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 談《失戀急讓》

《失戀急讓》跟黃真真的《閨蜜》﹐有些共通之處﹐
除了導演是女人﹐劇情都不外乎男女性愛、家庭關係、親情愛情、女人好鍾意錢之類。

有趣的是﹐《閨密》明明手法高明、演技可喜、以政治隱喻言﹐不少弦外之音﹐但惡評如潮。
《失戀急讓》則演員無火花﹐導技笨拙(請看Angelababy援助交際那兩場戲)﹐劇本惡劣(即所謂對白唔係人講o既)﹐價值觀扭曲﹐但頗多褒揚。

何解呢?
很簡單﹐《閨密》貌似諂媚﹐實際挑戰主流價值(即男權﹐及迎合男權的女權)﹐令主流觀眾不安﹐於是粗口橫飛﹐亂飛帽子。
而《失戀急讓》則不一樣﹐表面看在挑機(買樓唔重要)﹐其實迂迴曲折﹐逢迎主流價值﹐像替不用腦的觀眾做腳底按摩﹐暗暗叫好。

不舉啦﹐你班賤人

試看《閨密》結局﹐三條女向噴水池許願: 薛凱琪要晚晚同靚仔上床﹐但唔會染性病;楊子珊要做成功導演﹐重要搵好多錢;陳意涵要愛情美滿﹐條仔不多不少每次做半小時﹐對其他女人則不舉。

女人要事業﹐要搵錢﹐要男人專一﹐即是動搖了男人權力(不舉啦你班賤人)。

女人可以專一﹐也可以要性解放﹐嘗百草(而唔會染性病)﹐冇興趣結婚生仔﹐而三條女要永遠在一起(所以有不吃人間煙火﹐唔駛做﹐同住豪宅的夢幻)﹐扭轉女人冇真正朋友的myth﹐但又唔係搞同性戀。三人行﹐並行不悖﹐於是不知不覺﹐三條女的A.T. Field內﹐就將傳統家庭、所謂「愛情」﹐以至以男權為中心建築的理想國﹐摧枯拉朽地毀滅。

《閨密》講女人向男人奪權﹐但離中有合﹐權力重新分配﹐建立烏托邦(咁你話班女打飛機亦得)。

《失戀急讓》則講兩個家庭解體﹐夫婦子女離散﹐而後通過炒樓﹐也即是用大量的錢﹐來重建家庭。回歸道統後﹐旁觀他人之痛苦(山頂俯視維港兩傍眾生﹐只是地產商的八百萬奴隸)﹐有情人攬埋﹐偽裝什麼都沒有發生。

假如電影真係講買樓唔重要﹐人情、親情先最重要﹐亦不過是另一齣「最緊要一家人齊齊整整」的低智劇集。編導的計算﹐是用親情、愛情﹐來合理化「炒樓」。戲中人用「炒樓」﹐搵到好多好多錢﹐於是才有「自由」(結局Angelababy同個中國二世祖去非洲流浪;張家輝、鄭秀文買晒樓﹐然後去郊野露營)。於是講出電影的主題: The Next Best Thing is to be Free。

邊得你咁賤丫﹐仆街

談到「自由」﹐根據匈牙利詩人菲多非﹐「不自由﹐毋寧死」﹐寧為玉碎不作瓦存﹐是西人推崇的價值觀。香港人則不打算為自由付出什麼(遑論去死)﹐至多是付錢﹐像《國產007》的刑場﹐暴政鎗前﹐付鈔免死。於是要「炒樓」搵好多好多錢﹐然後用自己默默耕耘的成功故事﹐教訓班後生﹐沒有免費午餐﹐Freedom is not for free(免費)。中國殖民大軍壓境﹐明年今日﹐公屋都冇得你輪架啦﹐細路。

面對暴政﹐唔會諗典反抗﹐只會走精面﹐扮犠牲﹐再從中取利(即係要錢)﹐呢個先係香港精神。
天天被羞辱﹐一點都不覺可恥﹐繼續同流﹐重會不斷搶奪道德高地﹐為家庭﹐為愛情﹐為守護下一代﹐我幾辛苦﹐幾委屈﹐都係值得o既。

