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9

消費卡夫卡


信報 七月二十八日

典解會有人同自己改個筆名﹐叫卡夫卡呢? 天大的膽﹐你都唔敢改個筆名﹐叫周作人、張國榮、費里尼或普魯斯特吧。當然老餅可能知道﹐好多好多年前﹐黎則奮用過個筆名叫方卡繆﹐但都冇人會硬譯照搬阿爾拔卡繆吧。此人示範了﹐連筆名都冇心機諗﹐文字就好難令人卒讀了。

非常典型﹐門外漢狗up﹐複雜問題簡單化﹐人云亦云﹐冇思路冇文采﹐一切化為正 (彭志銘之流) 邪 (Chrissie chau、馬仔之類)對立﹐堆砌戲劇衝突﹐末了加一段苦情戲 (無人問津的神州書店)﹐感觸甚深﹐思之令人淚下。

小弟只提兩句﹐一、除了那些「低能」漫畫﹐某中資書店也默默出了一批「土製漫畫」(楊學德之類)﹐即使是「零食」﹐也有其獨到的生命力;二、彭志銘最出名的﹐不是出「好書」﹐而是化名賴依芙寫的垃圾漫畫﹐粗鄙無聊﹐人身攻擊﹐一版再版﹐墮落無恥;三、那間神州書店﹐數年前被明報揭發﹐派遣茂利到慈善舊書義賣展﹐以賤價搜括舊書﹐再轉賣謀取暴利。

最後一點﹐有「風骨」的書商﹐本來就不會參加香港書展﹗

PS﹐10分鐘寫完﹐真係有快感。

20100727

單車慢慢踩



我終於學識喇﹐唔識既﹐快的去學啦﹐時日無多丫。

20100726

你這一輩子

給弟弟的安眠曲
| 導演:山田洋次 | 日本 | 2010 |
| 彩色 | 127分鐘 |

《給弟弟的安眠曲》既是向剛逝世的前輩導演市川崑致敬,保留了1960年的《弟弟》最膾炙人口的場面,亦是山田洋次十年來首次回歸現代題材的電影。同是國寶級的吉永小百合再次與山田合作,戲中既是姊姊亦是單身母親,一邊單獨撫養女兒(蒼井優),一邊等待着發演藝夢的弟弟浪子回頭,一如《男人之苦》中的妹妹般。說到底這裏還是個寅次郎的世界,老舊的社區既要面對大企業的入侵,也留不住美貌聰明的女兒,但溫暖的人情最終可以克服一切。這回本片首次在港以35毫米版本放映,萬勿錯過。


http://www.hkiff.org/chi/films-about-her-brother.php

這些文字﹐真是令人氣憤﹐進戲院看戲﹐放映格式是三十五米厘或十六米厘 (假設影片以菲林拍攝﹐不是數碼高清什麼的)﹐不是一件天公地道的事嗎? 「這回本片首次在港以35毫米版本放映,萬勿錯過。」﹐看菲林何時變了發行公司、戲院、電影節搞屎棍的皇恩大赦?

別忘了﹐觀眾是要買票的﹐也請注意﹐這部電影《給弟弟的安眠曲》﹐不是什麼只放一兩場的冷門戲﹐曾於商業影院(包括百老匯電影中心)一日五場公開售票放映﹐而家你話畀我聽當時熱心捧場的觀眾﹐看的不是菲林。

觀眾不一定要當35mm原教旨主義者﹐譬如看《牛皮》一類穿膠花鳥片﹐眼前一片迷霧﹐絕無異議﹐問題是﹐你公開售票﹐每票五六十元﹐顧客付鈔前要求你講明係放菲林還是播帶播DVD﹐也不算過分要求吧﹐典解電影資料館和藝術中心又可以做到呢?

假如你唔聲明﹐我假定你放菲林﹐不算不合理吧﹐等你戲院播DVD時 (給智障潮童看的日本片是重災區)﹐觀眾要求回水﹐也未至於是苛索無度的刁民吧。當然有本事播碟效果靚過菲林﹐觀眾也未必反對﹐只是小弟沒經驗過﹐年前電影節看原子溫那套四小時的爛片﹐只像看VHS。

上文的執筆者所以可恨﹐是他們掛著搞藝術的招牌﹐卻與電影發行公司與戲院三方勾結﹐絲毫不以欺騙觀眾為恥﹐並直接以放「35毫米版本」作賣點﹐這是販賣電影的人的職業性墮落。

再說一次﹐放35mm菲林正常不過﹐光明正大﹐未必合乎基本法﹐但肯定合乎百年電影傳統。新新人類可能沒所謂﹐對他們而言﹐看不看都沒所謂﹐小弟只能僭越代表舊舊人類﹐嚴正譴責。你播DVD什麼的﹐效果奇差﹐而事先冇聲明﹐也不允退款﹐就是欺詐觀眾﹐現在是你們欠著觀眾的,不是觀眾欠著你們,這輩子不還,下輩子也要還出來!

