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7

論癲婆生仔


Black Swan 最疑似的﹐當然是白賴仁狄龐馬的《凶靈》﹐而女主角Natalie Portman 奧斯卡熱到爆燈﹐相比當年Sissy Spacek和演母親的演員空手而回﹐也很發人深省。在小弟而言﹐凶靈最經典的﹐並非結局的惡夢﹐而是Carrie在Prom Night不僅殺死同學 (壞人)﹐連一直待她很好的體育老師 (好人)﹐她都不留活口。當年小弟看了﹐真是覺得震驚﹐電影完全挑戰了觀眾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單純道德觀﹐後來Carrie飛刀弒母﹐數十年後回看﹐還是那麼痛快淋漓﹐我才想到這是狄龐馬的前衛之處。

一、有性有愛有老母

反觀拍於2010年的Black Swan﹐將Natalie Portman 寫成疑似eva的惣流明日香﹐精神分裂、疑幻疑真﹐與其說作者在冒充精神分析醫生﹐倒不如說他想替巴巴拉荷西演的control freak母親開脫: 最後十五分鐘﹐Natalie宿醉睡醒﹐疑似發狂﹐巴巴拉荷西本來是變態媽媽﹐突然變臉﹐好像慈母上身 (鏡頭close up她被衰女用門夾傷的手掌);末了重頭戲芭蕾舞表演﹐巴巴拉荷西明明冇戲﹐作者也不忘為父母諱﹐加插一個她台下眼眶含泪﹐默默守護發癲女兒的短鏡頭。荷里活推崇的保守道德觀﹐從來沒改變過﹐最絕的是﹐在這人人不婚﹐不生兒女的年代﹐Natalie Portman在戲裡演未經人道的石女﹐現實生活中﹐竟然適時大肚(潛台詞:Black Swan發癲條女不過做戲﹐真人我好正常﹐有性有愛﹐有老公有老母)。

二、不信她是一條石女

小弟相信﹐最令作者沾沾自喜的﹐可能是cast了Wynona Ryder﹐演過氣芭蕾舞者﹐殊不知﹐Wynona的活靈活現﹐其醜無比﹐恰恰講明了Natalie Portman 是miscast。10年前的Wynona Ryder﹐未經歷各種精神異常問題﹐她是Black Swan女主角的適當人選﹐今天的Natalie Portman﹐演技較佳﹐但伊的問題﹐她已演過Closer 的脫衣舞孃﹐Blueberry Night的風霜女賭徒(Norah Jones才像有待開發的嫰芽)﹐佢根本唔似一條性壓抑﹐等待春天的枯木。乾巴巴﹐骨嶙峋﹐像深津繪里﹐像Isabelle Huppert﹐才像爆發前的火山。Natalie Portman 也沒有女同志﹐例如Tilda Swinton、Mia Farrow 的感性﹐一句到尾﹐就是有形無神﹐最難看的﹐是她偷偷在床上自摸﹐兀高籮柚﹐魚躍一樣上下扭動﹐愈興起愈虛假﹐自頂至踵﹐你都不相信這是一條石女。

三、就此打住

Black swan值得指摘的缺失﹐還有很多﹐例如電影疑似dancer in the dark的form﹐與內容的不協調;公式驚慄片拍攝手法的幼稚 (擰轉面突然有個護士標出黎o個種);將心理癥結硬套藝術追求過程非常誤導;「經血」流出處處非常俗套;對天鵝湖原作毫無見解;以至Natalie Portman演技的問題等等﹐netbook電力所限﹐小弟要就此打住了。

20110224

飽食終日頌


Radiohead??Shibuya!!「渋谷 ハチ公広場 金曜日 18時59分」

在長野看完猴子泡溫泉,回到東京是星期六的事,一到埗卻聽到驚人消息:Radiohead在網上留言,說「2月19日18:59分,在涉谷八公口有事發生」。那就是星期五!我錯過了甚麼?
沒在涉谷出現

有意思的文字﹐讀了我完全能感受﹐現世的空虛、荒誕與無聊透頂。

當然﹐假如你有諸般解讀﹐行為藝術什麼的﹐Radiohead正是現世走在時代尖端 ﹐最有使命的搖滾先知﹐想讓群眾自我拋擲於虛空中﹐審視自己真實的存有﹐等等等等﹐我也無話可說了。

