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8

佔領佔中中

『佔領「佔領中環運動」運動事件』事件簿

1.佔中之父戴耀庭於信報提出「佔領中環」﹐無人理睬。

2.佔領中環進入公共議題。

3.左膠搶奪「話語權」﹐將佔領中環簡稱「佔中」。

4..蘋果日報沿用「佔中」。

5.女左膠發現「佔中」太可笑﹐易被附會﹐變為「中出」什麼的(左膠對AV潮語﹐當然沒黃洋達熟悉)﹐遂將「佔中」改稱「佔中運動」。

6.本土派反抗﹐陳雲將佔中易名「佔領光環」﹐調侃之。

7.黃洋達續用「佔領光環」﹐黃毓民繼續騎牆。

8.蕭若元持續轟炸「光環論者」﹐傷亡枕藉﹐血流成河。

8.戴耀庭反擊﹐聯同朱耀明﹐滲入祈福大會色彩﹐一錘定音﹐佔中正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9.建議後繼者﹐可將「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簡化為「愛和佔」、「愛佔」、「愛佔中」、「愛和佔中」、「愛中」、「愛和中」等等。

10. not to be continued......

延伸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Q2Mj4uNyQ&list=PL2EFDFC8E1BA116A2
佔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9DCvWWHjM&playnext=1&list=PL2EFDFC8E1BA116A2&feature=results_video
我這一代人

20130321

文青要佔中

新任教宗,中文譯名,乾爽伶俐的叫做「方濟」,只兩個字,這才是今日中文最大的神蹟。

因為今日的中文以嚕囌長串稱著,譬如大陸實行「大部制」,合併成立「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全長十四字,遭到大陸網民訕笑攻擊。

香港自從「特區化」之後,也學着大陸,「司局」部門合來併去之後一大串名稱越長越「愛國」,譬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中國人擅長將自己的官衙諸事的名稱拉扯長,然後才發覺自己原來生活在「網絡時代」,時間就是金錢,簡化即是效率,再發明許多簡稱,譬如「食物及衛生局」,又叫為「食衛局」。

中國人到底喜歡繁叠冗長,還是喜歡簡化,連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你說中國人愛簡化,他推出的局名官稱,越叠越長,你說中國人喜愛繁冗吧,他時時連三四個字也嫌長,譬如叫「春晚」,不叫「春節晚會」。叫「央視」,不叫「中央台」。叫「神七」,不叫「神舟七號」──我看見「神七」這個名稱,對不起,時時想發笑,中文從前有對偶,譬如「橫七豎八」,既有「神七」,不知有沒有「鬼八」呢?如廣東話,就有「鬼五馬六」之說,啊,中國人看見「神七」上天應該統一感動到流眼淚的,我沒有,反即刻聯想到「鬼八」,所以我向上帝懺悔:對中國人我不夠崇敬,我不對,希望以後改善。還有什麼「公知」、「彩電」、「人流」。但「萬里長城」又不簡稱「萬長」。「中共」或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簡稱,但「麥當勞漢堡包」又不叫「麥包」;「美利堅合眾國」為什麼不叫「美眾」呢?「美眾」比起「美國」,但覺人頭湧湧,有生氣,聚財呀。

所以新教宗上台,香港和台灣華文傳媒趁中國官方尚未反應過來,搶先採用「方濟」而不是「弗蘭西斯」,我為中國人鬆口氣。雖然「本篤十六世」本來應該簡稱「本十」或者「篤六」,而日本前空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應簡稱「本六」,或「山六」,或「山十」,那麼華文世界,就有本十、本六、山六、山十,加上東京的六本木等,花多眼亂,真像尖沙咀廣東道的歐洲名店,都是好東西,叫人眉開眼笑的掃貨,可不知該買哪一樣好?

中文神蹟 - 陶傑

近來還有一班莫名其妙的人﹐叫自己「文青」﹐即與黑青、港青、毒青、邊青、藥青歸為一類﹐自貶若此﹐不明他們讀了一肚皮的書﹐要作何用。
另一新興節縮語﹐叫「佔中」﹐光明正大「佔領中環」﹐棄而不用﹐自製曖昧﹐也很費解。
有趣的是﹐又有人用「佔中運動」﹐簡而復增﹐還是大字四個﹐真係笑到碌地。令人思疑﹐濫用簡稱﹐目的不是節省字數﹐而另有所圖。
小弟初次意識到節縮語﹐﹐是20年前﹐商業二台有班人將激烈、激進的音樂﹐簡稱作「激」﹐或「好激」。現在回想﹐其實縮節得不錯﹐單音節﹐有破舊立新之快感﹐不明所以的人﹐也能猜到意思- 你能猜到「長策小組」是什麼意思嗎? (長遠房屋策略小組委員會)
依足長官意志﹐由上而下節縮﹐還可說無可奈何﹐「文青」要自我閹割﹐自戴貞操帶﹐真是卿本佳人﹐奈何作賤呢。