20100722

獨裁藝術家

看了Lars von Trier的《失落伊甸園》﹐觀感是無可無不可﹐林林總總的殘酷鏡頭﹐無法撩起我的尖叫﹐也無意暗示我「見多識廣」﹐事實小弟不是溝片觀眾﹐一般電影也看得不多。觀眾所以會看到伊嘩鬼叫﹐最根本的理由﹐是影片無法讓人進入主人公內心的最深處﹐所以會被當成是slasher film。聽說不少人對此片很有意見﹐小弟只對結尾有點意見﹐作者竟然在銀幕寫"Dedicated to Andrei Tarkovsky"﹐我真沒法子不暗罵一個妖字。

除褲放屁太明顯

問題是這幾個英文字﹐根本是除褲放屁﹐看過塔可夫斯基的Mirror或solaris之類﹐當然知道Lars君是抄佢的啦 (廢棄森林場景﹐以至自然景象化為主人公心靈風景﹐以至有隻狐狸走來走去之類)﹐真係太明顯了;但假如觀眾沒看過Mirror什麼的﹐你講畀佢知「我係抄塔可夫斯基」架﹐佢地都係唔明個bor﹐你咪由佢地自己痴痴呆呆坐埋一檯羅﹐解來做乜呢。

先別學社民連的黃姓癲狗﹐職業性指人「抽水」﹐但Lars君高舉Tarkovsky的神主牌﹐大錯特錯﹐最明顯的問題﹐是限制了觀眾自由閱讀影片的可能性﹐是作者太看不起觀眾﹐還是對自己的影片缺乏信心(好驚人地唔明)? 從前有茂利說﹐Lars君好喜歡manipulate觀眾喎﹐那今次更離譜﹐佢唔單只要控制你的情緒反應 (請聽聽戲院內港女的尖叫)﹐死捏你的膀胱不放 (女主角追殺老公﹐緊張剌激到港女寧願留坐失禁﹐比蘇秘書連穿24小時高跟鞋更爽)﹐今次佢連你離場後點諗佢套戲都要管埋﹐真係太霸道了。

不相信群眾﹐太相信自己

聽說幾十年前﹐譚家明在電視片上寫「獻給高達」﹐這當然不是年少氣盛﹐心高氣傲﹐反而凸出了青年人的幼稚和自戀﹐例如你要向人求愛﹐對方有冇權拒絕呢?假如冇的話﹐就太不夠文明﹐你有冇寫封信問下高達﹐係咪願意接受你委身呢?話唔定高達睇完套片把幾火﹐好想作嘔呢? 早幾年套片《父子》﹐譚家明又在片頭寫字﹐什麼「希望觀眾不要有廉價的感傷﹐要有清醒的感動」(大意)云云﹐也很無聊﹐歸根結底除了自視過高﹐就是不信任群眾。Lars君更離奇﹐活人唔搞﹐走去搞死人墳墓﹐畀人話褻瀆神明﹐咪自己羅黎。

呢個故事教訓我地﹐停止好高鶩遠﹐還是珍惜眼前人吧﹐與其日日諗密密生三連發的人妻梁洛施﹐不如約隔籬位的肥婆四去唱唱K﹐打打保齡吧。將作品獻給老公老婆也好﹐給爸爸媽媽也罷﹐總比獻給塞內加爾的電影大師鴨都拿密密斟﹐來得合乎人情世故。

20100720

疑似萬牲園

一、木魚金魚

《90後.少女.性起義》英文片名叫 Fish Tank﹐究竟咩意思﹐小弟找到一種解釋﹐是從特區新民主女神的名句:「我只是做金魚」得到靈感: 東南亞常見有將妓女囚於櫥窗裡﹐金魚缸的賣淫手法 (可參考金基德的Bad Guy)﹐作者以Fish Tank作為隱喻﹐是指片中低下層的White trash (終日無所事事的三母女)﹐ 她們在小社區裡游魂﹐在有車有樓的保安阿叔眼中﹐就是供人消費與消遣的「妓女」﹐差別在有人賣春三月賺肉金萬餘元﹐心甘情願;也有人丹心一片無意識被「玩弄」﹐卻分毫未取而已。

循這條賣春路線﹐就能解釋﹐為什麼長女Mia與保安阿叔在沙發初試雲雨﹐整個表演形式﹐會那麼像跳脫衣舞 了(燈光昏暗﹐少女婀娜﹐阿叔攤坐沙發﹐張開大腿)﹐而片末 Mia 盲摸摸跑到脫衣舞廳面試做dancer﹐荒唐間就更見悲涼了。

有人指Fish Tank 採用的菲林並非闊銀幕﹐接近4:3﹐構圖框架上是近似金魚缸﹐言之有道理﹐小弟也想指出﹐片初少女Mia在廚房﹐也是透過牆壁上一個魚缸形的長方型孔洞﹐凝視隔壁母親在自我陶醉地獨舞。Mia母女都愛閂埋房門跳舞﹐難登大雅之堂﹐都是閉門造車學派信徒。

二、動物農莊

除了金魚﹐Fish Tank 裡也出現很多不同種類的牲畜﹐有家犬、白馬、野鳥、還有奇峰突出的一條鯨魚 (片末Mia 遠走Wales﹐阿妹叫佢回家時帶條Whale做手信)。三母女養的門口狗名叫Tenant(租客)﹐也顛覆了主人與寵物的關係﹐人狗都是寄人籬下﹐抬不起頭做人﹐Mia將情感投射到被囚白馬身上﹐當然是誤會一場了。以狗喻人﹐令人疑似置身萬牲園﹐想起歐威爾小說的名言:"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Fish Tank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資產階級的傲慢﹐與低下階層的被掠奪。三母女是處於最底層的﹐是無產階級﹐只比乞食好一點;保安阿叔雖然沒什麼了不起﹐至少有車有樓﹐是擁護私有產權的owner。

片中有個象徵化的處境: 保安阿叔帶三母女遊車河﹐走到鄉間﹐教佢地走落一條好不污染的河﹐示範點捉魚食添﹐ --- 小弟不能不想起偽善的慈善社團﹐援助第三世界的口號:「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 阿叔捉魚不是搞慈善﹐不是傳授謀生技藝﹐只是為了嬉戲﹐將魚烹而食之不過是玩笑話 (條河污染成咁點食呢?)﹐少女Mia卻信以為真﹐翌日睡醒知悉﹐那尾她貫注了對阿叔的感親與親情﹐中鉛毒的魚﹐只做了犬隻嚙咬的狗糧。無產階級劣民沒意識武裝自己(增廣見聞、學習知識、準備流血)﹐整日價期望資產階級會皇恩大赦﹐等於寄望李國寶、黃宜宏和黃容根會自願交回立法會功能議席﹐注定是要失望而回的。