PS 我的解讀:
那八千公廣場的源起﹐是忠犬天天去車站等去世主人的傳奇﹐Radiohead在罵樂迷是忠心的畜牲﹐並準備散band。

20110217

有精神食糧 #1


老餅當會喜歡這個封面:那是舊版衛斯理的插畫家﹐這個「白癡」﹐活脫脫是《茫點》。


十蚊雞﹐太好了。
只此一本﹐同好勿去尋寶 (雖然我不相信會有)。


看了封底的書目﹐我倒抽一口涼氣: 恐怕餘生﹐都讀不完。
看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真係比看完金庸﹐困難太多了。這是我由十幾歲開始﹐到僅餘的三兩年生命裡﹐好想完成的心願。

說來慚愧﹐《白癡》這樣重要的小說﹐包括黑澤明那部改編電影《はくち》﹐迄今仍未開始看。而小弟讀杜斯小說的歲月﹐好像在十多年前就停止了。這十年開始上網﹐和看電影﹐我愈來愈發覺﹐我早已失去了看書的能力了。有這樣合心的版本﹐《白癡》我會看完﹐我會花一年時間看完。

20110216

毋忘打飛機


聽說幾十年前有部日本溝片叫《官能教師》﹐日前看了127 hours﹐感覺Danny Boyle也是少見的「官能導演」。談到官能﹐國人裝模作樣﹐愛說五色令人發狂什麼的﹐洋人則不同﹐導演年紀一把﹐還是好喜歡用MTV影像向觀眾作疲勞轟炸。有趣的是﹐甚至是一部爬山勵志片﹐他還是忍不住要夾帶走私﹐裡面有好多雜交、隊啤、隊草、男女剝衫互舔乳頭一類肉體橫陳的畫面﹐閃來閃來﹐而他用的音樂﹐一貫無知享樂派﹐都是那麼的無恥與庸俗。照理啤酒喝多了也嫌口淡﹐何妨轉飲兩杯dry martini呢﹐但導演還是那麼佬﹐永不言倦﹐長駐去威去蒲去Clubbing的all time high 酒池肉林。這是他超乎世俗﹐長年累月把玩低級趣味的犀利之處。

肉體橫陳細過iphone畫面

主角像孫行者﹐壓在岩下幾日﹐右手報廢﹐翻看手提攝錄機片段﹐發現拍了兩條大波蓮遊水﹐非常驚喜﹐就想邊看邊打飛機﹐縱觀全片﹐這是小弟最喜歡的神來之筆了。有句套話說飽暖思淫慾﹐127 hours的主人公更巴閉﹐神智不清﹐徘徊生死邊緣﹐偶然看了比iphone畫面更細的裸女身體﹐他還是不由自主想伸手到胯下﹐搓弄那條無血可充、無力舉起的海綿體﹐他的生命力﹐何其壯觀。這已超乎雅俗之別了﹐亦與高低品味無關﹐這才是支持他排除萬難﹐絕處求生的理由。只要我們以最坦誠的姿態直面生命的本質與「污穢」﹐那就是生命最莊嚴的所在。

好像寺山修司說過﹐手淫是為了證明自己存在(大意)云云。手淫的特點﹐除了不求人﹐亦唔駛幫人﹐唔駛理人﹐唔需要操控或被操控﹐虐人或求虐﹐投射或被投射﹐是最單純最天真的自我肉體享樂。恐怕誰都不會一邊打飛機﹐一邊擔心早洩對不起partner吧。127 hours的主人公﹐在回憶與幻覺之間流離盪漾﹐陷入罪疚與意識流的窠臼﹐心理時間變得無限長﹐他用他唯一一隻左手﹐一上一落地自我抽送﹐埋頭自己享樂﹐快感襲來 ; 另一方面﹐扭斷骨頭﹐手執made in china的次貨刀子﹐將手臂切斷帶來的無盡痛感﹐冰火交激﹐其實是他追求生命解放的一體兩面。他作為一位官能體育家﹐作為一位aimless hiker的價值﹐在壯士斷臂與怒打飛機之間﹐就不說自明了。

狂打飛機半小時

Danny Boyle想到了好點子﹐可惜他終究是個孬種﹐他還是要主人公臨崖勒馬﹐連飛機都唔敢打(精子要儲來與女友破鏡重圓﹐繁衍下一代﹐不能「浪費」)﹐而片子還是回歸到典型荷里活說教﹐要主人公認「罪」(真不知從何說起?)﹐重回重建家庭的老路。我完全能想像﹐同樣的蹺段﹐讓今村昌平拍﹐打飛機至少要拍半小時(如何令一個三餐不繼、睡眠不足的男人舉起細佬﹐實在可以發生太多有趣的事了)﹐打完飛機後如何善後﹐也至少要拍半小時 (怎樣儲起泛黃的﹐含豐富蛋白質的兩湯匙精液﹐用來補充體力、解渴、留種等等)。

Danny Boyle無興趣深入角色的靈魂﹐只想快手快腳將五日的故事以90分鐘的時間講完﹐僅此一事﹐就說明終其一生﹐他只能當個愛無厘頭split screen (即以兩三倍的「材料」來塞滿觀眾的感官)的二流導演。

20110210

好心無好報 #1


お春ばあさん


@北角救世軍

zone 1 $15 @ 天后救世軍

$5 @ 土瓜灣救世軍

地球にやさしい

20110208

下一站泰國


看這些演員背影﹐地鐵車站廣告﹐誰又能料到﹐這是泰國電影?