像一般偽善的港產片﹐《失戀急讓》會製造幾個虛幻的、不道德的敵人: 港女胡杏兒、藝術家黃子華、來自中國的暴發戶等等。他們都好勢利、好多錢﹐冇愛情﹐於是我地(張家輝、鄭秀文等等)就同佢地有區別: 我地係窮人﹐但有愛﹐炒樓都係無可奈何﹐過水濕腳﹐都係搵啖飯食o者﹐邊得你咁賤丫﹐仆街。

片末張家輝、鄭秀文豪宅被強收﹐最危急關頭﹐獲胡杏兒之助﹐走出鬼門關。與其說港女良心發現﹐倒不如說也不過是一丘之貉: 物傷其類﹐他們都不過用追求愛情、生仔、重建家庭﹐來包裝自己﹐其實不過貪慕虛榮﹐縱情享樂﹐只想要錢而已。

於焉﹐銀幕下的觀眾得到釋放: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平理性﹐互相包容﹐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繼續噤聲﹐繼續沉淪﹐舊organ巴洛克風中﹐抹去a whiter shade of pale﹐粉嶺港鐵車站隻唐狗其實係抵死o既﹐你話係咪?

A Whiter Shade Of Pale - Procol Har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3iPP-tHdA

20140819

玉女之死 ------- 談《等一個人咖啡》

有雷

一、愛與死

《等一個人咖啡》觸及一個主流愛情片不會探討的問題: 什麼是愛?如何證明?

電影回歸到雄性友情神話﹐一如張徹、吳宇森的黑社會電影: 同生共死、兩脅插刀﹐火裡去水裡去﹐此之謂有愛。《等一個人咖啡》用兩個女角的際遇對照﹐反覆對照一個想法: 有男人為我擋刀、擋子彈﹐他願意為我而死﹐就證明了愛﹐因為他愛我﹐所以我愛他。

有趣的是﹐這個愛與死的關係﹐並無vice versa的空間(即女人用死去證明對男人的愛)。

出credit時有個gag: 「世上已沒有小龍女」﹐即女人不會為男人去死 (《神鵰俠侶》絕情谷扮自殺)。就算有條女癲到似陳玉蓮﹐亦不再有枯等一十六年﹐等到頭髮白﹐等到不舉的劉德華。

根據此片說法﹐女人不是反檯﹐削髮為尼(變成同志)﹐就只有做望夫石﹐枯等男人一世﹐再美化為咖啡店倚坐窗前的玉女風景畫﹐而唯有如此﹐才能成全愛情。

二、飲到淚漣漣

如何證明愛﹐除了「死」﹐《等一個人咖啡》還用了兩個比喻: 香腸和豆腐花﹐冒出蒸氣﹐熱騰騰的。

這兩個比喻﹐論猥瑣﹐與彭浩長不相上下。但編導的長處﹐是不失戇居﹐亦不露骨。

女主角從電單車頭盔頂﹐舉一碗豆碗花﹐大喝特喝﹐愈飲愈滋味﹐飲到淚兩行﹐論淫穢﹐其實不下於《低俗喜劇》薛凱琪玩Yoga﹐但觀乎戲院現場﹐女觀眾毫無反感﹐十分受落﹐除了高手低手﹐或許也是「有情」(九把刀)與「無情」(彭浩長)之別吧。

「香腸」和「豆腐花」提供了幻覺: 將愛情具像化﹐可見﹐可觸﹐可吃﹐於是變成「真實」。因為真有其物 (頭頂有碗豆腐花昇起)﹐於是女人就確認了自己的愛情﹐我典能夠唔係愛呢個男人呢?