三、夢想加洲

Fish Tank片裡的音樂﹐也有點意思。保安阿叔聽的流行曲﹐是七十年代黑人向白人獻媚的騷靈風﹐Bobby Womack 重唱The Mamas & The Papas的 California Dreamin'﹐黑鬼演唱夢想加洲﹐比王菲《重慶森林》裡的空姐夢更虛無飄渺;少女Mia 貌似憤世疾俗﹐卻不是白人的搖滾或heavy Metal粉絲﹐她聽的流行曲﹐是最低俗的、粗口爛舌的、充斥淫穢與暴力的黑人hip-hop與Gangster Rap。

保安阿叔替Mia的耳根開啟了一頂feel good music﹐令人心平氣和的新窗﹐而Mia 一邊聽這張Bobby Womack 精選CD﹐一邊跳她精心編排的全新舞步﹐末了上不了大檯﹐只能拿到脫衣舞場表演﹐就很像無知青年錯信社民連的黃姓癲狗﹐進黨校﹐只學了一身爆粗罵人的邪功﹐別說選什麼區議員﹐選什麼勞什子黨內行政委員﹐末了連一毫子MyRadio股分都分唔到﹐塵世間最無可奈何的錯摸﹐也莫過於此了。Mia 從豔舞面試場掉頭而去﹐不該是自尊心受不了賣春﹐她只要有叛師滅祖、手刃癲狗的精神﹐又何愁沒有邁向新一天的勇氣呢。

20100714

一週一健談 #13


笑談快樂抗爭
信報財經新聞
陳雲 2010-07-13

弱勢群體抗爭的理論和策略,是由行事的民眾以其心智及身力實踐出來的,事後可略作概括。法無定則,快樂抗爭不是某群人構思出來的理論,而是民眾的實踐智慧。這裏先談一下快樂抗爭的本地社會條件,娛樂大家,消暑解悶,下次再談政治鬥爭的心性修養。

勞動人民有智慧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勞動人民聰明得很,抗爭的方法,信手拈來,無師自通。勞動群眾力量大,他們不爭,是強忍而已;真忍不住了,要爭起來,力量如洪水決堤,惡霸都要讓路。

五月二十八日,三名街市攤販在清水灣道爬上天橋,展示抗議橫額,警察封路戒備,消防員鋪好救生氣墊,一人悲情跳橋。六月二十一日,九百名街市攤販上街抗議食環署縮短街市攤檔租約(由三年減到一年)及取消續租權及親屬繼承權。攤販不知道八十後的快樂抗爭方法,也不知道中環交通負荷已超越臨界點這個死穴,但他們只知道在中環的皇后大道中的交通要道坐下不走,便可耗損政府,顯示實力。在夏日燙熱的馬路上聲稱身體不適,「乘涼」一個半小時,擺龍門陣笑談家常,在繁忙時間引致交通擠塞,事後和平散去,但政府領教過了,知道自己輸不起,便要恢復談判街市租約,不敢像領匯一樣,趕絕小企業主。

攤販在夏日熱馬路上乘涼個半小時,八十後青年捧着穀米在石地上苦行跪拜好幾日,是什麼心情,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很難說。但心境不平靜,肯定做不到這些抗議行為。心境平靜,是快樂之始,也是抗爭成功之本。每次都可心境平靜,與同道組成團隊抗爭,不須組織發號施令,人人自由散漫,但自動走位,靈活合作,型男索女身段優美,言談有知識,標語文藝,圍觀民眾賞心悅目,有得學有得玩。抗爭者瞄準對方死穴,以小博大,發揮成本效益,這豈不是有點像巴西的「快樂足球」麼?

警察斯文有原因

上述這群攤販,在某些商家眼中,確是貪得無厭的「刁民」了,對於這些刁民,連帶那些示威青年,香港警察當然可以拳腳交加、棍棒齊飛,甚至鳴槍驅趕,猶如某些評論人眼中的美國警察所為。香港警察個個威猛,無疑可以恢復當年威利警司的作風,不能學威利,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授權或縱容警察毆打示威者,除了激發起示威者行動升級或沉潛抗爭之外,更要同時容忍警察意氣風發,雄踞一方,貪污受賄,包庇黑幫,有如大陸的情況。七十年代,香港警察以棍棒毆打示威者的同時,警察也持槍衝上廉政公署搗亂,毆打職員,迫使港督特赦以前的貪污罪。港英要警察斯文有禮,服從執法綱領和行動守則,除了建設金融城市所必須的司法公正和公共安寧之外,也是為了馴化警權,以文伏武。很多商家誇誇其談,指責香港警察鎮壓示威不力,根本不知何謂政術。

六七十年代,香港人口三四百萬,經濟多元化,社會的生存空間廣闊,警察即使粗暴執法,引來示威者激烈回應,甚至爆發騷亂,社會耗損不大,情況如今日的大陸一樣。加上當年香港民眾各有生計和上進之路,渴求和平發展,心裡支持港英鎮壓「暴徒」。現在低下階層處於上進無望之態,青年無所事事,萬一發生暴動,窮人支持穩定還是默許暴亂,真很難說。

香港政府有死穴

目前香港工農式微,經濟獨沽一味,以資訊流通、法治、社會安寧及高效服務吸引外人來此投資及花費。加上此地的人口壓力早已超過臨界點,政治經濟過分集中在中環一帶,即使是消極耗損式的公民抗爭行動,只要曠日持久,也足以迫使政府屈服。特別是八十年代中期之後,政府奉行新自由主義,實施公共服務改革,裁汰多餘,外判工作,肥上瘦下,攤薄官府權威,前線人員疲於奔命,士氣低落,掏空官僚的機動反應的剩餘精力和迴旋空間(德文的Spielraum)。在冗員眾多而官府應急空間充沛的六七十年代,暴動應付自如,但目前香港暴動的話,醫院、機動警員、拘留所、監獄、司法檔期根本不足以應付。當然,也可因陋就簡,快速檢控和粗暴監禁,但金融中心的聲譽勢將毀於一旦。大陸人目睹執法標準降低,也不必來香港投資定居和尋找安樂消費了。

香港不是美國,可以不假外求,香港打開大門,食的是四方飯,香港警察執法斯文,外地人也很受落。這是大家都珍惜的香港謀生大局,然而官商勾結,小市民無立錐之地,財閥和政府也不珍惜大局的時候,小市民又有什麼必要去奉陪呢?

