的通病﹐魯迅是史上最偏激的大家﹐比起陶傑﹐除了沒那麼無恥和猥褻﹐也略無遜色。作者quote史上最偏激文人的話﹐來自詡持平和理性﹐是表錯情了。
看看魯迅原文: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野草題辭 (1927年)
驟看費解﹐對照同年魯迅在香港演講<無聲的中國>﹐就比較明白: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了解魯迅執筆時中國的時局﹐自會知道﹐魯迅所謂因「沉默」而「充實」﹐不能望文生義﹐是不能亂「肯定」的﹐他要逃避審查﹐才寫到玄之又玄。
「假如先生意以『面前站著一個中學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說一點,那麽,我說:第一步要努力爭取言論的自由。」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1932)
這些文字﹐都有一個共通的母題﹐就是拒絕沉默﹐要求發聲﹐「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與「沉默的我更加實在」﹐恰恰是兩極。
史料俱在﹐網上零收費﹐小弟花個巴十來分鐘搜尋一番﹐已找到好實在的理據。再發掘,你當會發現更多。這是後現代網絡乏味之處:來得快去得快﹐連揭發某些人的不負責任﹐都來得那麼的毫無懸念。
亂打主意:回歸基本
日前看垃圾報章﹐有篇文字提到魯迅二字﹐小弟遂看看。可笑的是﹐作者連魯迅原文都quote錯﹐重夠膽加個「」號﹐根本是人云亦云﹐copy and paste的。稍通魯迅﹐都不相信他會像作者所言﹐鼓吹「沉默的我更加實在」。
依上文下理﹐作者好像說﹐「呼天搶地或歡呼吶喊」﹐是情緒的反應;反之﹐「沉默的我」﹐克制泛濫的愛惡﹐理性思考問題﹐就「更加實在」了。情緒化是中國文人﹐網民﹐以至影評人的通病﹐魯迅是史上最偏激的大家﹐比起陶傑﹐除了沒那麼無恥和猥褻﹐也略無遜色。作者quote史上最偏激文人的話﹐來自詡持平和理性﹐是表錯情了。
看看魯迅原文: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野草題辭 (1927年)
驟看費解﹐對照同年魯迅在香港演講<無聲的中國>﹐就比較明白: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了解魯迅執筆時中國的時局﹐自會知道﹐魯迅所謂因「沉默」而「充實」﹐不能望文生義﹐是不能亂「肯定」的﹐他要逃避審查﹐才寫到玄之又玄。
「假如先生意以『面前站著一個中學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說一點,那麽,我說:第一步要努力爭取言論的自由。」
<答中學生雜誌社問>(1932)
這些文字﹐都有一個共通的母題﹐就是拒絕沉默﹐要求發聲﹐「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與「沉默的我更加實在」﹐恰恰是兩極。
史料俱在﹐網上零收費﹐小弟花個巴十來分鐘搜尋一番﹐已找到好實在的理據。再發掘,你當會發現更多。這是後現代網絡乏味之處:來得快去得快﹐連揭發某些人的不負責任﹐都來得那麼的毫無懸念。
20110412
為悅己者狂
《一年未緣》最後一個鏡頭﹐停在不再發花癲﹐卻憂傷交侵的Mary面上﹐長達一兩分鐘之久﹐演技不錯﹐但難堪至極﹐小弟才恍然大悟﹐一直以為是《東京物語》什麼的老夫老妻片﹐敢情是誤會﹐作者最關心的﹐還是孤苦伶仃﹐心智失常的可憐人。
無人知曉的女為悅己者狂
假如發行商有足夠的機智﹐承接《黑天鵝》殘餘的威力﹐其實可譯黑綿羊Black Sheep:痴女Mary、酒鬼Ken、語障Ronnie、躁狂Karl﹐都是用來映襯Hepple一家三口(包括新抱仔Kate)﹐他底食飽唔憂米的中產家庭,是何其父慈子孝﹐(一代接一代的)鶼鰈情深。《一年未緣》係Fish Tank以外﹐近來另一部帶有強烈階級批判意味的英國片。
不同的是﹐Fish Tank對中產階級的譏諷﹐介乎切爾諾具爾七級與福島五級核洩漏之間﹐攻勢比巴塞更猛烈;《一年未緣》則是輕輕柔柔﹐血在風上﹐談笑風生間一劍封喉﹐是無人知曉的woma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比較隱晦。這是《一年未緣》出色之處:觀眾的階級﹐包括年齡、教育背景、家族關係、婚姻狀況﹐以至個性是尖刻冷酷﹐還是體恤同情﹐會決定他們能否閱讀部部片子最深層的深處。
誰家灶門不生火?
事後回想﹐片子一開始﹐甚實已將女主角Gerri Hepple的處世之道﹐寫得無比清楚:Gerri是心理醫生﹐送無藥可救的中年婦人離去時﹐說﹐我隨時候命﹐你喜歡可以再來﹐no pressure﹐it's up to you ------ 聽了這類說話﹐你相信這位抑鬱無助的婦人﹐真會再來嗎? Gerri貌似寬容﹐非常尊重﹐實際是典型官僚心態﹐非常涼薄 (注意病人離去後﹐Gerri掩門作無可奈何歎息狀﹐與結尾新抱仔回家﹐知道Mary賴死唔走的反應﹐係一模一樣)。
Hepple一家與痴女Mary相交二十年﹐盲既都睇得出痴女有心理病﹐Gerri當睇唔到﹐直至痴女不經意挑動了他們家庭的穩定(不過是零點幾級地震而已﹐小兒科到極)﹐Gerri就翻臉不認人﹐冷言冷語叫痴女去睇醫生。作者犀利地刻畫了中產階級偽善的本質﹐但不作道德批判﹐一般衣食無憂的觀眾﹐identical to 主角夫婦的觀眾﹐看了只會覺得﹐It is what it is﹐無所謂對錯﹐世情就是如是﹐切身處地﹐你會作更佳的危機處理嗎?鏟條痴女一鑊﹐天公地道﹐誰家灶頭無煙火呢?
絲絲入扣﹐off beat者死
《一年未緣》表面的結構﹐是春夏秋冬四節﹐內在的結構﹐則是Tom和Gerri無招勝有招﹐替家族繁衍後代的過程。片初一場親友聚餐﹐都有黑種同事(面面俱圓的中產階級﹐當然不會種族歧視)﹐帶埋BB來﹐成為眾人焦點﹐而痴女又遲到、又煙又酒﹐當然是教壞細路的反面教材。後半部兒子帶新抱仔回來見家長﹐當然與未來老爺奶奶如魚得水﹐像倪匡與黃霑﹐陶傑和劉天賜﹐絲絲入扣﹐啱beat到極。聽新抱仔與老爺奶奶對話﹐比全盛時期的軟硬天師密度更高﹐全能足球快上快落﹐針都插唔入﹐imply的其實是:off beat者死。
快beat 慢beat不及off beat﹐痴女Mary﹐本來是開籠雀的﹐末了轟然「失語」﹐淪落到以痴痴呆呆的Ronnie為傾訴對象;末了晚宴賓主盡歡﹐Mary坐埋一臺﹐生不如死﹐只能支支吾吾﹐悶坐一角﹐這是Hepple一家給她的徵罰﹐向痴女作精神虐待。《一年未緣》是一部令無產階級黯然神傷的電影。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