跟「有人為我擋刀」的神話相若﹐講到尾﹐都是「功利愛情」。於港女言﹐「擋刀」、「擋車」、「香腸」什麼的﹐其代換物﹐就是「錢」和「樓」。而即使有神蹟﹐港女頭頂真係昇起一碗「豆腐花」﹐亦絕對唔會畀人見到﹐分甘同味﹐重會收收埋埋﹐自己匿埋食。

三、超級無敵我愛你

結局男女主角咖啡店再遇﹐條女捧出一碗「豆腐花」﹐裡面浸了兩條「香腸」﹐比分別前﹐多了一條。

隱喻很清楚﹐因為男人付出更多「愛」(兩條腸)﹐於是女主角可以回報一碗粥﹐即係如果愛情可計算﹐男主角愛條女更多。這就是現代愛情的弔詭: 唔係鬥付出多﹐係鬥少﹐愈出得少﹐愈有機會取得最終勝利﹐那管最終互射十二碼﹐只取得你死我亡的慘勝。

一碗粥vs兩條腸﹐《等一個人咖啡》於是進一步將「愛情」具體化﹐化為可遞進數目單位﹐這亦很符合香港的愛情神話: 女人一次都唔可以輸﹐輸一次即係輸一世﹐礦日持久﹐女人愈付出少﹐到埋單之日﹐就愈有機會取得男女戰爭的「完勝」。

將愛情量化﹐不斷遞增/遞減﹐你追我趕﹐就能到達歇斯底里的山窮水盡﹐愛情的極樂。

令人想起香港漫畫家溫日良的經典作《海虎三部曲》﹐用數量單位來比喻人物武藝功力﹐十萬匹、五十萬匹﹐一直遞進到超越一百萬匹的自毀境界﹐擺脫地心吸力﹐飛昇到月球。

而溫氏到了最desperate的極緻﹐是《末日戰狼》的名場面: 主角流下兩行情淚﹐使出嘔心瀝血的飛機之作「超級無敵我愛你」。武俠有云「七傷拳」﹐未傷人先傷己﹐還屬幸事﹐怕只怕終於有日﹐要兩敗俱傷﹐凸然死亡。

四、周慧敏神話

有說周慧敏「久休復出」﹐事實不然﹐周氏2010年曾演出許鞍華的同志電影《得閑炒飯》。人們不願回憶﹐因為觸及「同志」( Ann Hui亦是著名的疑似同志)。

全片最費解的角色﹐是櫃台女同志咖啡師。伊一直想逢迎老闆娘周慧敏﹐想撩撥芳心﹐功敗垂成。

說《等一個人咖啡》「恐同」或許太過﹐然一如電影想探討文本互涉的層次(戲中人向香港黑社會片、三毫子小說學法)﹐周慧敏作為不老的「玉女」﹐只是表層﹐深入地看﹐伊是象徵了男女情愛關係裡﹐以守為攻﹐實際機關算盡的傳統女性角色。於是伊排拒同性戀、忘年戀、人鬼戀﹐以不變的口味(只飲一種不復存在的咖啡)﹐不變的位置﹐守寡十幾廿年﹐來製造堅貞的形象。

而電影的慧黠﹐亦係寫出了「玉女」的險惡: 中學時代﹐妄想以愛情關係來操控純情男朋友﹐終釀成無可彌補的悲劇。(於是對照片末的調侃: 「世上係冇小龍女架」)

周慧敏所以變了一個玉女的myth﹐歷久不衰﹐其實不是「純情」。純情終有一日會被踢爆(如淫照風暴女角)﹐周氏的成功﹐跟本片說的女人鍾意「有人為我擋刀」﹐並不一樣﹐伊的厲害﹐是「有男人為我插死條仆街(毒瘤明)」。

女人要的﹐唔係「攬炒」(為我擋子彈、情死什麼的)﹐是勇悍揮刀﹐絕處逢生﹐重搵到盆滿缽滿﹐35歲退休﹐變成愛情神話。正邪是非道德對錯﹐與女人何干?

一如片中周慧敏只會著迷於自己編織的中學時代愛情悲劇﹐而絕對唔會反省玩弄仙道(籃球員)感情﹐有無不對(說不定重覺得蝕底o左畀佢)。

《等一個人咖啡》最「浪漫」的一刻﹐是偽黑社會大佬暴哥﹐抱著老婆﹐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衝出重圍﹐破鏡重圓的那一刻。不不不﹐不是《天若有情》﹐華弟流下兩行鼻血﹐吳倩蓮著婚紗抱住條尸痛哭流涕等等。