機會成本不對稱

過去示威者也許懼怕留下案底,難有大企業聘用,但現在人浮於事,大公司的聘用新人的條件苛刻,連中年人的老臣子也職位不保,誰會「珍惜羽毛」呢?假若政府強橫執法,自損司法制度的道德基礎,則政治犯罪便成為人民英雄,成為「負成本」,有賺了,在社運鬧出名堂,累積經驗,反而有助拓展事業。以機會成本而言,比起快樂示威的青年,政府和商家的機會成本高很多,根本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政府是心知肚明的,因此要猛力壓制在萌芽狀態,以免一輸到底。政府採取各種滋擾措施來遏止示威,一退再退,卻不敢採取棍棒武力,可見政府無險可守。

抗爭當然有時要暴力要激情,特別是應付暴政。然而,港府仍非暴政,國際情勢和中共也不容港府行使暴政。香港是中外緩衝之地,也是中共學習現代管治經驗、與國際社會接觸和挽留大陸逃逸資本之地,高效政府和溫柔政治,本來是此地最適宜的政術,只是曾蔭權不得其法,而且縱容地產財閥剝削,將港人之資財輸送予政治忠誠不明的地產商,才引起民怨沸騰,也令中共警惕。

民生問題引致的民怨,是目前抗爭的主因。政治引起的民怨,卻不緊迫。民主牽涉主權,民主政治必須要有主權意識的支持,故此中國民主的主戰場在內地,不在香港。以現實政治而言,只要港府顧全自由和均富,香港的民主足以監察政府施政和保證言論自由便夠了。香港只須快樂抗爭,溫柔革命,保住憲政共和的開頭和完結便可,中間的部分,留待大陸同胞去做,而陣痛期間的亂局,如中美雙方協商妥當,香港也執政有術,便可以接收大陸的逃逸資本和人才,充實地方建設,成為民主中國的首善之區。

延伸閱讀:
珍惜文明捍衞人權自由要理直氣壯 - 鄭經翰
http://ieemdai.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09.html
鄭經翰「投訴」及「刁民」的謬論 - 曾山
http://ieemdai.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5981.html
發條橙 - 陶傑
http://hkm.appledaily.com/Home/ShowArticle/2065ec67-e2ad-4477-baab-285323b2fc0b

20100713

人肉八爪魚

荷蘭贏左
馬恩賜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10/4/j3k5.html
(明報)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馬恩賜係咪賭馬賭到矇左﹐定係畀港台炒魷﹐又冇人請佢講馬﹐過度壓抑﹐忍唔住向天怒吼:「我好有眼光丫」﹐「我講的野好準丫」。左一句:「我敢說典樣典樣」﹐右一句:「我夠膽預測如何如何」﹐睇完成篇野﹐重點唔係講波﹐作者其實想講:「在南非世界盃舉行之前,我作了幾個預測,不幸,這些預測都準確了。」 問題係﹐我想睇分析者﹐好似沈旭龜咁﹐講下地緣政治﹐好似曹捷咁﹐講下烏拉圭好風光都冇壞丫﹐阿叔你係老幾者﹐你好有眼光﹐關人隱事咩。

我夠膽預測特區永遠唔會有真普選

馬恩賜不幸言中的所謂世界杯預測﹐例如:「世界杯的足球水準不及球會」,例如:「我夠膽預測﹕亞、非球隊可以進步,但永遠不會進步到能跟足球強國平起平坐,永遠都不可能贏到世界盃」﹐同麥玲玲差唔多﹐大部份係阿媽係女人﹐同「我夠膽預測:特區永遠唔會有真普選﹐五年後民主黨會吞併民建聯﹐余若薇永遠做唔到特首﹐社民連一定會同民主黨配票選舉」一樣﹐阿毛都識講。

逐一反駁佢﹐係多餘既﹐例如佢話:「國家隊只能用在外國搵食的球員,他們恍如僱傭兵,相聚幾星期便上陣,哪能打出優秀的整體戰術?」﹐但由86年世界杯開始﹐巴西、阿根廷的主力都係歐洲踢波bor﹐成隊都係「僱傭兵」bor﹐典解當時又冇人話佢地打唔到「優秀的整體戰術」呢? 「巴西為什麼打不出森巴足球?因為好的巴西球員都在歐洲踢球,球會哪會容許他們打森巴足球?」咁朗拿典奴係巴塞都踢得好森巴bor﹐美斯係巴塞都踢得好探戈bor﹐佢地又典做到呢?