農歷年前﹐小弟看了最後一場《下一站說愛你》﹐感覺與坊間議論大不相同﹐片子真正的主題﹐不是剩女求愛﹐其實是全盤西化﹐泰國人瘋狂喜歡此片﹐是有其深層集體心理。

電影一開始就很露骨﹐女主角部名貴房車壞了﹐侷住坐庶民交通工具返工﹐逼餐死﹐坐勻土炮快艇、逢車過車的摩托車、沙甸魚巴士﹐費時失事﹐週身瘀傷﹐跟著女主角就遇到夢想中的白馬王子﹐他竟然在快捷、安全、識講唔好意思的地鐵公司任職﹐可能是柔道黑帶的地鐵高級工程師。

吐痰搶LV

片子最重要的場景﹐男女主角交往訂情﹐都在通往未來極樂的高速鐵路上發生﹐這個象徵﹐中國人這兩年像集體吃了陳冠中說的嗨賴賴﹐一邊吐痰﹐一邊搶路易威登﹐鬧哄哄趕上高鐵的列車﹐要找到共鳴﹐實在不難。《下一站》與年來亂懷舊的特區片(《歲月神偷》、《打擂台》之類)恰恰相反﹐係對「國粹」相當卑視﹐就算是傳統潑水節﹐本來無傷大雅﹐但在女主角眼中﹐都係毫無價值﹐污糟邋遢﹐不過是阻礙她與男主角浪漫拍拖的絆腳石。

片子另一個象徵﹐是女主角的處女膜﹐她卅歲人還是處子之身﹐「禮教」扭曲人性﹐她被父母騙了﹐循規蹈矩廿年﹐她要撕下貞操帶,她要她的男人(西洋文明)到她身上插旗。第三世界人民發狂﹐拚死命擠上文明快車﹐搏命飄移﹐懶理會否車毀人亡﹐小弟想起去年特區青年與文化界群起反高鐵﹐人民醒覺到凸首的無恥﹐制度的腐敗﹐癲狗的無用﹐擁抱菜園村(舊社會的鄉土情)﹐堅拒被共匪到西九插旗﹐(一少部份)人民要起來反抗﹐未來往哪裡﹐高鐵往哪裡。阻住地球轉﹐在我們的context﹐這才是民智成熟的表現。

世無奇事

什麼叫獵奇? 依小弟的感覺﹐一樣有著旗袍的女人行來行去﹐《花樣年華》是﹐《海上花》就不是。指一部電影「獵奇」﹐似乎不是一件好事﹐看了《下一站》一會﹐小弟就覺得這些第三世界電影﹐到了另一極端﹐已拍到「無奇可獵」的地步﹐這恐怕也不是一件好事吧。

我的意思是﹐所有傳統價值都不值一晒﹐所有本土文化的稜角都要被磨清﹐甚至主角到了DVD店﹐架上讓人租借的影片﹐部部都是荷里活西片 (艾曼妞三部曲、Little Children什麼的)﹐大同小異的場景 (玻璃幕牆的Office﹐冷冰冰的城市建築﹐媲美小超人與isabella 的宜家宜居的臨海泰室木屋)﹐撇除戲中人說泰文、膚色黝黑這些「負面因素」﹐與十多年前「後八月照相館」年代﹐傾巢而出的愛情韓片(《求偶一支公》那種)﹐其實分別不大。熟口熟面﹐方便理解﹐全球化電影就是沒趣。

插旗不忘插柳

片子也不是沒有雷霆萬轟的佳句: 女主角對夢中情人犯了無可彌補的大錯﹐她自顧自言自語:「我欠你的﹐等我下世先還番畀你吧 」(大意)﹐這句話傳入昏睡中的小弟的耳朵﹐嚇醒了我﹐------ 下世先贖罪(意味深深地相信來生afterlife)﹐並公然向人承諾﹐請注意﹐這不是奇幻電影﹐環顧全世界﹐恐怕沒有幾多種族還有這種想法。有趣的是﹐這條思路﹐完全能讓觀眾接通阿彼察邦的前衛電影《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給摸不著頭腦的觀眾﹐作了最簡捷的說明。這是我的妙手偶得﹐《下一世再愛你》的無心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