早就不是了。

20140807

愛情的墓場 ----- 談《分手100次》

一、周秀娜最接近港女的一瞬

《分手100次》有場性愛戲﹐鄭伊健與周秀娜一對情侶﹐夜深無人﹐約在coffee shop搞o野。

娜姐同伊健好耐冇行埋﹐大鑼大鼓造愛﹐不是姨媽到身痕﹐是娜姐發現皮膚久旱﹐想一沾雨露﹐於是用條茂利滋潤o下自己(大意)。

上床扑o野﹐為愛也好﹐為慾也罷﹐可以好單純﹐根本無需解釋。但娜姐還是要提出一個功利的理由: 造愛為護膚﹐調理身子。有本書叫「男人不過是驅風油」﹐娜姐則表明﹐伊健不過是一支SK-2。這場戲講明﹐女人付出肉體﹐就要換回等值的報酬﹐這可能是娜姐從影以來﹐最令港女「貼心」的一刻。

此片亦證實周秀娜所謂性感﹐只有一招:唧胸露乳溝。

近鏡close up娜姐塊面﹐沒一分贅肉﹐伊不撒嬌﹐不談笑﹐不賣風情。鋼條身型﹐99%時間包到實﹐偶然「性感」﹐集中火力露乳溝。波仔細細﹐硬到唔識郁﹐凸到冇人有﹐一如凌波麗復生。

周秀娜從來不走若隱若現﹐輕攏慢撚那套﹐猛火急攻﹐典型香港精神﹐爭分奪秒﹐要贏在起跑線上。跟師奶煮食電視節目一樣﹐為節省時間﹐一早整定﹐無伏線﹐無鋪排﹐一開波就到戲肉: 激凸現深溝。

一套戲120分鐘﹐娜姐展示「乳溝」的那幾十秒﹐是她另一個接近「港女」的時刻: 用最慳水慳力的方式﹐將性形象、性幻想變得千遍一律﹐加以stereotype。 一見女人乳溝﹐男人就應該扯旗﹐進進出出十幾o下﹐搞掂左﹐就早o的訓啦。於港女言﹐花少少錢買兩個wonder bra擠胸﹐等條廢柴早洩早起﹐聽朝準時返工﹐簡直物有所值。

港女觀眾不屑周秀娜﹐但娜姐的「功利性感」﹐利己﹐慳功夫﹐慳時間﹐低成本高效益﹐其實係道出了最根本的港女精神:
要攻擊港男﹐與其撚花臣﹐不如玩性抑壓﹐才最有效。《分手100次》那場coffee shop性愛戲﹐一見娜姐乳溝﹐鄭伊健就口水滿地﹐即使可信性零﹐男觀眾下半身紋風不動﹐還是很符合港女的性幻想。

於是激凸的周秀娜﹐道出平胸的港女心聲。其弔詭﹐不就像港女明明毫無性趣﹐卻愛幻想自己的肉體﹐像屠龍刀、倚天劍﹐甫出鞘﹐就誰與爭鋒﹐就普天下莫能與之爭一樣?

二、港產片最靠近愛情的一刻

看一會《分手100次》就明﹐此片是《分手說愛你》續集﹐伊健與娜姐﹐可視為10年後的祖名和Fiona sit。

二片設計相若﹐祖名找到網站Break up Club﹐伊健則於咖啡店闢一角設「分手儲物櫃」。女人鬧分手﹐只為耍花鎗﹐攻心計算﹐其實「分手是為了復合」﹐ 類似即食格言「離開是為了回來」﹐happy together不如我地重頭黎過﹐最好一切冇變。

《分手說愛你》裡的「分手」﹐是女人成長的過程;《分手100次》的「分手」﹐則是女人發洩自己的權力慾﹐控制男人的手段。

二片人物關係差不多: 港女跟一條沒出息港男的愛恨糾纏。深入地看﹐本質卻有分別﹐恰恰是陰與陽的對倒。

《分手說愛你》的Fiona sit有大志﹐冧到條日本仔葉山豪﹐最後還是重回廢柴港男懷抱。即使明明不可信﹐還是令港女觀眾看得樂不可支﹐如醉如癡 ------ 祖名(港男)好虧﹐但Fiona(港女)最終都係唔肯入籍日本﹐揀番舊愛﹐不正是識飲識食﹐一點都不相信愛情底港女的myth:
兜兜轉轉﹐fiona揀番條廢柴﹐只有一個理由﹐咪因為「愛」o羅。咁o既廢人﹐港女都要﹐你話港女幾偉大呢。