小弟冇睇季軍戰﹐睇左其餘三場﹐唔敢講經典﹐但體能超級勁﹐球技戰術都不錯(至少好過睇曼聯鬥拜仁什麼的)﹐最精彩﹐應是西德對西班牙﹐西班牙高章是意料中事﹐西德球技一般﹐但戰術性針對﹐亦難度很高﹐唔容易做到。馬恩賜話:「欠缺強大進攻力量的球隊,怎會產生令人難忘的球賽?」﹐不外淺人之見。西班牙唔算擁有「強大進攻力量」吧 (假如入波多就等於有「攻力」﹐入波少就等於沒「攻力」的話)﹐但佢地的小組踢法texture細密﹐超乎尋常﹐空間運用超凡﹐佢地用四五一陣式 (還是四二三一?有分別嗎?)﹐巧奪天功﹐絕不屈機。

冥頑不靈老屎忽

老屎忽的可恨與冥頑不靈﹐呢段表露無遺了:「今屆世界盃的最大贏家,一定是荷蘭。1974及1978年的荷蘭隊,好波,但贏不到冠軍。他們贏了今晚的決賽,足以彰顯Justice has been done。縱使西班牙勝出,也是荷蘭的Total Football贏了!......西班牙勝出,等於「全面足球」勝出。你說,是不是無論哪一隊贏,都是荷蘭的勝利?」

74及78年荷蘭屈居亞軍﹐距今超過30年﹐告魯夫、尼斯堅斯等名將﹐做得洛賓阿爺﹐今屆荷蘭都唔敢認踢Total Football﹐除非落場踢既係告魯夫佢地班阿伯啦﹐否則兩者根本關係不大﹐即使捧杯﹐又點能是Justice has been done呢? 同理﹐巴西隊82及86 兩屆踢好波被淘汱﹐94年世界杯踢垃圾波得冠軍 (決賽0比0互射12碼勝意大利)﹐你好意思說這是Justice has been done嗎?幸好荷蘭沒贏﹐否則會是現代足球的國殤﹐是Total Football的恥辱。

「西班牙勝出,也是荷蘭的Total Football贏了!」﹐一來西班牙踢的唔係Total Football; 我當你係﹐都係荷蘭領隊Rinus Michels的Total Football初級理論贏了 (同理﹐中國共產黨超英趕美大把水﹐你能說是馬克思的勝利嗎? 是毛澤東的勝利嗎?)﹐亦唔等於係「荷蘭的勝利」。打從第一場踢垃圾波起﹐到決賽用穿心腿踢人終﹐荷蘭已徹頭徹尾輸左了。

今人論世界杯﹐「賭波學」、「假波學」等才是王道﹐刻意漠視﹐東拉西扯又有個屁用? 不過鴕鳥心態﹐係搔不著癢處的。主耶穌生於馬糟﹐馬恩賜則生於馬場草地﹐被養育於單Q投注站﹐長大成人於沙圈直播室﹐卻連這點都未看通﹐真係枉稱沙場老馬了。

20100712

球迷戲一場

安裕周記﹕當一個人變成一種宗教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10/4/j3kd.html
(明報)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呢篇文字﹐真係好好笑﹐球王比利淪為「明燈」﹐感情豐富的作者﹐竟然覺得「於心不忍」﹐也未免太滑稽﹐太中學生心智了吧。

比利狗up幾句﹐等於秋生四圍射尿﹐不過是八卦新聞﹐略作飯後談資﹐點會有茂利扯到什麼家國心事、人格胸襟:「比利看來從不以這種嘲笑和批評為忤,只要有世界盃歐國盃南美國家盃的年頭,他必然出來講幾句猜猜哪隊可能奪冠。」﹐重上綱上線小埋華叔:「在球迷從崇拜他到嘲笑他的四十年過程,比利顯出無比的胸襟和智慧,他沒有板著面孔狠狠抽那些球迷幾句,當然更不會用罵娘罵爹罵豬罵狗的惡毒語言,朝那些對他出言不遜的傢伙噴放」?比利咁好修養﹐咁有冇人羅陰司紙掟下佢丫﹐阿哥。

典樣「拒絕」自己「成為一種宗教」?

呢段重好笑:「在國際足聯,是白禮達成為另一個教宗,在中國,是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造神基因無處不在,中西古今俱無法逃出這一宿命,現代足球裏,有條件成為一種宗教卻拒絕了的是比利。」 點解比利狗up幾句﹐咁就等於比利「拒絕」自己「成為一種宗教」呢? 不過係一個退左休踢波既人﹐點樣可以變成一個「宗教」呢? 同樣﹐又點樣可以令自己唔變做一個「宗教」呢?

個世界杯又冇「以言入罪」﹐唔駛拉唔駛鎖﹐一個凡人﹐極其量係做「教主」或「主教」者﹐例如天主教徒黎智英個老友前主教陳日君﹐例如奧姆真理教的麻原章晃﹐例如社民連的黃姓癲狗﹐比利何德何能﹐點解佢可以成為一種「宗教」呢?

比利誤入歧途﹐做了「明燈」﹐不過係窮極無聊的盲毛﹐口痕消遣的陳年Gossip而已﹐同那些「西德章魚燒」什麼的差不多﹐雪藏多年﹐並不新鮮。問題係比利條契弟得個估字丫嘛﹐搏宣傳丫嘛﹐隨口up當秘笈﹐冇分析、冇數據、冇立場、冇態度、冇理由、冇條理﹐同大義滅親、有理有節的告魯夫完全唔同丫嘛。告神成日手指指﹐佢都未必啱架﹐但都有參考價值丫嘛。

比利視民望如浮雲

比利不以為忤﹐無乜咁出奇﹐黃興桂日日畀人小﹐一樣處變不驚﹐重返CAble開咪添;蔡子強情場失意﹐畀港女新聞主播網上恥笑﹐依然日日出鏡;TVB新聞部袁志偉位高權重﹐從未驚過事旦男;黃秋生愈打壓﹐周秀娜愈堅挺;卿姐喜聞強姦恐嚇﹐立刻出席民建聯聚會聯誼一番。

問題係﹐受到「嘲笑和批評」﹐比利唔諗下點「增值」﹐唔諗下點打開世界球壇黑箱﹐例如譴責巴西隊世界杯踢假波﹐淨係鍾意做Show出風頭搞關係﹐孔老夫子講過:「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曾特狗又話:「視民望如浮雲」﹐比利係曾生同道﹐寵辱不驚﹐放浪行淫﹐不過說明佢寡廉鮮恥﹐不甘寂寞﹐正牌屎忽鬼而己。

