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20080128
愛鬥大筆記
1:石琪評此片﹐可題「愛鬥傻」或「愛鬥蠢」。
2:取景地經常是土瓜灣:渺無人煙的晨運客公園、掛住籠雀的麻雀館、「馬頭圍大廈」低設防天台等等。
3:戲中人皆將「光酥餅」讀成「肛酥餅」。
4:《愛鬥大》提示了新新人類的「愛比死更冷」:自己的醜態與隱私﹐被最親近的人拍下﹐然後放上youtube。它妙在與youtube的「扮真性」、「老作性」、「昆人性」﹐又出奇吻合。(手機的確是新世代的手鎗﹐他們最擅長暗算和落藥)
5:夢想在大銀幕瀏覽動漫Maggie「波罅」的動漫一族﹐也無謂谷精上腦了:「冇o野睇架﹐發夢冇咁早」。(但編導不會放過Maggie﹐所有春光乍洩的片段﹐都會放到DVD裡發售)
6:與去年OL界擁戴的《十分愛》一樣﹐全片充斥出賣暗鬥﹐互相陷害的歇斯底里﹐愛情友情皆不可信。
7:有傻仔叫罵「正如所有的home video 都不是電影,xxx片也不配稱作電影」﹐以為罵人針針見血﹐其實不知人間何世﹐ --- 哥哥仔呵﹐新新人類根本不是要看「電影」。
8:末了Race突然出場﹐看來已過了時﹐像上一世代的人了﹐但她不過廿幾歲而已。
9:最讓我吃驚的﹐是結局演絕症病人的Race面部大特寫。除了聲淚俱下﹐鼻水一把﹐她無懼低清鏡頭﹐全沒想過抹去從嘴角流到下巴的口水跡。要拍這樣的電影﹐戲份還是那樣少﹐Race還是沒有放棄﹐她的尊嚴﹐讓人看清了整件事﹐是何其無聊和愚蠢。
20080122
基佬發癲
演員之死
讀了這篇悼文﹐的確感覺可悲﹐Brad Renfro固然死得孤清﹐這位一片好心﹐自稱「曾頗長時間記住過他的名字」的作者﹐除了感傷和胡扯﹐根本無乜好講。撇開東抄西扯、雜七雜八的套語:「我被他那雙成熟和充滿哀傷的眼睛所打動。」「他那時只十歲,試鏡時間本來只預算十五分鐘,結果卻試足了一個小時。」(說真的﹐這些煞有介事的譯文﹐真有一點孌童癖的味道)。作者只是稱讚Renfro「英俊」﹐認同他是畢比特和羅拔烈福的混合體﹐命途多舛﹐讓人心有「戚戚然」之類。是這位推崇「古典主義」的作者無話可說嗎?他還訴諸「一些網友」﹐將死者比附到橫死街頭的River Phoenix(「在他們身上,天妒英才這四個字找到了它們最合適的歸宿」)﹐這套老調﹐敢情是老一脫特區基佬文化界﹐最樂此不疲的傷風悲秋了。而這好勇鬥狠的作者﹐即使置身於深深的傷痛之中﹐也不會忘記趁機抽水﹐棒打劣民幾棍(「畢竟...這個不講求修養的時代」)。
讓我化成小Renfro的幽魂﹐讀了此人文字﹐進入了「角色」的我﹐大概不會覺得欣慰﹐因為:一、作者大鑼大鼓以「演員之死」為題﹐卻並未講明我底演員風格與價值;二、不管River Phoenix算「現代主義」還是「達達主義」﹐皆與「古典主義」的我無關﹐不管My Own Private Idaho「傳世」不「傳世」﹐我都不要與他扯上關係(再者﹐我相信Ghost World可以傳世。立此存照。);三、我最憎基佬﹐停止抽水和巢我。
20080121
20080115
20080104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蔡明亮大罵荷里活片Ocean's Thirteen﹐說戲裡中國人講中文﹐老外全能聽懂﹐反之亦然﹐是將觀眾看成傻瓜﹐而觀眾本來就自願當傻瓜云云。看了卡通《我在伊朗長大》﹐我就想戲裡那些伊朗男女﹐不分長幼都講流利法文﹐聲線比Catherine Deneuve﹐Anouk Aimee更好聽﹐是歷史事實如此﹐還是編導一樣將觀眾看成白癡呢。這說不定就是卡通片的好處﹐人物都是啞巴﹐像吳君如的《金雞》張大嘴巴﹐誰管你fill in the blanks的﹐是俄文泰文還是埃及文呢。聽說《我在伊朗長大》大受歡迎﹐勢必問鼎Oscar﹐說不定要再接再厲﹐拍成有血有肉的真人電影﹐那我不能不替編導擔憂﹐到底應該找法國人以特技偽裝成伊朗人﹐找伊朗人演說法語的伊朗人(惡補法語需時三年)﹐還是不管嘴型對不對﹐只管將法文塞進那面白如紙的角色嘴巴裡?又﹐假如有天伊朗重光﹐電檢門戶大開﹐惠准《我在伊朗長大》卡通不經刪剪衣錦還鄉﹐編導會叫伊朗觀眾看康城得獎版本﹐原汁原味聽法語看波斯文字幕﹐還是索性全新配音dts 2.1波斯文聲道﹐順道加配法德俄韓日中泰印字幕全球發行blu-ray版director's cut呢。要解決這林林總總的問題﹐實在一點難度沒有﹐而我對這部根本是反政治的電影﹐一直看不出它底好處。更何況﹐我很喜歡ABBA﹐並不覺得低能 - thank you for the music。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