《分手100次》表面是迎合港女的離地愛情片﹐但成個設計倒轉﹐變成港男的苦吟與自況。

伊健與娜姐鬧分手﹐遇到處處迎合﹐投懷送抱的後生女﹐但坐懷不亂﹐還是回到娜姐身邊﹐重過狗一樣的生活。《分手說愛你》Fiona跟祖名再結合是為了「愛」(假如不是為了上環蘇豪層舊樓)﹐《分手100次》結局伊健與娜姐再續前緣﹐修補關係﹐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則剛剛掉轉:
伊健曾想離去﹐但最終回頭﹐除了買左層樓要供﹐還因為見到「愛情」的不可能。

跟「激凸娜姐」與「平胸港女」的辯證關係相若﹐《分手100次》見到「愛情」的虛假﹐見到男女關係的虛無﹐那個時刻﹐就是港產片最靠近愛情的一睡。露骨的對白: 差人(鄭旦瑞飾)說﹐伊健設計那個「分手儲物櫃」﹐其實更像「骨灰龕」 (愛情的墓場﹗)。

眾男角女角之間﹐千頭萬緒﹐好像發生了很多事﹐但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沒有重修舊好 (伊健的失婚老友);沒有教堂搶婚 (林德信與跑步女友);咖啡店開分店的計劃﹐吵吵鬧鬧﹐還是懸而未決;伊健與娜姐來來去去﹐最終一切依舊回到日常。一如香港社會的超穩定結構﹐表面看冇變﹐花團錦簇下見暗湧﹐愛已默默逆流而去。

《分手100次》談香港式愛情﹐點出最尖銳的角度: 二人所以重修舊好﹐一切不變﹐不是為了愛﹐可能不過因為失望。像置身平交道﹐於安全島前回頭﹐見到人來人去的麻木﹐我亦欲語無言﹐因為已經太老﹐已經太累。你知我知﹐大限將至﹐時辰要到﹐「不如重新o黎過」﹐從來沒有這回事。

20140803

夏日炎炎、家庭解體、奪回青春 ------ 夏季日劇一集談

五套夏季日劇只談一集...
依時序...
改寫自facebook (其實冇改過-_-a...

《若者たち2014》第一集
HP


最有象徵性的一幕﹐橋本愛「亮劍」﹗

呢套o野班男角都好廢﹐反而三條女則幾特別﹐一個是舞女﹐一個是情婦﹐一個是淫賤女學生﹐而無愧﹐理直氣壯。

班男人唔係control freak﹐就係廢柴﹐外強中乾﹐班女則自求我道﹐外表清純﹐而用心險惡。

最能回應這個時代﹐就是這點吧。

聽說收視欠佳﹐很簡單﹐冇人孭到飛。

老餅見到妻夫木聰咁虧(compare with江口洋介)﹐就唔想睇。(松山研一做我就睇﹗)

包裝到以為睇緊《同一屋簷下》﹐班女亦唔知係拍畀自己睇 (短短一集﹐妻夫木聰分別畀三條女鬧「賤人」)。

睇完成集﹐堆砌到極(無啦啦會打摔角)﹐都唔知佢做咩 ------ 成集推動力係「生仔」﹐問題係﹐日本仔同香港班後生一樣﹐典會想生仔﹗

餘韻:

Hero 2014第一集
HP

成集最吸引人睇﹐係典將北川景子同其他人tune埋﹐一樣高矮~

最精彩係木村用類似格鬥技﹐將北川景子﹐扭到矮過自己﹐有意思~

用世界杯比喻﹐沒有球王﹐一人球隊已經沒有﹐要打整體戰~

木村唔打算變﹐已無作為﹐但夾埋美食家、小日向文世等等一齊上﹐都重呃到人o架~

劇集主旨冇咩唔同﹐要sense到建制、官僚腐化唔難(等於係人都知巴西、德國隊垃圾啦)﹐但要突破﹐則要世上仍有不受權力、金錢腐化的Hero (美斯踢假波﹐證明左係冇)。

PS 相信尾二個集松隆子會出場﹐兩條女爭仔﹐然後大結局收視超越30%。

《父親的背影》 第一集
作/岡田惠和
演/田村正和、松隆子
HP

另一部小津風作品.