一次估唔中冠軍﹐咪估多幾次羅﹐除非南非發生恐襲﹐澳門莊家發火﹐炸死晒班球員﹐否則估勻32隊﹐梗有次估中掛。紅隧唔通﹐過海咪轉去西環行西隧羅。我就唔信比利呢幾個月冇估過西班牙捧杯。

20100708

唔駛問阿Paul

四年冇睇波﹐隨喜看了兩場﹐烏拉圭對荷蘭好悶﹐亂鬥亂水鬥水﹐很像「真波」﹐反而冇睇頭﹐看了半場睡了;西德對西班牙﹐小組踢法有意思至少能看完﹐但不出所料﹐又是一次可恥的「假波」﹐真是神人共憤。

一、典解特區富豪第二代連斗零都要榨乾你?

西班牙下半場好辛苦先頂入一球﹐之後畀西德狂攻﹐卻離奇地換出前鋒David Villa﹐換入廢托﹐等於自插一刀﹐露骨馬腳﹐講明這是假波了。臨場形勢﹐勝敗只差一球﹐重有一個骨先完場﹐西班牙一直攻極唔入﹐有乜咁把炮呢? 典解咁睇唔起對手呢? Villa係大賽球員﹐今場表現一般﹐至少羅波冇甩拖﹐好笑的是﹐廢托入替只能以龜速行走﹐簡直衰多兩錢重﹐等於打少個。

典解會咁﹐小弟只能提供一個解釋:兩隊都想維持一比零的賽果﹐西德高路斯也無作為﹐所以能老神在在;而Villa好想入波﹐唔肯做戲﹐勒唔住佢﹐唯有落柯打換佢出場。淨係控制賽果﹐佢地都唔滿足﹐重要人手襟低Villa 神射手盤口﹐就好似特區富豪第二代﹐壟斷市場都唔夠﹐斗零都要榨乾你。

Villa離場不久﹐西班牙立刻有次2打1﹐翼鋒Pedro做細既﹐竟然唔畀波大佬廢托﹐唔畀佢入單刀波﹐假如唔係幕後有人指示﹐Pedro邊會咁夠薑呢? 同樣道理﹐西德唔想入波﹐西班牙亦唔想入波﹐更加唔想廢托入波﹐佢地只想廢托狀態繼續「低迷」﹐然後買佢決賽首名入球﹐等佢決賽做隻睡醒的獅子﹐再賣個好價錢轉會吧。

二、典解曾智華要駕車去又一城睇老人半價早場?

閱讀「假波」,只要看最終結果,就夠了。這不是淫照風暴﹐也不是Watergate﹐唔駛上庭﹐不需「證據」﹐需要的話﹐人們不妨捏造「證據」﹐切勿理會思考過程是否合乎「理性」,甚至局中人有無「犯罪」意圖﹐也不必理會。所以「細哨咁多女﹐咁多水﹐點解要踢假波」之類﹐不過是很天真又傻的問題﹐等於梁錦松咁多水﹐點會偷步買車貪雞碎咁多呢? 曾智華咁多退休金﹐點解睇戲唔睇正場﹐要睇老人半價早場呢? 港台中人高薪厚祿﹐點解重要搞咁多貪贓枉法的醜事呢?

現實就是﹐英國和巴西隊這些名牌﹐以至中國隊和新西蘭隊這些垃圾﹐場場造假﹐而你奈佢地唔何。這是時代的墮落﹐這是足球的幻滅﹐是睇波的人﹐賭波的人﹐踢波的人﹐講波的人﹐播波的人﹐以至根本唔睇波的人﹐所有人的「共業」,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有線付四億港幣買世界杯轉播權﹐錢從那裡來?錢往哪裡去?人世種種﹐因緣聚合,相激相盪,形成的必然的無可扭轉的假波旋渦。

三、典解何俊仁要交代同共匪有冇檯底交易?

一切迷霧都撥開了﹐今屆決賽的看點﹐不是誰勝誰敗 --- 四年前施丹頭槌爆馬達拉斯時﹐包廂裡的大佬們已內定了 ---﹐而是神射手誰屬這個令人頭痕的大問題。4隊波﹐Villa (5球)、高路斯 (4)、科蘭 (4)、史尼達 (5)都有機會﹐微妙的平衡﹐是如何達致? 一如前述﹐不要再追問誰是Deep Throat﹐誰是「幕後黑手」(根本沒有「黑手」﹗)﹐就正如你不要問何俊仁﹐民主黨和共匪有無「檯底交易」吧﹐有又如何?冇又如何?一切都只會依「議程」進行﹐你要反對﹐爆粗擲蕉打飛機皆無用﹐建議你不妨潛入民主黨總部﹐竊聽何俊仁律師事務所電話﹐再問問海牙國際法庭會否受理﹐還是你能力排眾議﹐提供另一種祖宗十八代接受的「選舉辦法」?