要了解極權者及其同路人﹐如何扭曲語言﹐令人民繼續愚昧﹐以遂其私利﹐可以精讀George Orwell。
1984是捷徑﹐看英文版最好﹐中文版﹐切勿看志文董樂山大陸「節縮版」﹐沒了書末附錄「新語」﹐威力大減 (所以共匪非刪不可也)。

延伸音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QWszrZHBPI
Comfortably Numb

20130318

解畫三十年

同樣2013年出品﹐以鄭健和《封神紀3》﹐對照新出所謂話題作《龍抬頭》﹐觀念相差三十年。回到龍虎門、中華英雄時代﹐好多「解畫」﹐


我有買架﹐好難睇呀﹐翌日即刻賣啦。

類似看茂瑙﹐四維出世o係戲院「解畫」﹐畫面有畫面做﹐佢有佢係度講﹐好定唔好﹐視乎你有幾鍾意四維﹐又幾唔鐘意茂瑙羅。

畫面裡面加個白框﹐寫一堆字﹐正名唔知係乜﹐我叫「解畫」。即作者用全知觀點﹐以報告文字﹐向讀者講解劇情發展﹐人物感受﹐時空轉換等等。而唔係用畫面﹐用角色對話﹐甚至用象徵﹐以景喻情等等﹐即author intrusion﹐阻礙讀者進入。簡單講句﹐即係自覺好醒﹐當讀者係傻架羅。


「十二個小時前」右邊個堆字﹐寫來做乜﹐讀者連flash back都唔識睇?


講到尾﹐是作者能力問題﹐觀念問題﹐低估讀者﹐自視過高。

近來小弟追溯和仔舊作﹐發現他給香港漫畫﹐帶來好多改變。從述事層面﹐好多年前﹐佢已盡量不解釋。不做講故佬﹐開頭有解說﹐交待時代設定﹐很快就會轉入角色心理﹐互相對話 (封神紀有期幾個人不停傾偈﹐靜靜地起革命﹐你都唔覺兀凸)﹐觀點轉換不著痕跡。複雜術語或觀念﹐會待故事完結後﹐有專頁解釋﹐原理很簡單﹐不要interrupt讀者而已。短篇《野狼與瑪琍》﹐每期改變不同敘事者﹐其實都係學日本漫畫﹐學泰倫天奴o即。

香港漫畫個form (薄裝、故事短、要打、版面大)﹐未必是限制﹐就算是﹐和仔可以將限制變成另一種style。唔講Style咁巴閉﹐至少要講Language丫﹐有時覺得﹐香港主流漫畫﹐真係要從寫大字從頭學起。

20130309

無聲勝有聲

劇透

Armour 有場戲講男主角發夢撞鬼﹐值得注意。

小弟o係又一城睇﹐照計好多是中產觀眾﹐男主角背後有隻「鬼手」伸出黎﹐全場幾十人嘩然﹐好似睇緊鬼片。小弟睇過Carrie﹐當然冇入局﹐男主角行出走廊﹐一片頹然﹐地下湧出積水﹐「鬼手」伸出前零點零一秒﹐我就知道不過是發夢。不是小弟聰明﹐是導演手法太cliche而已。

要緊的是﹐這場戲﹐所以兀凸﹐因為它完全違反了Michael Haneke的style﹐要令觀眾保持距離﹐抽離地觀賞電影的style而已。Haneke的映象再驚人﹐意識再大膽﹐合格的觀眾﹐都不會尖叫一聲「嘩」﹐就像天各一方的歌詞﹐「激情放o係心裡面﹐反而會歷久相新」。

Haneke要咁cheap﹐咁entertain觀眾﹐可見套戲係「悶」得幾緊要。找Emmanuelle Riva﹐顯然是雙刃劍:優點﹐吸引一些街外﹐或好鐘意睇<藍白紅之紅>的盲毛﹐慕名入場﹐甚至提名奧斯卡;缺點﹐對中產階級的攻擊﹐難免柔化﹐布扭爾化﹐或拍得好隱晦﹐對Emmanuelle Riva的摧殘﹐僅限於裸浴﹐被低下階層趁機玩弄。

