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7

演員之死



看娛樂版 - 還是港(聞)娛(樂)混合版?﹐曹達華先生猝逝﹐盲毛蓋棺定論﹐提供不少議論﹐除了生活瑣事﹐最讓人覺得好笑(也最普遍)的﹐是指他是一個好人(慈祥長者or whatever)﹐除此以外就空無一物﹐這真是華哥的大悲哀。聽說華哥半生奉獻演戲﹐假如這是真的話﹐那「演戲」該是他一生最珍而重之的最高價值﹐而在唯利是圖的特區﹐人們都是一以貫之﹐認為那是不值一提的(除了如來神掌)。

試問華哥人品好(周星馳人品好嗎?黃秋生人品好嗎?馬龍白蘭度人品好嗎?)﹐好慈祥﹐好照顧後輩﹐又同佢係咪一個好演員﹐又有乜野關係呢?而當一個特區演員死去﹐他留下的不是傑出的電影(拜託別要再提如來神掌) - 我無意否定華哥可能有超卓的作品(雖然我覺得可能性不高) - ﹐於港燦心中﹐他的legacy﹐不過是從飛劍、賭錢輸身家、流言蜚語 (尤以與余慕蓮的緋聞最讓八婆耳熱)、以至熱切期待爭產裡重新組合出來﹐那不可不說是港燦又一次作孽﹐又以悼念之名義﹐在集體侮辱一些死去老人的尊嚴。

官台千禧連袋﹐又有讓人頭暈的怪論﹐主持話八十年代港產片曾經有「鄭(裕玲)九組」﹐都唔係巴閉﹐曹達華重勁﹐有「曹十幾組」云云(大意)。試問一個演員同一時間拍十幾套戲﹐等於一個人同時做十幾份工﹐同時溝十幾條仔﹐同時陪十幾條女上床﹐同時食十幾支煙﹐佢重係一個「人」來的嗎?這樣的電影工業﹐除了製造「繁榮」泡沫﹐人人有工開﹐又是我們樂見的嗎?我只能說﹐又有港燦示範了﹐他們推崇的價值﹐是鬥大鬥型鬥多鬥有米﹐而不是去問那些電影拍得好嗎?成績見得人嗎?有留傳後世的可能嗎 (除了如來神掌真的再無其他)?

光藝回顧展﹐有藍色夜總會﹐你有去跳舞嗎?石堅回顧展﹐場內只有小貓咪三隻﹐你有想過去陪牠們玩玩嗎?除了「粵語殘片」﹐你真想不到有比較尊重的代名詞嗎?假如港產片從古到今﹐都是爛片爛片爛片﹐每一個鏡頭意指的﹐都是笑片笑片笑片﹐那就要回到問題的原點﹐你幹嗎還要去看?而一個「爛」演員的死去﹐那又有什麼需要你去鳥悼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