絕妙之處是﹐季軍爭奪戰早一天舉行﹐可以睇定來食。宇宙的奧妙﹐在於萬事萬物﹐無人驅策﹐自能互惠互利﹐建構微妙的平衡。西德和烏拉圭兩頭敗犬﹐將各有所得:西德的高路斯可以「圓夢」﹐入兩球歷屆總入十六球﹐超越巴西大哨名入史冊﹐作為「交換」條件﹐第三名的獎牌則會讓路烏拉圭。淺人看來﹐西德屈居第四﹐恐怕又算「爆冷」﹐又是「莊家」通殺了。

既然高路斯入六球﹐Villa要得神射手的安慰獎﹐決賽會入兩球﹐總入七球﹐加上廢托的首名入球﹐則西班牙決賽上半場會攻入荷蘭三球。下半場會否上演球迷奇遇記﹐讓荷蘭發揮全能足球的「霸氣」﹐「摧枯拉朽」入四球奪標﹐比西德狂數英國和阿根廷更離奇? 依後果看前因,絕非馬後炮﹐一切都自有因緣﹐非常合理﹐動輒批人爆冷和造假﹐不過源於天真與無知。

20100706

全然聽不懂 #1


スポーツ:
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ト、競泳、柔道、レスリング、マラソン、子育て。
Figure Ice Skating、きゅうえい、じゅうどう、Wrestling、Marathon、こそだて。


シティ:
トリノ、バルセロナ、アテネ、シドニー、ロンドン。
Torino、Barcelona、Athena、Sydney、London。

名前:
荒川静香、岩崎恭子、鈴木桂冶、吉田沙保里、高橋尚子、天海祐希。
あらかわしずか、いわざききょうこ、すずきけいじ、よしだ沙さほり、たかはしなおこ、あまうみゆうき。

聽解:
0:08~ 野島伸司脚本ゴールド、七月八日木曜日よる十時スタート。
のじましんじきゃくほんゴールド、しちがつようかもくようびよりじゅじスタート。

20100702

一週一健談 #12

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
龍應台 天下雜誌 第343期

這個已經二十歲的歐洲青年跟我說,「媽媽,你忘了嗎?我幼稚園時的圖畫書主角不是德國的約翰,而是土耳其的阿里,圖畫書的內容講的是阿里的語言、阿里的思考方式。我四歲開始參加足球隊,教練告訴我們如何與團隊合作、如何尊敬教練做為一個權威、以及如何與具有權威的教練溝通啊!」

我想起來,他中學時,參加社區舉辦的「為尼泊爾而走」活動,學生們幫尼泊爾山村裡的小學籌募興建款項;他也曾經在課堂上報告過「全球化下的麥當勞」研究,探討跨國巨人的運作模式;高中時,他在國文課(德文課)讀布萊希特的劇本《加利略》,探討的核心即是,人,面對國家,面對權威,面對你無法抵抗的組織時,個人的位置要在哪裡?個人的抉擇又是什麼?

無所不在的公民教育

在公民的教育裡,常常與「愛國」劃上等號,講到公民,似乎就講到國家認同,我又問這個二十歲的研究對象:你們什麼時候被教導「你的政府可能是錯的」、「你的國家可能是可惡的」?他哈哈大笑,以幾乎輕蔑的表情說,「你以為我是哪國人?你在問一個德國人這個問題嗎?三○年代的納粹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恐怕就是國家永遠是錯的吧!你應該把這個問題拿去問美國人!」

經過不斷的思考與討論,我發現,原來這兩個德國孩子受到的公民教育是無所不在,而且其實就是一種「世界公民教育」。孩子學校裡的成員,從幼稚園一路上來,有一半是從世界各地來的外國人;另外一半,可能又是混血兒,小孩子左看右看,都在不斷和外國文化溝通;學校裡又不斷有交換學生來來去去。

我又發現,他們沒有一門專門的課叫「公民教育」或「公民與政治」,他們的公民教育完全是滲透在所有的課程裡,在政治課談國家體制,在社會課談社會結構,在宗教與倫理課談個人和環境的關係,在英文課談美國的民主制度,法文課講的是阿拉伯裔在巴黎的生活狀態,地理課講的是全球化下的經濟結構轉變,歷史課談的是個人良知的抉擇……。

公民教育無所不在,南亞海嘯發生時,報紙是連篇累牘的相關報導,但德國報紙會有一個青少年版面,和青少年讀者討論:「一個貧窮的國家發生如此重大的災難,富國有沒有責任?」再加上電視新聞的討論,家裡晚餐桌上的討論……。所謂世界公民教育,根本不需要一堂課來教你,因為它是沒有界限、隨處可得的,可能是學校,也可能是媒體,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沒有世界公民意識?

如何做一個世界公民?

誰是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我自己的定義是:

第一,相信個人的行動可以造成不同,You can make differences。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社會行走的軌跡,而當你認為你所做的任何事都無法改變什麼時,你其實就失去了行動的驅策力。今天在台灣,可能有相當高比例的人覺得「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你做什麼都沒有用;可能有很高比例的人認為「Don´t do anything.」,因為根本沒用,所以什麼都不必做。如果你對世界、對周遭環境採取的是「保持距離」、「不作為」的態度,那你就跟Global Citizen沒有關係。所以,首要條件可能就是「熱情」。第二,對「公平」和「正義」是有所關切的。第三,關懷人類社區的現在和未來,而且,這種關懷不因國界而有所隔閡。最後是,你會以「行動」來表達你的關懷。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加拿大的一個「維多利亞公民教育網」,看看加拿大人針對青少年所設定的議題又是什麼?我舉其中「全球健康」這個議題為例,網站上先給你知識,也就是事實和數據。例如,在二○○○年,全球有一千萬個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因為父母得了愛滋死亡而成為孤兒,愛滋病是以這樣的速度在蔓延。網站首先會告訴青少年,你如果想知道更多的事實,可以到全球抗愛滋基金會的網站了解他們怎麼運作、世界各地對這項議題所做的各種努力、去看各類的網站連結……;接下來,它會告訴青少年「你可以做什麼」How to take action,你可以寫信給加國總理,告訴他你關心這項議題,你希望抗愛滋基金繼續正常運作,所以必須有全球最富有的四十八個國家,拿出他們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五%給這個基金。也就是說,加拿大應拿出二億四千三百萬加幣;你還要告訴總理,若按照聯合國的協議,做為一個富國,應該要拿出 GNP(國民生產毛額)的○.七%做為援助基金,但實際上,加拿大只拿出了○.二三%,所以「這是一種恥辱」。最後,網站會告訴青少年,別忘了把信的副本寄給報社!