試想 Riva假如像Naomi Watts﹐要經年累月﹐一部接一部地被凌辱﹐恐怕要激起公憤。小弟相信﹐不是Michael Haneke軟化了﹐而是Emmanuelle Riva改變了Armour。

Armour值得議論的要點很多﹐小弟想談談音樂。當然不是Funny Game震耳欲聾的heavy metal﹐而是最令中產覺得安全的古典樂。

古典樂很明顯有傳承中產價值的意思﹐Riva夫婦承傳給徒弟﹐承傳給兒女。片中多次出現彈琴、聽CD的場面﹐都是無疾而終的:

一、徒弟鋼琴家在師父家彈貝多芬﹐剛剛熱身﹐Haneke就CUT了。(中斷觀眾陶醉於音樂﹐然後產生琴瑟和諧﹐師徒情深的幻覺);

二、Riva老公彈巴哈﹐突然停下﹐彈不下去(預示中產階級共通的自我毁滅命運);

三、徒弟寄上CD﹐附上一封情深款款的信﹐Riva讀了﹐立刻叫老公熄機(中產階級不屈的尊嚴﹐拒絕憐憫);

四、Riva回復健康﹐手指於琴鍵上飛舞。接老公坐直身子﹐將CD機熄掉﹐觀眾知道又是發夢 (當然男主角伸手熄機前零點零一秒﹐小弟就知是幻覺了﹐哈哈)。

接End Credit﹐萬籟俱寂﹐最minimal的黑底白字﹐靜到聽到一條毛跌落地下。原來也沒什麼新鮮﹐但配合了全片音樂戛然而止的宿命﹐全片巨大的象徵﹐終於無聲無息地走上台前:血緣無情﹐恩義無效﹐中產階級的偽善﹐狂妄﹐互相凌辱﹐你有你既生活﹐我有我既忙碌﹐路上偶然咁撞到既話﹐會點下頭﹐問候老母一下﹐然後已經唔知講乜o野好了。

Armour的結局﹐其實很Haneke﹐但小弟初時係睇唔明﹐散場想想﹐才想得通。一如前述﹐是觀眾和導演﹐都對這對老父婦﹐產生了感情﹐而失去了距離和理智了。

而當然﹐在我心中﹐Jean-Louis Trintignant才是Armour的主角。

20130308

寶石影印飛

這張人手劃飛﹐有點特別。首先是顏色﹐很少見白色。其次左邊撕飛部份﹐沒有一行細孔。摸摸紙質﹐原來是A4影印。

接過這張飛﹐見不到一行撕飛小孔﹐小弟誠惶誠恐﹐入場時典辦呢?難道free到唔駛搣飛? 還將戲票左側四分一對折﹐方便入場搣飛姐姐。誰料她很熟練﹐一野就將飛撕成兩邊了。從驚怖中清醒過來﹐順勢入場。

與人為善﹐我只好相信﹐是前一輪《我愛HK2013》﹐反應太好﹐戲飛用晒﹐只好影印頂住。另一個前衛的理由﹐可能是一場「行為藝術」: 冇feel就是冇feel﹐戲飛可以「影印」﹐對電影的愛情則不可。

寶石很乾淨 (對照條街陣陣熟食惡臭)﹐也很空虛﹐一室皆寂﹐有點禪意﹐大堂有一台舊式放映機展覽﹐比家徒四壁好一點。職員疑似四個﹐一個賣飛青年﹐一個少女房內寫野﹐一個阿嬸搣飛(想必兼任清潔)﹐還有一個放映員﹐成日會撻撻聲o係個放映間行出行入(類似以前影藝有個著拖鞋的人)。

廁所舒適﹐唔駛行幾層樓﹐清潔液明顯溝水。與同類型戲院比(如塘尾道戲院﹐如猝死新京都﹐甚至如影藝)﹐放映設備簡直超級﹐放映間大﹐熒幕座椅均甚好﹐那些千年飛機陳漬﹐都早付之一炬﹐OL港女們﹐毋須有衣沾不足惜的鬥志﹐可以放心入場。