片頭已很有特色: 一對男女名字﹐「桂さん與瞳子さん」﹐視覺上對稱﹐位置卻稍微偏離正中。父女平起平座﹐等量齊觀﹐已在顛覆父權象徵的小津安二郎。

此作玩父女戀﹐表面看有違小津捍衛的舊式人倫。

有趣的是﹐邪中有正﹐松隆子取代亡母的角色﹐跟父親田村正和同居三十五年﹐持家有道﹐雙方發乎情止乎禮﹐疑似「不倫」﹐卻反而了阻止了家族分崩離析。

她倆一直保持互稱「桂さん」與「瞳子さん」﹐以禮儀(小津式的「秩序」)﹐保持一道親密而微妙的距離。

通過不倫關係(父女疑似亂倫)﹐來維持舊式家庭制度﹐免於崩壞﹐真是驚人手筆﹗


小津電影裡的人物﹐當然唔識咁笑啦.

《昼顔》第一集
作/井上由美子
演/上戶彩、吉瀨美智子
HP

第一場戲就好露骨﹐雪條變軟﹐滴落去﹐但得個兩滴.....

劇名源自布紐爾《青樓紅杏》﹐但其實係講家庭崩壞﹐似野澤尚﹐
得意處﹐是女人用勾佬﹐周圍亂搞﹐來維繫無聊的婚姻關係.

呢個同亦舒的名句好似有唔同(愛一些人﹐結婚產子另一些人)﹐更犬儒(先嫁個有權力的男人﹐再搵其他男人尋找愛情﹐然後用偷情的快樂﹐來維持無味的婚姻)

最有趣﹐第一場就講鄰居女人放火﹐燒死自己一家人﹐可能見到日本人的自毀情結。

比想像中有趣﹐講完。

餘韻:

《あすなろ三三七拍子》
作:吉田紀子
演:柳葉敏郎、剛力彩芽

HP

呢套o野講一班老o野、冗員和廢柴﹐去大學組「応援団」 (舊式啦啦隊)﹐好驚喜。

此劇令人想到日本人謳歌的青春﹐往往帶有歌頌落伍者、失敗者的美學色彩﹐最終成功與否﹐並不那麼重要:
不管幾無聊、看似無意義的事﹐只要年輕人竭盡所能去做﹐那個做到人人嘔血的過程﹐就是意義所在。

於是「青春」跟此劇﹐就配合得天衣無縫:
幾個失意人、廢柴、弱者(「女人」)、邊緣人﹐組合成團﹐就有孤身(隱喻舊價值)跟世界對抗的氣勢。柳葉敏郎五六十歲人﹐家庭事業全面失敗(即男權崩壞)﹐於無望之下﹐向天怒喝﹐o益到胃抽筋﹐真係無法不令人動容。

那班被現實社會丟棄的廢柴﹐回歸校園(大學)﹐解除所有社會崗位(職員、丈夫等等)﹐於是奪回「青春」(「錢」和「成功」不是必要)。

「応援団」恪守的規範和儀式(如上級向下級的凌辱與攻擊)﹐於女權高漲下﹐反而對男權產生了微妙的制衡:
前輩都是冇牙老虎﹐對後輩的攻擊﹐更像愛的鞭笞﹐簡直覺得可愛(那個貼在牆上的「問答無用」標語﹐一見我就笑到碌地)。

此劇最令人有感受﹐是「応援団」的中心:「気合」(類似「氣勢」的意思) ﹐看似虛無﹐無法通過語理分析﹐但當團員谷行硬料﹐拚死呼喊時﹐就有可能吸引人﹐影響人﹐萬眾一心。

早前有政治組織高喊「打倒共產黨」﹐被譏為「念力抗共」﹐各界一致恥笑﹐追問「你想典推翻共產黨呢」。對比呢套講以心傳心﹐無法改變世界﹐也要改變自己的日劇﹐小弟就想﹐什麼叫「青春」﹐香港虧人﹐那些左乜撚膠﹐懂個屁。

再講一次﹐我話o既﹐《狂舞派》識乜撚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