從喝杯公平咖啡開始

像這樣一個網站,它非常具體的教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問題是什麼樣的狀況?嚴重程度如何?如果你願意take action,你可以怎麼做。網站上另一個例子是,它讓孩子知道,你喝一杯咖啡,這咖啡的背後有些什麼?事實上,你若在咖啡店買一杯咖啡,尼加拉瓜的咖啡農所得的利潤是不到其中的一%的,但你若去超市買一杯咖啡,咖啡農可以得到利潤的六%,但這些數據一旦跟獲得巨大利益的雀巢等全球四大焙炒商相比(雀巢可得二六%),親身種植咖啡樹的咖啡農所得到的,卻又是那麼微不足道。而正因為有人覺得這些跨國公司極度壓迫了農民的生計,像是英國的樂施會,就開始致力推展「公平咖啡」的概念,經過不同的努力和施壓,產生了一些成果,像是星巴克自二○○三年四月起,同意每個月的二十日為「公平咖啡日」,星巴克承諾,當天消費者所購買的咖啡,都會是以較高的價格,直接向農民購買,而不那麼剝削農民。網站會告訴青少年,你可以要求跨國公司以較合理的價格向農民購買咖啡豆、要求政府協助咖啡農多元化經營,你更可以向咖啡店要求要喝公平咖啡。

還有一個例子講富國的消費主義,你在網站上先看到數據:「美國人一星期平均有六小時在購物,但只有四十分鐘花在親子互動;一個高中生到他畢業的那一年,已經一共看了三十六萬個電視廣告;在二○○一年,全球產出三千七百萬輛汽車,其中五○%是北美人買的,但他們的人口只佔全球的五%。」網站就問孩子,如果你覺得這種消費主義現象是很糟糕的,那你可以做什麼?「你可以買二手衣服、買衣服時你可以問清貨源,這個品牌是不是像耐吉一樣,巨大的利潤是從極度剝削中國和印尼的工人而來?名牌的背後是什麼?產品是怎麼來的?你也可以簡單過日子,甚至響應Buy Nothing Day!」

台灣能做的事太多了

回到我們自己寶貝的台灣,在全球的人均收入評比中,我們的人均所得,是第三十名,超過紐西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台灣是富國;我們的人口結構裡,到了二○○三年時,每三對結婚的新人,其中就有一對是與外籍人士通婚,每七.五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具外籍血統。實際上,我們自己社會的人口結構,已是多元民族的結構,但是我們的腦子裡,卻還沒有文化多元和地球村的概念。

從網路和閱讀上的確可以得到許多知識,但知識不見得能轉化為感動和行動,相信很多人會問,「一定要在歐洲那種環境才能有那種『全球同胞感』嗎?」我認為不是的,台灣的情況剛剛講過,我們的社區裡已經有很高比例的外國人,像是外勞、外籍新娘,還有大陸人,但我們有多少人對印尼的文化了解和尊重?有多少人去關心泰國的政經結構?我們的社會已有了新的組成,但我們的腦子卻還沒有這樣的認知,我們還把「外勞」只當作一個群體來看,而且是用一種瞧不起的姿態,只談論他們要逃走、他們會賣淫,主流社會還是以一種從上往下、單一而粗淺的眼光和思維,很少人意識到要去真正的了解他們。

所以,年輕人,你已經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有多少大學生知道,我們的《國籍法》和《移民法》對大陸新娘是如何的違背人權、如何的歧視與虐待,如果你有全球公民意識,你會以有這種法律的國家為恥,你要take action,你可以寫信給總統、行政院長或內政部長。你也可以加入保護越南新娘的組織,在我們自己的土壤上,一個世界公民可以做的事就已經太多了,不需要移植歐洲經驗。

台灣的世界公民意識,跟我們的財富根本不成比例,問題在這裡。我們總以為我們是小國、弱國,其實你是富國,你對貧國是有意義、有責任的,但我們有這個責任感嗎?當我們的政府丟錢給窮國時,雖然說是買外交,但你對該國的處境有認識、有關懷嗎?

我認為,所謂的公民教育,有三個必要元素,第一,knowledge知識,你對問題認識的深度;第二,intellectual skill論辯與行動能力,你對自己的信念,如何向大眾表達,你對你不認同的做法和說法,你用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去表達你的反對,有了知識之後,你如何串連實踐的力量,這是要學習的技巧;但最重要的核心,卻是第三項,virtue或是character,也就是品格,你對於遠在非洲餓死的小孩,你心底有沒有真正的關懷和感動?

如果你覺得一切都無所謂,那你的知識和技巧,所為何來?人是因為他的品德而站起來走路的,否則他就四腳著地。

你就是發熱的燭光

你要怎麼影響別人?當你擁有以上的三個條件後,自然就會成為黑暗房間裡的一盞小小燭光。而你要累積知識、培養技術、鍛鍊品格,的確是因為你的經濟與教育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世界公民意識其實也就是在講,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因為很多在黑房子裡的人,他們連蠟燭都沒有;有能量的人,請你去關懷那些經濟的弱勢者。」

很多年輕人都想知道: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麼?你可以選擇一個打動你的議題,去了解事實,建立知識,學習論辯和行動的技巧,在網路搜尋世界上與它有關的組織,你去找一個基金會,成為它的志工,你去跟它做一個連結,一扇一扇門就會打開,你就會慢慢摸索出一條路。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兩句話:第一句是甘地所說的:「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d.」,要改變世界,必須先改變自己。

你不要抱怨,如果你覺得世界需要改善的話,不是等別人去做,而是你自己;第二句話是甘迺迪所說的:「A nation is always on a race between disaster and education.」做為一個國家,你只有兩種選擇,如果不要災難,那只有一條路,就是教育,那是唯一能令國家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