看《林肯》﹐來回睡了幾次﹐都能靜靜入定﹐沒人打擾。苦了清潔阿姐﹐要抺那一地口水。

寶石遺世獨立﹐上yahoo電影﹐全港戲院一覽﹐是找不到的。

放映間只有一間﹐則是死症﹐放另類片﹐冇人睇﹐放大路戲﹐做乜要來睇你? 除了戲飛平﹐放港產片﹐更是死路一條。

所謂香港電影節﹐諗都冇諗過租寶石來搞野﹐《低俗喜劇》又唔來重映﹐要做落去﹐困難重重﹐要更努力。

注:題目「影印飛」﹐源自90年代中﹐王菲曾被小眾攻擊為「影印菲」。

20130302

革命後想像

「太多牛奶味﹐朱古力味冇定企﹐等到朱古力味返番o黎﹐牛奶味又唔爭氣」 - 維他朱古力奶廣告

假設有同志遊行﹐慢必、明哥、歪文都不參加﹐同性戀者很少﹐9成9都是直人﹐你話這是幾好笑的事。

Lincoln就是如此。片子聚焦林肯借南北戰爭過橋﹐通過廢除奴隸制度議案云云。有趣的是﹐編導好像為黑種人爭權益﹐片中竟然甚少黑人﹐不是閒人﹐就是茄里菲﹐9成時間﹐都是白人來來往往﹐爭辯不休﹐亦絕無林肯與黑種人有衝突﹐有爭議的場面。抽離想想﹐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Spielberg一頭一尾作了補救:開頭有兩名黑種兵向總統訴苦﹐跟著就有兩名白種兵將總統演說倒背如流 - 兩黑兩白﹐連人數也一樣是兩個﹐政治正確得很。

戲肉是結局:法案通過﹐大功告成﹐Tommy Lee Jones手執官方文件回家﹐家門打開﹐觀眾才倣然大悟:佢老婆是黑人。不僅是黑人﹐片子還暗示她原來是僕人﹐末了上了主人大床﹐變了夫人。Tommy Lee Jones拿法案回家﹐不為了什麼﹐只在給黑人老婆吟讀字句﹐她讀得結巴﹐顯然未通文墨。小弟想﹐片子何其功於心計﹐明明將「黑人」從片中抺煞﹐末了又扮開明﹐想一箭三鵰﹐Tommy Lee Jones這個白種人﹐拿將紙回家﹐就一併滿足了黑人三個願望: 從奴僕解放﹐與白人分家產﹐然後學識英文。

唯一敗筆﹐比起Jamie Foxx的黑黑實實﹐條女太陽燈曬得太少﹐終究只算是「咖啡色」 - 能有效減低白種人的不安嗎?

對比Lincoln﹐發現《黑殺令》有優點﹐至少明刀明槍﹐未至於glorify黑鬼﹐但Tarantion至少有尊重﹐有謙卑。

極其量﹐白種人再狂妄﹐也只能當黑人的啟蒙導師﹐不是自以為視地set them free﹐而是鼓勵黑人呼嘯﹐學習知識﹐武裝自己﹐唱真騷靈的 unchained melody。會否「教識徒弟冇師傅」﹐who bloody cares﹐那終究不過是小農DNA繼承者的問題。

而攻擊泰倫天奴種族歧視什麼的人﹐智商與「情商」(學自五萬元京女)﹐跟明肛社蔡志森相若。

英國人也教了香港人一身武功﹐飲咖啡﹐看法國電影﹐講禮貌﹐尊重旁人權利﹐停止隨地吐痰、週街解手﹐未至於傾囊相授﹐至少有條接上文明社會的途徑吧。

政權移交十餘載﹐香港人有好好保護傳統﹐不斷學習(不是「增值」﹗)﹐自立自主﹐抵抗被惡質文化、劣質族群再殖民、被清洗嗎? 昨日因今日果﹐香港人要自己埋單計數。

看畢Lincoln﹐接上《雲圖》、Django Unchained、Argo、Dark Knight、《追擊拉登行動》等等﹐荷里活再現了幾種對「革命」的想像。而作馬後炮分析﹐末了Argo跑出﹐贏了一個馬鼻﹐也很準確呈現美帝國主義的心理狀態。

Argo與Holy Motors一類電影相若﹐一對「電影」這種媒體﹐有點所謂比較in 的描繪﹐不管是否腐淺﹐是否幼稚﹐就能滿足了中產階級、撩動了影評人的自負與感傷﹐令他們情難自制。

而Argo背後對「革命」的理解﹐對美帝國主義心態﹐本來就魅力沒法擋: (伊朗)革命終究是失敗的﹐激情幻滅﹐然後暴君上台﹐流民處處﹐一如以往﹐美帝運用聰明才智﹐深入虎穴﹐得虎子﹐然後功成身退﹐既無血流成河 (伊朗佬佢死佢事)﹐又不用想出師有名無名﹐美軍有無虐囚﹐黑種人白種人什麼的﹐風馳電制﹐一包爆谷吃光﹐離開戲院﹐充滿「正能量」﹐又能邁向新一天。佔領華爾街、反財紳金融騙局跨國搶掠什麼﹐的確關人隱事。